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推廣:90%的公司都陷入過六大誤區

如今,如果一個市場營銷人員還沒聽過新媒體,那真的是罪無可恕了。早在14年初海爾電器就發出通告聲稱要把全部媒介預算投入新媒體。現在若還有企業不重視新媒體推廣,必然會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所淘汰!

互聯網時代的市場環境錯綜複雜,相比以前的產品稀缺,如今是一個產品過剩的經濟環境。產品過剩的一大表現就是媒體過剩,這時營銷人員在做推廣時的思路也從通過搶佔媒體覆蓋率形成品牌的強勢輸出,轉變到搶佔用戶注意力時間。新媒體的移動化屬性及碎片化覆蓋具有天然優勢,便成為了企業營銷不可忽略的重要關口。

事實上新媒體對於大多數企業都是一個坑,其最具迷惑性的一點就是顯性成本幾乎為零。時常爆出現象級事件,容易讓很多企業主看了後熱血沸騰,準備在新媒體上大幹一場;希望自己借鑒成功案例來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這就是悲劇的開始。新媒體領域競爭空前激烈,即使是十分成熟的大公司,也經常出現砸幾百萬上千萬沒有市場反饋的情況發生,聽上去很殘酷但這就是事實!除非你像蘋果那樣擁有不可替代的產品,不然如果你還不做新媒體,那就是在等死。那麼下面我就來說說新媒體行業里六大坑:

一、新媒體就是免費推廣

前文已經說過,由於新媒體幾乎沒有任何准入條件,只要是個公司就可以擁有自己的微信微博,然後就可以開始發布內容,看上去省去了傳統媒介購買的高額成本,讓人產生新媒體營銷是免費的錯覺。

可惜的是,現在是2016年,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早就不算新了;同時內容稀缺的風口前幾年就已經過了,要想隨隨便便在自家公眾號上發點文章廣告就能漲粉那簡直是痴人說夢。不可否認,在微信微博剛起步的時候每天隨便發點什麼都能吸引不少粉絲關注,但現在還用以前的那種空手套白狼玩法是玩不轉的。

對於現在起步做新媒體的企業,要想再獲得良好的推廣反饋,幾乎都要靠持續輸出優質內容達到,而優質內容的持續產出甚至需要花費比傳統媒體更多的投入。

二、盲目跟風幻想一夜爆紅

新媒體確實造就了許多一夜爆紅的案例,許多企業主也都是因為看到這些現象級推廣案例才決定進行新媒體推廣。但事實上決定一個社會化營銷是否成功的因素相對複雜,特別是對於一些相對獨立的營銷事件點而言,大多數現象級案例都是因為一些偶然因素而突然爆紅。

但就從微信公眾號來看,能夠持續爆紅的公眾號的主創人員要不擁有長時間媒體運作經驗的,要不就早已在其他平台顯露鋒芒,其中不乏各大媒體的主編主創,若是沒有長時間的累積幾乎是無法持續輸出優質內容的。而大部分企業依舊是照葫蘆畫瓢,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比如我身邊有許多企業主今天看到@羅輯思維 發語音就要求新媒體部門發語音,明天看到@一條發視頻就要求發視頻,這完全是在亂來。最後的結果也可想而知。所以說,每個公眾號的運營都是一件長期的工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一系列不斷試錯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獨特運營風格的過程。

三、傳統媒體負責嚴肅,新媒體負責搞笑

許多企業主對網路媒體的印象就是段子、搞笑文章,這肯定是不對的。網路媒體上的輸出內容確實比傳統媒體要輕鬆活潑不假,但絕對沒有膚淺到天天發段子哄你開心的地步。且不說品牌調性形象等一系列風格上的統一性,媒體投放的內容一定是根據產品及營銷節點而改變的。媒介載體雖然改變了,但是品牌傳播規律是不變的!一切單純以搞笑為目的的推廣都是在亂來。

這時候你可能想到杜蕾斯了,且不說杜蕾斯行業及產品的特殊性,它所進行的娛樂營銷是有產品價值的曝光的,同時也是符合其品牌形象的,你有見到岡本天天在寫段子么?

