島國爆紅短片: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是如何把自己殺死的?
自小被忽視
不敢表達真實自我
活在他人的世界裡
害怕做選擇與承擔責任
即使成年了依然無法決斷自己的人生
……
你,是這樣的人嗎?
你的身邊,有這樣的存在嗎?
安利你們一部與之相關的短片:《態度娃娃》
作為日本得獎作品(島國人民對人性的挖掘一向深邃),不僅內容令人無限反思(你一定在生活中也遇到過),結局更出乎大眾意料。
如果你還沒看過,那麼此刻,立馬,就去看!
前方高能
日本超震撼獲獎短片《態度娃娃》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r05070bl0k0/g036584ntjv.html友情提示:內含少量驚悚情節,膽小的盡量在白天觀看哈
在我們的生活中,實在有太多人和女主一樣:
他們自小被忽視,刻意壓抑自己的感受,不敢表達真實的想法。害怕做選擇與承擔責任,即變成年了依然無法決斷自己的人生。活在他人的世界裡,一步步殺死內心的「自己」。
他們有著統一的標籤:#討好型人格#
短片中的艾利,是一個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女孩。
朋友們冷漠對待她,在他們眼裡,她只是一個除了笑再無其他表情的娃娃。
這個時候的艾利,還會因為朋友的態度而疑惑,繼而難過:
「為什麼都沒人注意到,我變成了……一個娃娃呢?」
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鏡頭切換到艾利的童年,那時候的她,還不是一個「娃娃」。
某天在班裡,一個男生踢碎了艾利的魚缸。
面對男生的道歉,艾利咧嘴一笑:「沒關係,真的沒事。我再買一條就好了。」
然而轉過頭去看著金魚,艾利的笑容漸漸凝固,嘴角還有一絲抽動。
「只要發自內心地笑,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面對他人的眼光,艾利自此漸漸學會偽裝,用盡全力活成別人期望的樣子。
她討好了所有人,卻唯獨討好不了她自己。
終於有一天,一名星探找到艾利。
憑藉娃娃般的笑容,艾利完美逆襲,從一個人人忽視的女孩變成萬眾矚目的明星。
一時之間,全民為之瘋狂,人們紛紛模仿她的笑容。
這讓她有些不安。
更讓她恐懼的是,昔日好友,不知何時也換上了她的形象面具。
當所有人都和我相同,那麼,我存在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艾利決定打破自己的娃娃面具,然而這已經成為她自身的一部分。
她無法打破,更沒有勇氣對現有的一切說「不」。
艾利還是那個任人擺布的艾利,只是會時不時回憶起童年那條因魚缸砸碎而死的金魚。
「對不起,我在你死的時候笑了。」艾利懺悔。
魚說:「我已經原諒你了,我記得你真正的臉。」
那是一張哭花了的臉龐。
「但是,我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嗎?」
「只要你有勇氣毀掉一切。」
艾利走上舞台,但她沒有唱歌,而是拿話筒一次次地往自己臉上砸。
她決意打碎自己的娃娃面具。
然而面具裡面,什麼都沒有。
她殺死了真正的自己。
從一次次假面微笑、假意附和開始。
總時長6:37的短片進行到這裡,還剩下1/3的內容。
結局如何,希望你們能自己去看。
而我想和你們一起探討的是,如何才能不像艾利一樣。
避免養成「討好型人格」的特質,或者,從「討好型人格」中走出來?
首先,如同短片中情景,「討好型人格」的養成,一定發生於人的幼年時期。
短片中,艾利是因為學校及社會的原因慢慢養成並強化了自身的「討好型人格」。
現實中,除了社會因素,影響個人人格的因素還有:
1.先天遺傳因素
2.後天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式3.早期童年的經歷4.自然環境的因素撇開不可抗力因素,想要避免成為沒有自我的「討好型人格」,得從娃娃抓起。
值得注意的是:
自己本身也是「討好型人格」的家長,和控制欲過強,事事都替孩子做決定的家長,都極其容易,培養出「討好型人格」的孩子。
在家長本身就是「討好型人格」的家庭里,一方面,父母會不停的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人就是要討好別人獲取生存,一方面又言傳身教許多討好的模式。
甚至從小時候開始,父母就會在對待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時,犧牲自己孩子的需求去滿足別人家孩子的需求。
在「討好型」家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自我感覺就低人一等,不自覺的就容易討好別人。
在家長是「控制型」的家庭里,孩子的一切必須圍著父母的需求轉,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意見和自我,孩子必須孝順,一旦孩子做不到這些,這些父母就會通過指責、批評、打罵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漸漸的,孩子內心的聲音被完全泯滅,而成為只依賴大人評價的傀儡,孩子變的膽怯畏縮,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時覺得自己必須討好父母,因為只有討好父母,自己才有好日子過。
當「控制型」家長的孩子長大後,他們討好父母的模式就變成了討好所有外部世界的人的模式。
每一個擁有「討好型人格」特質的人,內心都住著一個過早被家庭等殺死的「真實自我」。
迎合他人當然不快樂,甚至會像艾利那樣產生自我身份的「認同危機」。
即:我到底是誰?
這是對「討好型人格」的挑戰,也是一次自救的機會。
如何重新撿回真實自我,走出「討好型人格」的桎梏?
短片中,艾利借金魚之口已經告訴了我們:
只要你有勇氣毀掉一切。
改變的第一步,從摧毀現有不合理的認知開始:
人們不會因為我迎合他們就喜歡我
也不會因為我不迎合他們就討厭我
我必須尊重自己的需求
自己的渴望,自己的意願
在合理的情況下
人們應該尊重我的這些渴望和要求
因為我值得
我必須勇於捍衛自己的這種權利
而不是把這種權利拱手讓人
我要接納自己
就算他人不能滿足我的期待
我也不能因此消沉
繼而轉為討好奉承
最後,我是我自己的主人
只有我
能決定自己的選擇和未來
路雖長,但比起殺死真正自我,如同行屍走肉般活著。
這些陣痛,不算什麼。
-------------------
本文首發於泛心理愛好者聚集地「遇見in飛凡心理」微信公號,歡迎關注(ID:fei-xinli)。
推薦閱讀:
※如果你覺得抑鬱,先試試這三招
※一個善良的人會認為自己很善良嗎?
※童年時父母造成的心靈扭曲如何解決?
※女生提出分手後,各種手段的與男生斷絕關係是什麼心理表現?(比如:刪除校內&微博、照片等等)
※我們心中的愛恨情仇決定了我們的人生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