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內訓師培養爛尾工程

談起內訓師培養,絕大多數企業並不陌生。不知是何時颳起了內訓師培養這股春風,從南刮到北,從東吹到西,好學的企業紛紛開始搭建自己的內訓師團隊。時間是檢驗真理的一大法寶,在時間的考驗下,當初大張旗鼓培養內訓師這一工程反而成為人力資源工作者的一大雞肋。內訓師的未來何去何從,成為眼下無數人力資源工作者最為擔憂的一個問題。

  國內的山寨手機馳名中外,真所謂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在內訓師培養這塊,大多數企業也是模仿+創新的原則,把山寨文化模仿到了極致,可在制度、培養體系欠周全等諸多因素下,最後使得內訓師培養工程淪落為爛尾工程。作為內訓師培養工程,是事關企業未來人才發展培養的重中之重,可由於牽頭部門、參與人員認知不知等原因,導致上傳難下達,下達難推廣的局面。人力資源部門作為牽頭部門最後落得個吃力不討好的結局,無奈只好作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職場法則漸漸深入人心。

  一個企業的內訓師培養,在何種情況下就有了爛尾工程的苗頭?諸多專業的人力資源工作者可以憑藉經驗去判定,結合多年培訓師培養的心得與感悟,我們從如下幾點來分析:

  第一,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內訓師培養。作為一名內訓師,很多情況下因為身居部門管理者這個崗位,所以被稱為內訓師的例子在企業數不勝數。談起具體做事,每個管理者是把好手,可講課並不是每個人都具有天賦。如果一個不善表達的財務管理人員上台講了兩次課程,每次上課如上刑場,試想一下,這樣的人能堅持下去授課嗎?

  第二,欠缺有效的激勵政策。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自古以來就成為聖訓。作為企業來說,經費有限,甚至沒有經費的情況也不在少數,如果單純考金錢來搞定內訓師培養,那麼作為這個工程的負責人所存在的價值也是自然有限,而且也不長久,人的慾望進步的速度遠遠大於成長的速度,如若要挑戰人性,最後只有頭破血流的下場。課程開發的激勵、授課的激勵、後續跟進的激勵等等都直接影響到內訓師培養工程持續時間長短。如若在網上純粹拷貝的激勵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註定離爛尾工程不遠了。

  第三,業績難以有體現。內訓師培養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提升公司的經營業績。如若只看到開展培養,未見到業績,老闆等不了,員工等不了,內訓師也等不了,縱然你有一顆長遠發展的淡定的內心,也是於事無補。正所謂沒有了正向回應的內訓師培養,起結局早已經被上天註定了。

  第四,無人去落實跟進。企業有規範的制度,也有專業的培養,可並不代表就能做好內訓師培養。作為企業,懂了和做了並不是最關鍵的,而是懂了並做好了,持續做好才是每個老闆所關心的。如果辦了一次內訓師培訓班,就指望內訓師培養出來了,那幾乎是天方夜譚。一個普通的培訓專員是難以承擔如此繁重任務的,因為地位決定了話語權。沒有了專人跟進落實的內訓師培養工程,從培訓結束當天,就是淪為爛尾工程的第一天。

  第五,缺乏後續的改進提升計劃。沒有一勞永逸的培養,只有持續不斷的提升。前期的培養開展順利,並不代表後續能延伸。每個內訓師渴望成長,更渴望成長帶給他們的變化。如若讓其不斷往外輸出知識,而不能及時給予補充知識,那麼總有一天他們會因知識的乾涸而失去做內訓師的興趣,員工也會失去學習的積極性。

  當然,內訓師培養工程淪為爛尾工程的因素還很多。可一個企業能有效避免這些因素,則淪為爛尾工程的幾率就會減少很多。企業的每一塊錢都來之不易,在內訓師培養這塊有效投入是可以獲得成倍的回報,可要是成為了爛尾工程,也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推薦閱讀:

集體無意識應用之道
亞馬遜廣告你做對了嗎?
論培訓師職業瓶頸的突破
培訓如何創新?
培訓業商機盤點(有志於入行的可參考)

TAG:培訓師 | 培訓 | 內訓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