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01.什麼時候不該用費曼學習法?

一年過去了,再回來修改這個方法,再去看這個費曼方法,再去看我給出在知乎答題的建議,有了更好的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直以來,我的關注點,都在如何找到更高效的學習方法

提問,為什麼我要尋找這些方法?

回答,因為學習太重要了,知識太多了,不用高效的學習方法,根本搞不過來,比如一本<數據結構>,就有磚頭那麼厚,我怎麼看得過來呢?

提問,為什麼我要看完並理解好這本這麼厚的書呢?

回答,因為這是程序員的基本功,看懂了技術就會大有增長,但就是沒時間,平常加班也多,並不像大學那樣大片大片的時間

提問,那既然沒有大量時間,為什麼還要讀完呢?先讀一章行不行?等以後有時間,再讀另外一章?

回答,也可以,那我應該從哪一張開始讀呢?從第一章開始嗎?然後每個星期安排一章節去讀嗎?然後採用費曼方法去理解?

提問,為什麼要讀完一章?現在信息量這麼大,只讀一兩頁行不行?另外你是怎麼判斷要讀多少頁,多少章節呢?

回答,我好像是書有多厚,我就要把它讀完,有多少章節,我就讀多少章節…還沒有想過到底要讀哪些,到底哪些可以不讀

提問,那如果有一個判斷的準則,幫助我們篩選知識,被篩選的知識,我們可以不學,那豈不是也不用浪費費曼方法了?你學習的標準是什麼呢?

回答,增長我的某種能力

提問,為什麼要增加某種能力呢?我們怎麼知道你的能力是否得到增長了?也可能是你讀完書以後能力退步了,我們怎麼來判斷呢?

回答,我想判斷的方法是我以前不會解答的問題,我看完書以後,可以被解答了,比如我不會解方程,讀完以後就可以把它解出來,這就是判斷標準

提問,我們學習完一本數學書,是為了解決解方程這個問題,那是不是有點浪費了,因為它可能還有其他的部分,比如幾何部分,是不是可以不用讀呢?解決什麼問題,就讀哪些部分,是不是更直接?

回答,我讀多了,甚至把整本書學習,不是更好嗎?可能我現在學習了,起不到用處,但可能未來會有用啊!我怎麼知道我現在學習的東西,未來會不會派上用場呢?

提問,我們為什麼一定要為了解決未來的某個問題而學習呢?我們能不能學了,馬上就派上用場呢?馬上可以得到反饋呢?難道我們此時此刻就沒有要解決的問題嗎?在工作中,生活中

回答,所以判斷要不要學習,該學習哪些,不該學習哪些的標準,就是看那些知識能解決,以後的問題,就以後的學習來解決

提問,如果我們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學習的話,那為什麼一定要通過看書呢?能不能看視頻?能不能問別人?能不能花錢讓別人替我們解決問題呢?我生病了,去看醫生,還是花時間自學醫學呢?

回答,所以其實最重要的事情,是解決某個特定的問題,然後尋找相關解決辦法,我之前把順序倒轉了,以為只要學習了某種知識,就可以解決該領悟的問題了,有點像學生思維,以為把書讀好了,其他問題比如就業都會自然被解決。

相反很多會賺錢的人,他們不一定是會某個學習方法的人,但他們一定是會解決問題的人,解決某種特定的問題很在行的人。而一些很會學習的人,可以很快掌握知識的人,並不一定是會解決問題的人,否則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人都是老師教授了。被形容為死讀書的人,通常會進行大量的學習,卻很少能解決問題

學習過很多道理,不一定能過好這一生,但能解決很多問題的人,我相信這一生不一會過得差,小到如何成功減肥,如何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等

所以對於學習,我認為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提問,並且去尋找答案,費曼的方法只是提問與尋找答案的一個範例而已,至於把自己講明白,還是寫在紙上,還是講給別人聽,還是在知乎上寫答案,都只是尋找答案的體現而已,比如上面這一段,就是不斷提問,不斷回答的方式

汽車是需要有動力才能行駛,學習也是需要有動力,動力來自於哪裡? 來自於你對於問題的好奇與困惑,當找到答案以後,那種成就感和喜悅會給你帶來正面的反饋

記得一個外國教授評價,中國的學生很用功去學習,但他們很少去思考為什麼要學習

總結

1.提問-找答案,能夠排除無關知識,減少學習內容,為學習肩負

2.好奇心與困惑,是學習的動力,而找到答案又會提供成就感,正循環

3.解決當下切身問題,而非茫無目的學習,為將來學習

4.當明確為什麼要學習,學習什麼,不學什麼之後,然後才到費曼不費曼的問題


推薦閱讀:

你30多歲依然自卑迷茫又無力,怎麼破?
超級學習法——自信
我是這樣理解 i+1 的,你呢?
#拆書學習法訓練營# 01 「拆書」背後的邏輯
如何習得高難度的技能?

TAG:學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