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被抖森擁入懷裡會是什麼感覺?

抖森是目前來說我最喜歡的男演員,沒有之一。

我承認,我是沖著抖森看這部片子的。

所以,介紹影片之前,我先來顯擺顯擺我家抖森。

湯姆·希德勒斯頓(Tom Hiddleston),1981年2月9日生於英國倫敦。湯姆·希德勒斯頓小學就讀牛津龍小學,中學考入名門中學伊頓公學,畢業後升入劍橋大學彭布羅克學院修讀古典文學。大學畢業之後進入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學習,於2005年畢業。在劍橋的第二學期,湯姆·希德勒斯頓在Lorraine Hamilton的《慾望號街車》中被發掘。2008年,他憑藉《辛白林》獲得勞倫斯奧利佛獎最佳新人獎。2013年,他憑藉在《復仇者聯盟》中飾演洛基一角獲得MTV電影獎最佳反派獎。2013年11月,他出演的《雷神2:黑暗世界》上映。在2014年3月上映的迪士尼動畫《小叮噹與海盜仙子》中,他為年輕的虎克船長配音 。2015年,他和米婭·華希科沃斯卡參演的《猩紅山峰》於10月16日北美上映。

湯姆是個推特狂人,但極少談論自己的私生活。湯姆的愛好也很廣泛:聽搖滾樂,打過橄欖球、網球,乒乓球也不錯,還寫的一手好文章。

湯姆·希德勒斯頓相貌英俊、高挑優雅、舉止得體、學識淵博,還熱愛文學,甚至會說流利的希臘語。湯姆的聲線清澈,充滿戲劇張力,口音漂亮 。他被英國電影雜誌《帝國》評選為百位性感電影明星的第2位。

抖森,這個昵稱源於湯姆·希德勒斯頓名字的連讀諧音,源自粉絲對他的愛稱。

好吧,以上是搜索結果。

喜歡抖森不是因為他最年輕、最好看。不是的。他都三十好幾了,頂多比我年輕而已,後浪推前浪比他嫩的孩子不勝枚舉。他也說不上多好看,比他有范兒比他有明星相的男人一抓一大把。但他們都不是抖森,而我就只喜歡抖森。這叫一個「沒轍」。

喜歡抖森是因為喜歡伊頓公學在他身上陶養出的貴族味道;喜歡喜歡抖森是因為喜歡他臉上一貫陽光明媚的笑容;喜歡抖森是因為他不俗有格調的衣品;喜歡抖森是因為能看到良好系統戲劇文學在他舉手投足間沉澱積累出來的詩人氣質。喜歡抖森最重要多一點當然是因為他演戲每次都演得那麼投入動情,那雙會說話的眼睛,總是讓人身不由己地淪陷。

何況,他還那麼帥。把白襯衫永遠都穿得透骨幹凈。我喜歡能把白襯衫穿得那麼雍容華貴、倜儻風流的男人。

言歸正傳——說回電影《蔚藍深海》說是「深海」,其實跟海一點關係都沒有。一種象徵吧,情感象徵而已。這裡的海,指的是心海。藍色在西方有「憂鬱」的意思,是一種帶有感情色彩的顏色。「蔚藍」則意味著「濃重的憂鬱」。「The Deep Blue Sea」的引申義就是「鬱悶要死的心情」之意。

其實這名字起得真心有點一般。但瑕不掩瑜,內容要比名字有味道、有品質得多。

先介紹故事梗概:

SO,終於說到了重點,也就說到了劇情: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女主人公赫斯特·科爾耶是高等法官威廉·科爾耶爵士的妻子,她比丈夫年輕很多。赫斯特同爵士之間,雖相敬如賓但缺少激情。弗萊迪.佩吉是前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因為戰爭記憶,心靈備受折磨。與赫斯特無意邂逅,兩人陷入一段為期10個月之久的不倫之戀。

赫斯特與弗萊迪的外遇被丈夫發現之後,她選擇告別過去舒適的生活,搬進倫敦一間狹小公寓,打算同弗萊迪重新開始。然而,弗雷迪儘管能帶給赫斯特想要的激情,卻不能像她丈夫一樣給她穩定生活和安全感,所以赫斯特始終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中 。

