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跳槽季,如何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在考慮下一份工作的時候,看一看它對於你的未來職業發展是否產生增值空間,不僅僅是錢和title。錢和title只是一時的,真正讓你具備議價能力的是你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就是你的技能和軟性因素,而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和挫折歷練出來的。"
每年春節之後都是跳槽的高峰期,也是HR和獵頭最忙碌的季節。一年之計在於春嘛,那麼作為公司人的你是否做好了跳槽的準備呢?
最近幾年的經濟大環境讓很多人都看不懂了,職場環境也越來越複雜。好的一面是可以看到互聯網+的時代,在傳統產業里延伸出紛繁複雜的行業分支,創造出了很多新的職業;不妙的就是這似乎是個年輕人的世界,而90年出生的都已經中年危機了!(表情符號)
我這十年在人力資源公司,經歷了07-08年外資的第一波裁員潮,那時候如果那家外資企業說今年不裁員但也不加薪都已經是萬幸了;然後就是11-12年的一輪各行業的大洗牌,幾乎波及到全行業的外資,包括各大人力資源公司,那時候一夜之間所有高管大換血的事情都有發生。而然後就是接下來的這幾年,民企異軍突起,外資逐漸式微。
這十年看著行業的變遷,逐漸從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比如代加工產業、電子零部件、機械行業,往高附加值高利潤高門檻的行業轉移,先是汽車、化工,然後是醫療、醫藥;而國內瘋狂了十幾年的房地產也逐漸從民用地產、商用地產、文化旅遊產業逐漸加入金融、服務業、醫療教育、高科技產業的大軍。而互聯網時代,新的領域比如遊戲、智能硬體、虛擬現實鋪天蓋地的在全世界蔓延。然後最終這個職場就變成了大的公司更大,小的創業公司更精。
在全球化的經濟浪潮下,我把企業也不是簡單的歸類為外資、民企了,而是根據文化的差異做了跟細微的劃分,大致可以分為:
- 外資跨國公司(太多了,不舉例了)
- 中國跨國公司(代表性的公司華為、騰訊、阿里、順豐等)
- 國資背景的大公司(代表性的平安集團、華潤等)
- 創業公司(小而精的國內外公司,主要是高精尖人才創立的公司)
- 民企(多集中在金融、房地產行業)
企業招聘的新趨勢
而從企業的招聘趨勢上來看,也慢慢有了更明顯的特徵。
1、技術和研發崗成為最稀缺的崗位
十年前中高層管理者在外資還是很奇缺的。隨著外資的發展,內部培養體制的完善,所謂的管理者一大把,而面臨國內民企的崛起,外資也意識到必須得有適合中國市場的獨特的技術和產品才能在這個市場立足。所以技術和研發成了最近幾年最稀缺的崗位。
2、民企對中高層需求量很大
而相對來說,好的一面是,大量國內公司開拓海外市場,也意識到科學專業完善的管理體系有多麼重要,而不惜重金聘請外資的高管們。所以整個人才競爭已經上升到空前的高度,所以我還是一直看好中國的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
3、IT技術人才空前爆發
互聯網和智能技術的發達,再加上技術改變人類的共同認知,和國內外創業門檻的降低(資本市場的參與),IT無孔不入,也導致了IT技術人才的稀缺。特別是跟互聯網沾邊的IT人才薪水都比傳統IT高50%以上,非常嚇人。但魚龍混雜,真的玩轉技術的人才還是稀缺的。
4、管理團隊越來越年輕化
最近這幾年基本見得都是D level以上的職場精英,傳統製造業、房地產、金融、IT互聯網都有,而很明顯的是年齡越來越小,90後當總監的都一把,還有一家外資企業的CFO是1993年的哦。雖然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有title並不意味著是leader,但這也確實是尷尬的現實。所以當傳統行業的高管跟我說,我想嘗試一下新的領域,比如互聯網,我都會好言相勸:連我去那裡都嫌老了,我還是幫你看看相類似行業吧!
為什麼跳槽?
那麼又是一年跳槽季,我該不該跳槽呢?我們先來看看,大多數想換工作的人都是因為什麼?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候選人調研,72%公司人都在考慮是否換工作,也就意味著大多數職場中人都不排斥外部的機會。那麼以下原因,你更相信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原因呢?
