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說經歷了哪些發展?

溯源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縣"乃古"懸"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說舉著細小的釣竿釣繩,奔走於灌溉用的溝渠之間,只能釣到泥鰍之類的小魚,而想獲得大魚可就難了。靠修飾瑣屑的言論以求高名美譽,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遠了。春秋戰國時,學派林立,百家爭鳴,許多學人策士為說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學說,往往設譬取喻,徵引史事,巧借神話,多用寓言,以便修飾言說以增強文章效果。莊子認為此皆微不足道,故謂之"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淺識小道",也就是瑣屑淺薄的言論與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

衍化

東漢桓譚在其所著的《新論》中,對小說如是說:"若其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認為小說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書,而不是為政化民的"大道"。

東漢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寫到:"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這是史家和目錄學家對小說所作的具有權威性的解釋和評價。班固認為小說是"街談巷語、道聽塗(同"途")說者之所造也",雖然認為小說仍然是小知、小道,但從另一角度觸及小說講求虛構,植根於生活的特點。

奠基

小說的奠基歷經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八百多年的積累和沉澱,當歷史進入唐代小說才正式形成。追溯八百多年的奠基,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寓言故事。如《孟子》、《莊子》、《韓非子》、《戰國策》,等書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鮮明的寓言故事,它們已經帶有小說的意味。

二是史傳。如《左傳》、《戰國策》、《史記》、《三國志》,描寫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或為小說提供了素材,或為小說積累了敘事的經驗。

三是文人筆記。這一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尤為明顯,文人筆記大都記載一些軼事、掌故、素材。

四是民間娛樂消閑。各朝代都有茶館飯店常駐的說話人、說書人,以話本為基礎,每天把故事小小的說一段(小說),以吸引客人每天回來聽書,希望保證生意興隆。


推薦閱讀:

小時代2的幾位主演現在發展如何?
科技史料:11月20日,火箭動力飛機、國際空間站第一艙升空
【資訊】城市規劃見真招!到2035年,這兩座城市的人口將比肩上海!
民間小調或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該如何發展?

TAG:小說 | 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