期間,愛情變成捆綁糾纏,自殺、爭吵、哭泣、哀求......輪番上演。最終,弗萊迪決定離開海斯特,去南美洲繼續他的飛行員生涯。無計可施、心如死灰但又愛弗萊迪成癮的赫斯特只能黯然神傷。

總結一下就是:寂寞難耐,人妻出軌。之後,好聽點說是令人窒息的愛終於扭曲成為彼此的深淵,只有互相遠離才能相互救贖;難聽點說就是男的始亂終棄,女的咎由自取。

故事套路其實蠻陳舊的。聽說這部片子最早在1955年曾經由費雯·麗在銀幕上傾情演繹過一次,抖森他們完全是舊作新拍,何況,畢竟敘說的是二戰往事,所以,劇情陳舊也在情理之中。

片子採取回憶和現實穿插的手法,把所有故事都濃縮在了一天時間裡。

看完片子,得出的結論如下:

有些人只適合用來調情,不適合依靠。比如弗萊迪;

有些人天生屬於寄生物種,長了翅膀也是擺設,比如海斯特。

床技再好也不能當飯吃。長得再帥也不能靠蛋蛋養家活口。

他有他的方向,她有她的路徑。

終究只有擦肩的緣分,散了也好,省得愛不下去以後,只能相殺。

但,轉折來了:故事俗套,可是,細節卻打造得美輪美奐,讓人不知不覺中沉迷和陶醉——

精彩之一:色調與畫面。

整部片子,就像系列畫展,一路瀏覽下來,則是一幅又一幅經典畫作。

色調被導演營造得整體趨於暗淡,但綜合來說都是那種不飽和色的黯淡,幾乎隨處都是暗墨綠、暗朱紅、暗咖、暗藍、暗橘黃.......光線從來不夠充足,從頭至尾霧氣沼沼的樣子,畫風因此顯得格外幽深幽靜,隨時給人油畫般的質感。但絕對不是風景畫,而是人文題材的油畫。

邊看,邊嘗試截圖,感覺隨手一框都是美不勝收,用來恣意配文,絕對韻味十足。特別有意境,相當有感覺。

精彩之二:音樂。

有影迷表示「大讚電影配樂。我個人喜歡交響樂團或者室內小弦樂團的BGM,尤其在表達人物內心的時候,一段悠揚的旋律比任何語言都來得直接。音樂可以表達心情,也可以表達衝突。我之前對這個導演和配樂的團隊沒有任何了解,但看過片子之後確實覺得很棒。沖這個也要多打幾顆星啊。」

確實是這樣。影片里每一段配樂,都對人物豐富的情感變化,詮釋、烘托得恰到好處,讓憂傷翻倍,使痛苦愈加沉重。

其實這種配樂方式,是以前老電影里常用的表現手法,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漸漸變得不招人待見,甚至銷聲匿跡。於今,不經意間在這部片子里重新領略到音樂與劇情碰撞出的相得益彰的效果,居然有恍如隔世之感。

所謂精緻,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吧——有陪襯、有烘托、有點綴。細心雕琢,講究細節,不厭其煩。如果說劇情本身是華麗的錦袍,那麼,音樂當然就是袖口領口處不可或缺的蕾絲花邊。

一首由抖森親口唱出來的「You Belong To Me」在裡面尤其點睛。那麼華麗性感的聲線,除去抖森,也真是沒SEI了。

真的,曾經不止一次在悲傷得不能自己的時候,恰逢身邊有絕對配合心情的音樂,每每都能讓情緒得到最淋漓盡致的宣洩和排解。音樂永遠都是靈魂最妥貼、最知心達意的出口,總能把被現實利刃肢解得面目全非的情懷,在縫隙處、在犬牙交錯豁口處,一點一點彌合升華得充滿了頹廢詩意。

精彩之三:對話。

SO,終於說到了重點。

一段又一段文藝氣息濃郁、極盡內斂克制、舞台劇式的人物對話,簡直就像大顆大顆的瑰麗鑽石,均勻鑲嵌在每一個小波折的拐角處,熠熠生輝、炫目耀眼,讓人忍不住一贊三嘆口齒余香。

透過這些對話,愛情的瘡痍、人際秩序無可挽回的損傷,正一點一點變得格外清晰和有跡可尋。

1、

威廉:這只是個齷齪的小外遇。

赫斯特:不是,我愛他。

威廉:這只是一時的意亂情迷。我們的愛情比肉慾更深刻。

赫斯特:對我來說,已經沒有愛情了。

威廉:我不會離婚。我也不會讓你輕易離婚。

赫斯特:你的口氣跟我爸爸一樣。

威廉:什麼意思?