1、 職業發展受限,沒有上升空間
2、 不喜歡公司的文化
3、 不喜歡老闆,跟老闆不和
4、 公司管理層變動,架構調整
5、 薪酬福利
6、 家庭原因
7、 身體原因
十年前的職場人找工作,為了錢還有情可原,因為機會真的太多了;而如今連90後小朋友們都正在為理想、為自我而努力著,更別說基本已經步入中產的職場精英了。而我們曾經做的調研結果也顯示,公司人想換工作的第一原因一定不是因為錢給少了,而是很殘酷的現實,因為直接上級,而其實直接上級就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排在第二位的才是職業發展問題;而其他原因,特別是家庭原因、身體原因真的就是在給老闆面子,不想說破而已,你就意會就好。
給不同工作年限的職場人的建議
有句名言說:跳槽有風險,擇業需謹慎。但正是因為職場上所謂的管理者多,真正有能力又有情懷的leader少,才會有那麼多人想要換工作。那麼怎麼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呢?我按照不同的工作年限做一個簡單的分析吧!
初入職場的職場新人
對於五年以內職場經驗的菜鳥,我會仍然推薦能夠在大一些的公司平台上歷練一下,至少見識過高標準的完善體系的管理體制是什麼樣子的。也就是說即便做不到管理層,至少見識過,開闊了眼界,對未來選擇下家,識別好壞老闆都還是會有很大幫助的。再說站得高,看得遠,你也會對未來的路有更深遠的思考的。
所以職業生涯的前幾年,呆在外資企業還是首選,儘管日漸式微,但是百年積累下來的管理理念,經歷的業務起伏,還是要比國內才一二十年的公司來的豐滿。而且外資也在變革,在蓄勢待發,重新認識和認真的對待中國市場。以後外資還是民企,誰走得更遠,還真不一定!
中層管理層的公司人
如果目前是一家大型公司的中層管理者,那麼選擇加入一個小而美的公司,獲得更高的職位和更多的職能範圍,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或者目前是一家小公司的財務經理,全面負責財務部門,但並不精,也可以考慮加入一家大平台做財務職能的某一塊,比如財務分析,為以後晉陞為財務總監做鋪墊。
但是不管是怎樣的選擇,回到你為什麼跳槽上,多花一些時間了解一下對方公司的企業文化,和你的直接老闆的風格會比title、薪酬福利來得更重要一些。
高層管理者
從我的經驗來講,一般做到高層,都對自己有一定的清醒的認知了,對未來的職業生涯的規划了也比較明確,只是對外部的市場環境不了解,對即將選擇的工作機會的信息掌握的不夠。這個時候,一個專業的職業諮詢顧問是可以幫你做好把控,比如行業分析、公司業務戰略、職位的分析等。
對於高層的管理者,定期跟一到兩個資深獵頭顧問保持溝通,更新一下自己的狀況,顧問也可以更新一下市場環境,互通有無。因為合適的機會不總是在你想換工作的時候產生;而越來越多的重視人才的公司都會提前做高層的人才儲備的,為之後三年的業務發展戰略積累優秀人才庫。
比如之前我就接過一個案子,亞太區HRVP要在一年之後退休,所以他想要利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物色他的接班人,而這個時候,如果經常跟我們保持聯繫的候選人就會更早的接觸到這樣一個機會。
企業招聘的關注點又是什麼呢?
總結了不同級別的公司人的職業規劃,也反過來看一看企業都對各級別的人才,關注點在哪裡?
