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了解歷史到底是為了什麼?

歷史就像一面鏡子,可以反饋出我們的不足。即便已經時過境遷,但我們也應該去照一照,了解歷史的意義在與拉開距離看自己,不是告訴別人我們曾經的千瘡百孔,而是為了說明我們走過許多崎嶇的路,遇到過那麼多艱難險阻,另外我們曾也出現過失誤、考慮不周到的時候,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差錯。就像一個人達到頂峰,也需要回頭看看曾經的自己,想想自己走過的艱辛,才會對現在取得的成績感到欣慰,更覺珍惜,也會有努力的動力。

![](http://c.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3afc8c0dde2a283443f33e0f6e85e5dc/b151f8198618367a8011e3cd24738bd4b31ce502.jpg)

許多作家喜歡專研歷史,我們現在也能看到許多關於歷史方面的書籍,歷史對於我們來說,有勉勵的作用,曾經的恥辱還是曾經的輝煌,我們需要了解,需要通過歷史進行自我反醒,國弱則民辱,國強則民榮。透過歷史可知,我們需要憂患意識。如今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正在顯著提高,歷史的作用就是告訴我們不要重蹈覆轍。

![](http://e.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146e543f4b34970a4726182ba0fafdfe/a044ad345982b2b76c1fa5d43badcbef76099b1a.jpg)

是的,歷史本身是很神秘的,歷史給人們留下的是一些殘缺不全的材料。可是這樣就沒有意義了嗎?當然不是,不說借鑒許多經驗教訓,很多古代的思想文化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如「言必信,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這依然值得我們遵循,或者可以作為學習的至理名言。

余秋雨在《中國文脈》中,他希望人們概括中華文文明傳統精華時,不要遺落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這八個字。更重要的,歷史傳承的是一種精神,或者說,它能帶給我們一種思想,讓我在未來行使中不會迷失方向,給予我們一種借鑒的作用。

我們了解歷史是有許多功能的,它能幫人們了解過去與現在,幫助人們通過許多事態的特徵去解決現實中面臨的問題,這是客觀存在的,也有實際用處。如果我們能為合理的行為進行判斷,那麼怎麼證明那是不合理的判斷呢?歷史的知識就是告訴我們怎麼樣的做法才是合乎常理的。在人們形成判斷與指導有一定的作用,了解過去是為了總結,更好的前行。

![](http://f.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7a839a1c7acf3bc7e855c5e8e4309697/2fdda3cc7cd98d101c636a202b3fb80e7bec906f.jpg)

歷史的作用是我們不容忽視的,也無法去除,因為它們已經根深蒂固在我們的內心,以及會一直一直傳承下去,永不落幕。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法國伏爾泰這句名言影響甚廣:「儘管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從來沒說過此話。這句話出自一劇本中的台詞,那劇本叫做《伏爾泰的朋友》。這就像我們一位領導參觀俄羅斯列寧紀念館時在留言薄上題詞「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列寧」。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我們每個人在我們生存的時代,

都必須對我們所經歷的歷史負責,

因為在那些歲月里每個人都不會不留下足跡

不論你怎樣的試圖忘記你都不能不對你的行為負責

對於所有那些無辜的生命你能說你不對他們負有一份責任嗎

世界上最大的罪惡是無視生命的尊嚴與生存的權利

當你不敢面對你經歷的歷史而心存僥倖時

你可能已經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卑鄙不會永遠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不止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談現實、想未來,都不能忘了歷史。歷史不容割斷,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一個國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也融匯著一代代先輩創造的知識、經驗和智慧。否定自己的歷史,民族就無法安身立命。對歷史應當多一份尊重、對文化要多一點思考,實事求是地學習、認識民族的歷史文化,始終對自己的列祖列宗心懷敬畏和感恩。一個人最自不量力的就是背叛祖先,對民族的歷史文化搞虛無就是不肖子孫。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就在歷史文化的深處。每當中華民族遭遇生存危機,總有志士仁人和風骨猶存的文化大師挺身而出,復活民族的歷史記憶,煥發民族文化尊嚴。在國家和民族蒙受苦難和屈辱之際,王國維等學者開啟甲骨文研究,喚回民族自信,為探索民族復興之路提供精神力量。歷史不可能是非黑即白,不能用今天的標準去苛責歷史。對祖宗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否定歷史、拋棄傳統,就等於丟掉了文化的根。只有經常進行歷史的回放,尊重歷史傳統、喚醒民族精神,才能激發使命感和責任感,厚植文化根基。