赫斯特:講話的口吻。同樣夾雜了惱怒與偽善。聽神父(赫斯特德父親是神父)說出來就夠難受了。聽你說出口就更是無法忍受......對不起威廉,我無意說這麼惡毒。

[這是赫斯特被發現出軌後,與丈夫威廉在汽車裡的談話。這時候的赫斯特語氣是堅決的,甚至有點不耐煩的,急於擺脫眼前這個年紀與自己父親相若的老男人,渾身暮氣的老男人。]

2、

威廉:你怎能為一己之私放棄這麼多。

赫斯特:我覺得這並不容易。

威廉:繼續這段婚姻有那麼難么?

赫斯特:有。威廉。很難......要我跟你共進晚餐么?

威廉:這種情況下就不用了.......我絕對不會離婚。也不想再見到你....10點45來接我,菲頓......送夫人到......她想去的地方。

[威廉的語氣,剋制中有妥協。即便綠帽子已經戴了好幾個月,也想將婚姻維持下去。不僅僅是自尊和面子的問題。他對她是有寵膩和包容的。]

3、

赫斯特:你來讓我受寵若驚。

威廉:不必。我的動機十分自私。我本來想幸災樂禍。

威廉:你還好嗎?發生了什麼事?

赫斯特:我必須小心回答......意圖自殺算犯罪么?

威廉:對。

赫斯特:我在跟法官說話吧?

威廉:你在跟你丈夫說話。

[分開10個月後。這時候的斯科特剛剛吃安眠藥自殺未遂。正遊走在崩潰邊緣。

沒有錢交房租。弗萊迪在逃避她的緊迫盯人。她已經近乎歇斯底里。至少已經非常神經質。在愛情面前低賤到塵埃里的那種神經質。

威廉的到訪,在赫斯特心裡,就像沉重的雲層被倏忽吹開了一線狹長的縫隙,溜進片刻的日光。

縱然他不是她傾心相愛的,終究夫妻一場,他又始終那麼疼她,未嘗沒有見到親人般的溫暖吧,含蓄而隱忍的。]

4、

威廉:很高興你還戴著(鐲子、結婚戒指).....我至今沒採取什麼行動。如果你現在還想離婚就離吧。

赫斯特:你真寬宏大量。

威廉:我能幫什麼忙嗎?

赫斯特:不用。

威廉:至少我又找到你了。

赫斯特:你找得很辛苦嗎?

威廉:沒有......我寧可自欺欺人,認為是我的漠不關心傷了你的自尊......你真的自殺過?

赫斯特:因為心智平衡受到干擾......這是法律用語吧?

威廉:對,是什麼干擾了你的平衡?

赫斯特:憤怒、憎恨、羞恥。對我自己。不想活下去......你還生氣嗎?

威廉:對弗萊迪?

赫斯特:對我們兩個。

威廉:對。他背叛我的友誼。你背叛我的信任......但憤怒會逐漸消退......

[有一說:言為心聲。也有一說:聽話聽音。

這段對話里,有威廉的傷感無奈,也有赫斯特的感激與自責。

站在時間的廢墟上遙望前塵舊夢,想必兩個人的內心,都免不了兔起鶻落、千瘡百孔。

很多時候,事情的發展總是超出人們的預料,一旦打破僵局,良知和人性就會備受折磨,每一個血管都會布滿細密的、內疚的、不忍的————小傷口。我喜歡看到這樣的小傷口,那些證明人性的柔軟的小傷口啊,把溫情、善良和慈悲都從壁壘森嚴里勾搭出來了。]

5、

威廉:你剛說他對你的感情沒變?

赫斯特:是沒變。可是零減零還是零。

威廉:你知道多久了?

赫斯特:從一開始。

威廉:你怎麼會愛上一個什麼都不能給你的男人?

赫斯特:不,他偶爾會給我一樣東西。

威廉:什麼?

