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錢財有限的情況下,貴族是如何在吃上保持體面的
體面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
《往事並不如煙》里康同璧母女在文革時經濟即使比以往困窘,但依然保持了足夠的體面。羅儀鳳沒有收入,一家人全靠康同璧在中央文史館的一百五十元的工資,以及靠後面院子收來的一點點房租。家裡的開銷一再緊縮,卻把傭人老郭和二陳的工錢加了又加,因為怕他們到居委會去胡說亂講瞎揭發。
當時的150塊錢足夠普通人一家一月的開銷了,還過得不錯,不過對康家就有些勉強了。誰叫他們還要付兩個傭人的工錢呢?
但即使這樣,也沒阻止她們生活的講究。
豆腐乳要分盒裝,不能讓湯汁灑出來
不大功夫,羅儀鳳雙手舉著很漂亮的六個外國巧克力鐵盒,走了出來。放下鐵盒,她從上衣口袋裡掏出一張便簽遞給我。那上面排列著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豆腐乳名稱。什麼王致和豆腐乳,廣東腐乳,紹興腐乳,玫瑰腐乳,蝦子腐乳……羅儀鳳像交代要事那樣告訴我:每種豆腐乳買二十塊,一種豆腐乳放進一個鐵盒,千萬別搞混了。買的時候一定向售貨員多要些腐乳汁。
因為「用豆腐乳的湯汁抹饅頭,最好。這也就是我非要用巧克力盒子裝它們的道理。」
她接著說「豆腐乳買好後回家的一趟路,才是最累的。因為六個鐵盒子一定要平端著走,否則,所有湯汁都要流出來。為了減輕累的感覺,你一路上可以想點快樂的事情。端鐵盒走路一定要挺胸,如果躬腰駝背地走路,你會越走越累。」
說罷,她捧起裝著鐵盒的布袋,昂首挺胸地沿著餐桌走了一圈。那神態、那姿勢,那表情,活像是手托銀盤穿梭於巴黎酒店菜館的女侍,神采飛揚。
自己不吃油糕,請客也要體面
康同璧「哦」了一下,不再吱聲。過了會兒,她對我說:「小愚,為了這次會面,我很願意不吃油糕」。
我一把握住她的手。我知道:自「文革」開始,老人的零食已經從西點、粵點降為北京油糕。現在,北京油糕也取消了。
為這次會晤,可算得傾囊而出。
- 單是飲料就有咖啡,印度紅茶,福建大紅袍,杭州龍井。
- 另備干菊花、方糖、煉乳。
- 一套金邊乳白色細瓷杯碟,是專門用來喝咖啡的;幾隻玻璃杯為喝龍井而備;吃紅茶或品大紅袍,自是一套宜興茶具。還有兩個青花蓋碗擺在一邊。
- 佐茶的餅乾、蛋糕、南糖,是特地從東單一家有名的食品店買的。
- 羅儀鳳還不知從哪裡弄來兩根進口雪茄,擱在一隻小木匣里。
革命時代做西餐
羅儀鳳簡直就是一個能施魔法的仙女,在社會生活都已全部革命化的情況下,居然擺出了規範而正宗的西餐。
長長的白蠟插在燭台,高腳玻璃杯斟滿了紅酒,鍍銀的刀叉,雪白的四方餐巾。
每上一道菜,必換一次盤,包括襯盤、襯碟在內。在刀叉的配合、唇齒的體味與輕鬆的交談中,我漸漸找到了西餐的感覺和舊日的情調。在橙黃色的燭光里,真有種類似夢境的意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