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三招打造一支狼性內訓師團隊

沒有後續訓練的內訓師培養,註定是一個悲劇。單位對一件事最直接的評判依據,那就是做了後有沒有效果?自然,在開展內訓師的培訓完後,沒有後續的訓練,效果是很難體現的,因而導致了一些單位的負責人對內訓師培養提高到了上綱上線的角度,也就是培訓無用的結論。培訓有無作用,還要看內容,對於需要制度解決的問題,培訓的作用就非常有限。可是對於內訓師培養,是真正對企業節約成本,提升氛圍,提高員工素質技能有很直接的幫助作用。只是一味把內訓師培養等同於內訓師培訓,所以悲劇從一開始就註定發生。

為了避免悲劇的發生,那麼在內訓師培訓過後,該怎樣進行訓練呢?筆者結合多年來培養培訓師的經歷,從三個方面來剖析內訓師培養工程的訓練環節。

首先,在單位內部開展授課。如果內訓師培訓過後不進行講課,那實在沒有必要去浪費經費了。既然授課,就要有標準,不要一開始就讓其講幾天的課程,這對於內訓師無疑是挑戰極限。可以先以1小時到3小時為標準。課程時間合理,講課的人壓力也小一些,聽課的人也更容易接受一些。一個人若去做自己不熟悉的,一旦結果不理想,勢必會影響後續開發課程及授課的積極性。這也是很多內訓師培養最後不了了之的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

在訓練的流程上,可以先將授課標準化作業程序制定出來,這樣便於內訓師按照程序來開展授課。比如1小時對應多少數量的幻燈片較為合適;幻燈片的製作規範格式;內訓師授課現場評分表等等,這些提前告知給內訓師,讓其知道一堂成功的課程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最忌諱的就是組織部門直接下發一個行政命令,讓內訓師在某個時間段授課,須不知,作為兼職的一個工作,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或擅長授課,前期工作做的不到位,後期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內訓師授課完後,一定要遵照先鼓勵的原則,找出其表現好的地方,同時給予提出建議,指正在哪些方面需要調整。在前期了解到了評分原則後,內訓師也更能明白不好與好的地方,而不是只聽到下面籠統說好或者不好。沒有點評總結的訓練就是浪費內訓師和學員時間的一大惡習。這個環節最關鍵的就是要有適合單位內訓師培養的評分選擇,而非網上隨意一抄得來的。條件允許的還可以有針對性錄製一些學員的意見,便於製作公司內部的內訓師宣傳片,增強內訓師的信心。

內訓師訓練不僅是一件技術工程,更是一項政治工程。組織實施部門要學會造勢,結合人性,可以在課前協助做內訓師的簡介,做課程的宣傳推廣,甚至還可以提煉出一些課程精華進行宣傳,讓更多人知曉,切忌默默無聞地開展內訓師訓練。人都期望關注,期望獲得他人的認可。工作做得有多細緻,內訓師的訓練就能取得多大的效果。

其次,拉到其餘單位進行授課。人面對熟悉的環境,其心理壓力比較小,當放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之後,面對一群沒有直接工作關係的學員,心理壓力自然會加大很多。特別是對於一些作為中高層管理者類型的內訓師,由於平常給員工授課,沒有多少壓力,當換到其餘單位後,為了讓自己不被趕下台,會願意花更多時間去準備課程的。

有一些人,在自己單位授課還有所拘謹,換到別的單位授課反而更能放得開。也因為神秘性,獲得學員好評的幾率也加大很多。為什麼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自然有它的道理。一個人給一群彼此知根知底的人授課,在一種近似透明的狀態下,效果是會大打折扣的。

把內訓師拉出去訓練其實並不難,難得是說服內訓師去外面授課,這個可以通過政策引導來有效解決,就好比銷售人員不願意去賣新產品,但是只要提成政策高,及其輔助政策好,也會極大調動銷售人員的積極性。至於何時把內訓師拉到外面去授課,一定要結合單位實際情況來。

為了增強這一訓練方式的可能性,可以通過與其餘單位結成聯誼或人才戰略合作單位,可以交換內訓師進行授課。也可以通過專業的培訓機構來安排,當這樣的方式推廣後,單位間的思想也可以進行交換,能增加一些新的理念。對於內訓師來說,換一個新的環境授課不妨是一件新奇之事,會進一步增加對授課的興趣。

最後,在公共平台上授課。公共平台就是比如經銷商大會,客戶答謝會,行業性活動,沙龍論壇活動等很多單位人員聚集在一起的平台。在這樣的平台上授課是對內訓師最高的一種考驗。也因為這直接影響到外界對單位的評價,這方面的訓練一定要謹慎,否則會落得個學員差評,內訓師自信心掃地的狀況發生。

針對核心的內訓師,可以定期將其派出來進行授課,這是可以真正提高一個內訓師水平的訓練方式。給不同的人授課,就有不同的收穫。每個單位的內訓師團隊總要有那麼幾個可以到外面進行授課的內訓師,這也是宣傳單位的最佳方式之一。很多企業家為何熱衷於去參加一些論壇,去做一些演講,除了提升知名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宣傳提升公司品牌影響力。

內部授課、其餘單位授課、平台授課這三類方式可以交叉進行。這三類訓練可以使內訓師的培訓技能得到立體訓練,培訓技能得到顯著提升。如果不能實施這樣的訓練,那就盡量不要開展,因為浪費錢,也浪費精力,更重要的是傷了內訓師的心,以後再調整就很難了。內訓師是企業人才戰略發展的重要推動器,不是單位想不想做的事情,而是必須做的事情,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當打算開展內訓師培養之時,一定要三思,考慮到目前的人力,物力,財力,是否可以支持到這個項目的運作。單純的開個兩到三天的內訓師培訓,其實沒有多大的必要。僅僅為了完成上級的任務而草草開展這個項目,那麼就做好草草結尾的心理準備。因為內訓師培養是一個重訓練的項目,是一個實踐操作技能很強的項目。如果單位還不具備開展這一項目的條件,可領導又想開展,那就要將其利弊分析清楚告訴給領導。訓練,是內訓師培養的靈魂,也是根本。別讓內訓師如溫室中的花朵,而是要將其進行拉練。有了一批優秀的內訓師,公司的政策才能更加有效推進,人才才能批量複製,企業文化氛圍才能變得濃厚,團隊變得更加有朝氣。

推薦閱讀:

淺談內訓師培養爛尾工程
培訓師的立體定位
培訓師,引領社會發展的弄潮兒

TAG:培訓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