赫斯特:他自己。

[赫斯特終於在威廉面前承認了弗萊迪待她不夠好。那麼隱諱地承認。羞於承認地承認著。但,總歸是承認了。

愛戀不過是一場高燒,當初的決絕與選擇像極了一個又一個巴掌, 想起一次就挨一個耳光。

可承認歸承認,另一方面也還是很勇敢地坦白了性、以及由性衍生的愛戀,對一個年紀正好的女人的重要性——你看,即使重來一次,我還是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哪怕明知飛蛾撲火,也認,註定了。就算沒有弗萊迪,也會有別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你讓我如之奈何呢?!]

6、

威廉:如果能生個孩子,能有差別嗎?

赫斯特:對誰有差別?

[這樣的對話分寸感怎麼就那麼好,卻字字如匕首、如尖刀。

對誰有差別?一個孩子頂多能成為威廉一個人的安慰,卻無論如何也阻擋不了赫斯特嚮往激情人生的腳步。這是毋庸置疑的。越是得不到,愈加嚮往。

屬於威廉的,怕也只能是:待赫斯特看倦了風景、走累了路,把威廉變成酒色石頭,自己坐在上面,停一停,靠一靠。]

7、

弗萊迪:就因為我忘了她該死的生日!天啊,如果老公忘了老婆的生日,回家就要見到遺書,他們可以一路排到美國去了。

弗萊迪:天啊,女人真不可理喻。嫁給最先向她求婚的男人,愛上最先對她拋媚眼的男人。

弗萊迪:我不想為這個人負責。不可能。我不想當壞人。

弗萊迪:哦,天啊,我好痛恨糾纏在別人的情緒里。我一生都在避免這種事。卻老是發生在我身上,屢試不爽。

弗萊迪:你常說我不像你愛我那樣真心愛你,那不是我的錯。講個例子給你聽:傑克和吉爾,傑克愛吉爾,吉爾愛傑克,但傑克愛吉爾的方式不一樣,傑克從未要求被愛。

赫斯特:那吉爾呢?

弗萊迪:算吉爾倒霉!我不可能隨時隨地都是浪漫情人。

[年輕當然好,有活力,有未來,有花樣兒....但同時也充滿了變數和不確定,甚至耍賴也是那麼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這一生,關於相遇、相愛、相殺,揉捏的力度,坯子的美醜,無論怎樣,都屬於不能回窯的歷練。

但總有些美好回憶,需要妥帖收藏;也總有些溫柔時光,值得好好安放——幸虧,每次怒髮衝冠後,我們還能這樣安慰自己。

人都是如此,有了沉澱,才能與時光溫柔相處。]

8、

赫斯特:人不能平平淡淡過日子。尤其在發現了更......

威廉:原始的東西?

赫斯特:可以說自然么?

威廉:赫斯特,講白了不就是肉慾么?

赫斯特:你真的以為我能告訴你我對弗萊迪真正的感覺嗎?情慾不是生命的全部,但弗萊迪卻是我全部的生命。連死也是。想給我貼標籤就貼吧。

[阿,性和愛是一體的,對於女人,尤其如此。

一切秘而不宣的,總在沉默中變得無法掌控。總是要飲盡歲月陳酒,才能在暮色里,一揮衣袖,遏斷流雲。

錯位,總是容易出麻煩。比如年齡。]

9、

弗萊迪:高尚的法官,聽說過她的小意外嗎? 忘記過她的生日嗎? 不,你不是那種記性差的人。

赫斯特:快進去弗萊迪,你喝醉了。

弗萊迪:是中隊長!看我被欺負得多慘,你一定沒被人這樣欺負過......等我重拾自尊,麻煩你再來......還愛她嗎?庭上?!

威廉:我的答案是——還愛。

[威廉如父、如兄的不忍和不舍,給赫斯特留了充分的迴旋餘地.....所以,她才有底氣那麼任性么?非要等到被弗雷迪拋棄得徹徹底底再無見面可能才肯撒手?

好吧,她有幸運仰仗這份慈悲。]

10、

房東太太:我不希望再發生早上那種事情。當你在魔鬼與深海之間掙扎,有時很難做判斷。很多人都在講愛情。知道什麼是真愛嗎?就是當他尿床時,幫他擦屁股換床單,維持他的尊嚴。這樣兩人才能走下去。自殺?沒有人值得。

[旁觀者清]

11、

赫斯特:我們何時出發?

弗萊迪:我自己去。這就是我想告訴你的。

赫斯特:為什麼?弗萊迪?