四、新媒體廣告投放便宜

相對於傳統戶外T牌、報紙雜誌甚至網路硬廣、視頻貼片等動輒幾百上千萬的媒體費用而言,在微信、微博為主的新媒體上幾萬塊幾十萬的一次投放確實便宜,但新媒體與硬廣相比時效太短,而且沒有一定優質內容或者廣泛資源不太可能持續長期地引起話題討論。

我們再看媒介資源,一些新媒體大號如今的報價已經不像幾年前那樣低,基本上是處於價值回歸階段,你投的好的話,10萬元基本上也就產生20多萬元左右的廣告效果,如果想要一炮而紅一飛升天那隻能是祈禱撞上大運,爆紅的偶然因素大於必然因素。

從公眾號購買平台的報價來看,閱讀數經常超10萬的大號頭條媒介購買價格沒有三五萬是無法購買下來的,一些超級大號如@同道大叔、@咪蒙等報價已經超過十萬;就算是日漸式微的微博,@回憶專用小馬甲直發價近三萬、轉發價也在兩萬多,@天才小熊貓含創作報價已經達到20餘萬,相比最早的報價翻了十多倍。不管怎麼看,目前都處於一個相對高位的時期。

五、新媒體一個人管就夠了

很多公司的新媒體部門就一個人,部門主管、策劃、文案、美工、客服統統是他,講出來就十分可笑。在我看來,新媒體甚至整個品牌推廣都是一個內容為核心競爭力的行業,內容解決的就是對大眾和你的潛在用戶說什麼的問題,事實上產品本身也是內容的體現。

而新媒體營銷其實就是一個創意傳播行業,要做出一個優質的創意必須要文案、設計、運營等各類人員共同運作,而這些工作不太可能由同一個人完成,要是真能一個人完成他也早就自己開公司當老闆了。就算光從人力成本上來看,創意的成本就不低,若是時常需要做推廣、促銷等各方面的引流活動,那更花費會更加高昂。

六、砸錢就能把事做好

許多傳統行業起家的老闆確實財大氣粗敢一擲千金,但新媒體的打法與以往傳統大眾媒體的打發有很大區別,這點從媒介購買來看會特別明顯。

傳統媒體由於固定廣告位的物理條件限制,是具有排他性的,從結果上來看,搶佔稀缺媒介資源是取得推廣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由於傳統廣告位對於的是偏大眾類群體,在內容端上來看,自上而下的品牌告知屬性會十分明顯。但新媒體並不具有嚴格意義上的稀缺性,且內容更新頻率很快,所面對的也更多是以興趣點為連接的社群群體,內容上需要以分享滲透傳播為主。兩者不同的媒體屬性決定了不同的媒介購買策略。

傳統戶外廣告牌的媒介購買策略通常是買下足夠的資源,獲得不同地理區位的曝光,獲得最大的品牌曝光量。這時候,購買的資源越多,相應的廣告效果就越好。但在新媒體的環境下這種人群覆蓋策略是行不通的,需要集中資源單點突破。

例如在媒介平台上找大號推內容,假設A號價格20萬、粉絲200萬,B號價格13萬、粉絲150萬,C號價格3萬、粉絲50萬,看上去投B+C號可以花16萬達到200萬粉絲的覆蓋,性價比比只投A號要高不少。但事實上,投A號的效果一定會比投B+C要好得多。因為A/B/C三個號是具有相同標籤的,同屬一個垂直領域,這就決定了他們的粉絲是大量重合的,購買很多中小號的效果遠不如購買一個超級大號見效。

大號之所以成為大號絕不僅僅是因為粉絲量閱讀量等數據指標好,更多是內容輸出已經穩定,粉絲粘度和忠誠度較高;而一些幾千塊錢就能買到的小號資源,其公眾號本身就沒有細心打理,就算是購買大量小號資源最終傳播效果也會不盡人意。同時,由於馬太效應,通過超級大號/行業大號投放的信息會被各大網站轉載,如果內容優秀甚至會進行大量二次傳播進行持續引流,而在中小號上投放的信息基本除了前兩天會有一定效果外,就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

網上可搜到的此文均為我寫,本人微信skipta, 歡迎大家交流。


推薦閱讀:

新媒體變遷下的感慨
冰桶效應背後的社會化「瘋傳」營銷
新媒體運用進階篇,別讓所謂的數據害了你
唱衰蘋果還太早,老爺子又下了一步好棋

TAG:社會化營銷 | 新媒體 | 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