初級崗位
雖然我的獵頭生涯主要以中高層職位為主,但我以我自己招聘下屬的經驗分享一下吧。對於初級崗位,即便是我所在的都是國際知名的人力資源公司了,招聘標準高是可想而知,但我最看重的真還不是你有多聰明,而是你有多勤奮。這個世界上也只有8.9%的可以成為天才,16.1%高於普通人的智商,而50%的人的聰明程度都是差不多的。在職場里,往往勝出的是那些跟你一樣聰明,甚至比你笨的,但是比你勤奮的人。
中層管理崗位
對於中層管理者,企業其實更看重的還是專業技能和團隊管理能力。最近幾年,候選人的發展潛力和軟性技能也越來越重要,比如文化契合度、創新意識、變革能力等。因為企業花了成本在招聘和未來的培養上,也希望招進來的員工能夠伴隨著企業的發展而成長。再加上企業的業務也充滿了不確定性,所以具備一點兒創業精神的候選人也會更受歡迎。
高層管理者
最近幾年看的情況,基本都是需要變革的公司才會考慮更換高層管理者,不管是因為企業併購整合,還是業務架構調整。但這種變化都不是一夜之間的,所以在變化之前的一年裡,都開始篩選合適的候選人了。而這類公司在選擇高管的時候,企業文化契合度就變得異常重要。
所以結合企業所需和你自身的特質和技能,合理的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吧。但也不需要遺憾一次失敗的跳槽,因為這才是更寶貴的經驗,不是嗎?
常被問到關於職業發展的問題
這些年,跟我諮詢的職場公司人大多都會問到一些問題,我也做一個總結。
1、在外資工作一二十年了,適合去民企嗎?
我給大多人的回答是,不合適。因為這兩個類型的公司真的太不一樣了。雖然這幾年民企很喜歡外資背景的人,但真的是去的多,出來的也多。我曾經的一個客戶,典型國內公司的企業文化,在那一年裡高管的離職率70%以上。到後面我們再篩選簡歷的時候,就一定需要候選人在民企工作過,而且還願意再加入民企的。
原因其實很簡單,外資認為專業的東西,到了那裡就什麼也不是,除非你願意粉碎自己,重新來過,站在人家的視角去看問題,但是一個在外資十幾年的公司人,基本的工作理念都已經固化,很難再妥協,而妥協本身就是問題。還有一點,民企的發展速度和變化的速度,是在外企看不到的,朝令夕改都是常態。
2、我覺得我具備創業精神,適合加入一個創業公司嗎?
這個得從很多方面來看,首先你加入創業公司的目的是什麼?他們要你加入的目的是什麼?搞清楚這個我們再來做判斷。一般來說,如果為了多少年能夠做大上市,給你許諾股票期權,我的建議是冷靜下來看一看,創業者的初心是什麼?單純為了錢的公司,就算了吧。好的創業公司賣的真就是夢想,不是錢!
還有一點,你是否能夠蹲下腰去撿起地上的一片紙巾扔進垃圾桶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創業公司需要你能夠具備戰略眼光,也需要你挽起袖子幹活。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那你就啟航吧!
3、我對互聯網行業很有興趣,適合去這樣類型的公司嗎?
互聯網公司幾大巨頭已經霸佔了這個行業的大半個江山,也可以說壟斷了差不多能壟斷的領域。如果去這幾個已經形成自己文化基調的公司,還是一樣,老闆和企業文化很重要,還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如果是其他的發展中的互聯網公司,不管是互聯網+概念下的,還是O2O之類的還不成型的業務模型,我看到的現實就是年齡,先看看自己還年輕不,還能夠沒日沒夜的加班不?
看到這裡,對你的職業生涯規劃有所觸動了嗎?行業的動蕩、職場的複雜,人的職業生涯規劃遠遠不是這些文字能夠闡述清楚的。最後還是想慎重的提醒一下,在考慮下一份工作的時候,看一看它對於你的未來職業發展是否產生增值空間,不僅僅是錢和title。錢和title只是一時的,真正讓你具備議價能力的是你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就是你的技能和軟性因素,而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和挫折歷練出來的。
紫羅蘭的微信粉絲群組建中,想要跟紫羅蘭直接互動,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紫羅蘭的微信:violetcareeradvisor 專註話題討論、職業規劃、微課分享
支持原創,如果轉載,請通過紫羅蘭的微信公眾號:violet_careeradvisor留言,或者加以上微信號。
「滿地都是六便士,她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紫羅蘭
推薦閱讀:
※淺釋個人品牌塑造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 Branding
※收到一筆遠超期望值的獎金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演算法工程師能力素質模型,看看還有哪些是你該努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