弗萊迪:因為今天那封信。你企圖自殺。我們對彼此來說太危險了。

[赫斯特的危險在於可能讓弗萊迪背負間接殺人兇手的陰影;弗萊迪的危險在於可能導致赫斯特情緒失控的時候為了愛情放棄生命。

人性很脆弱,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哪句話、哪個行為、哪次事件,居然會成為壓垮別人的最後那根稻草。

沒有人願意做最後那根致命稻草。那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桑塔格的《反對闡釋》,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出版。文中這樣說:在現在大多數情形中,闡釋無異於庸人們拒絕藝術作品的獨立存在。真正的藝術能使我們感到緊張不安。通過把藝術作品消減為作品的內容,然後對內容加以闡釋,人們就馴服了藝術作品。闡釋使藝術作品變得可被控制,變得順從。

我想,在這一點上,我個人是有共鳴的。我的意思是,電影也好,繪畫也罷,或者攝影、雕塑、音樂等等,都只是用來展示的,而不是用來闡釋的。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解讀,沒有對錯,自己受到什麼觸動就去怎樣感知和獲得。所有的闡釋都是在歪曲。

包括我上面所有釋意和說明,亦是如此。

但我還是極力做到客觀,所以,才這樣把大段大段的對白堆積於此。

[真的,最初面對這樣大段大段意味深長的人物對白時,我居然恍惚間覺得是在看話劇。太詳盡,也太有感覺。好像排練一下就能搬上舞台似的。一查資料,果不其然,真是改編自話劇劇本呢。]

若要看香艷呢,這部電影,香艷元素肯定不夠多。幾年前第一次看的時候,互聯網影視資源還算豐富自由,但實際暴露畫面也很少,更遑論現在已經蹤跡皆無,只能以圖片補白。

獵奇元素也差點——出軌、偷香這種事情,在現代社會,還叫事兒么.....

片子里唯一泛濫成災讓人慾罷不能留戀忘返的,就是無孔不入的氤氳到每寸思緒的文藝氣息。所以,這部劇,最適宜於在微雨時分、心情寥落的當兒口,窩在沙發深處,聽著老情歌,想著陳年舊事,不知不覺醉入桃花源......而如果整天被各種雞湯鬧劇小鮮肉兒之類洗腦,那麼,這部片子,不看也罷。

最愛最後分手一幕:簡單的再見保重,幾乎用了十來分鐘才算盤桓了結。抖森眼含熱淚的樣子真是.....烙印一樣刻在心裡,久久難以釋懷。

不是說這一幕有多與眾不同,我想只是很容易有代入感吧,讓觀眾彷彿很身臨其境或者叫感同身受。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的。

我的意思是說:長長短短的生命進程里,誰還沒有過幾次分手經歷呢......我記得自己有一次在火車站送別,對方站在自動扶梯上朝我揮手道別,我被檢票護欄阻在十幾步之外,靜靜站著,不說話,也不呼應抬手。知道是永別,此去經年、好多年、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再相見,所謂「生別離」,說什麼都沒有用了,就靜靜看著,無奈看著就好.......出了候車大廳,來到站前廣場,一條簡訊傳到眼前,一如抖森對赫斯特最後說的那三個字,一模一樣: 多保重......天空兀自湛藍,鳥兒兀自難看,我呢,兀自裝聾作啞。

所以,最後十分鐘,與其說我是在看電影,倒不如電影在幫我重現當年。

你要問我心裡是什麼感受?喔,就像被抖森擁在懷裡,極盡纏綿,之後,又狠狠推開。就是那樣。撕裂和碎裂以及崩裂。幸虧,都是往事了。即使沉滓泛起,也能笑著說沒關係了。

好吧,電影講完。意猶未盡再說說抖森:記得那天有人在微搏里發問:被身高一米八的男人抱在懷裡,是什麼感覺?我覺得,就像抖森抱著赫斯特的感覺吧.....你想知道的話,不妨自己找人試試。

- END -


推薦閱讀:

《不可撤銷》這部電影給了人們什麼啟示?
吳京電影中最好看的是哪部?
執導《危險女人心》作品的大衛·休·瓊斯,還有哪些作品?
《敦刻爾克》是根據哪個歷史事件改編?
《洛麗塔》裡面的故事是否就是變態?

TAG:湯姆·希德勒斯頓 | 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