古人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多借鑒歷史,多學習歷史,多關心歷史」,強調的就是領導幹部要借鑒和牢記前人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正是以史為鑒這個道理。

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的歷史。《大學》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在「三嚴三實」中嚴以修身也位列首位,由此可見「修身」的重要性。因此,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在踐行「三嚴三實」首要的任務就是要積極主動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常態,堅定踐行「三嚴三實」貴在修身的立場。孔子曾經說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位被稱為「萬世師表」的思想家、教育家在這裡所說的是他自己修養的過程,他並不說自己是天生的「聖人」。不但如此,他注重「吾日三省吾身」,強調的就是「修身」。所以說,我們中國自古以來有源可溯,有史可鑒,有鏡可照。我們要學會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用歷史的智慧堅定嚴以修身的堅強黨性立場。



歷史是一個民族發展的真實記錄,是一個種族進化的現實寫照。追溯歷史,人類從原先的四腳行走進化為現在的直立行走,從以前的群居洞穴生活進化到現在的個體居住樓房住宅。歷史,讓我們更加清楚發生在先祖們身上的事兒,讓我們更加了解人類文明進步所經歷的時代更迭。正所謂「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當我們正視歷史,考究歷史的時候,我們就能清楚的了解到歷朝歷代的興替變換,認識到朝代更替的必然因素和條件。

人類了解歷史,是為了從中學習到足以影響現代文明的關鍵因素:

1、什麼樣的種族能夠在世界激烈的競爭中存活

當我們了解了歷史,我們就能找到延續至今的種族存活下來的原因,從中汲取經驗,從而避免自己在重蹈覆轍,走上滅亡的道路。

2、了解人類文明發展都經歷過哪些,造就過哪些

就是因為人類考究了歷史,我們才能知道四大發明是如何被造就出來的,也才能指導我們製造出槍炮、能源、文件資料等。諸如此類,了解了歷史,才能了解事物的演進過程,才能從中認識到規律,人類文明才能得以發展。

3、為了從先輩那裡繼承到優良的傳統

歷史先賢們經歷了無數的變遷和文明的進步,從這些社會發展中,先賢們積累了無數的優良傳統。我們追溯歷史,學習先賢的優良傳統,用以教育後輩,激勵和促進社會文明的長久發展。

所以,我們了解歷史,就是為了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就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人類種族發展進化的經驗,就是為了總結和學習經驗,促進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



現代之所以能夠擁有現在這樣的文明,就是因為我們善於總結歷史經驗,並重視歷史經驗所產生的意義。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歷史是所有現在科學的起源。如果牛頓不研究歷史上的開普勒三三定律,牛頓能發現萬有引力嗎?如果愛因斯坦不研究牛頓的三定律,能創造出相對論理論嗎?很多知識的源頭都是歷史。因為歷史本身就是一個很好教科書,我們從這本巨大的教科書中找尋對我們現代有用的經驗,最後形成了各種體系的知識,然後我們運用這些知識,有了我們今天的世界。也許很多東西現在看起來和歷史相去甚遠,但他們確實是源出於歷史的。

有時候你做一件事情,有這件事情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你都應該回過頭去想想這件事的過程(也就是歷史),為什麼成功或為什麼失敗,你也應該對你的朋友或其他的做事過程中,去總結他們的做事經驗,而這種經驗就是歷史,這種歷史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你還可以從阿里巴巴成功的歷史中找到阿里巴巴為什麼會成功。總之,歷史可以讓你做事事半功倍。

還有一個很直白的例子,你一定很清楚的認識你自己,姓什麼,叫什麼,那麼你是怎麼知道自己姓什麼叫什麼的呢?當然是記憶啦!從可以有記憶意識的時候開始,清晰或者不清晰,都讓你知道自己姓什麼叫什麼。所以歷史,就是我們的記憶。。。

所以,沒有歷史,你就會發出那個古老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推薦閱讀:

從秦朝到清朝:細數歷史上的那些亡國之君們(6)-隋唐的悲哀
遵義會議後,周恩來都做了些什麼努力?
《資治通鑒》中的歷史第二卷【一】:從一場酒宴開始
秦始皇陵的介紹是什麼?
寶島忠魂:你不知道的台灣抗日往事

TAG:問答 | 歷史 | 歷史人物 | 中國歷史 |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