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為什麼都在玩硬體?

昨天 360 高調推出安全手環,延續著去年以來互聯網公司進軍硬體行業的風氣。小米手機一炮而紅後,互聯網公司紛紛進軍手機硬體行業,百度、阿里、盛大、360 等等都推出了自己的定製手機,不過巨頭們發現原來硬體並沒有想像中那般好玩。但不好玩也得玩,你不玩別人也會玩。

  但今年,巨頭們不玩手機了,改玩其他了,有的是自己獨立生產,有的是與廠家合作,內嵌自己的服務。這其中的玩家包括百度、360、小米、盛大、樂視等。

  先不妨梳理一下巨頭們都推出了哪些硬體:

  1、百度

  咕咚手環:一款健康設備,用於檢測運動和睡眠信息,了解在自身的健康狀況。

  inWatch 智能腕錶:提供時間、音樂、上網、撥打電話等功能,與智能手機無異。

  小度 WiFi:一個簡易的 WiFi 共享裝置。

  小度路由,小度影棒:即將推出,都是網路看片用的。

  2、360

  360 隨身 WiFi:一個簡易的 WiFi 共享設備。

  360 安全手環:用戶孩童的安全設備,更像一個 GPS+ 對講機的結合。

  3、盛大

  果殼手錶(Geak Watch):同樣是智能手錶,其獨特之處是可以獨立上網,功能更全面。

  果殼魔戒(Geak Ring):提供解鎖、傳遞個人信息等功能,功能比較雜糅,定位略顯模糊。

  4、小米

  小米盒子和小米電視,就不在此贅述了,大家應該比我了解。

  5、樂視

  樂視盒子和樂視電視,同樣不再贅述。

  互聯網巨頭們推出的硬體看似雜亂無章,其實不外乎以下幾種類型:

  1、獨立的可穿戴設備

  順應國外可穿戴設備的潮流,可與人體或衣物整合的互聯網設備,利用人體的行為與設備產生交互。

  代表:百度咕咚手環,盛大果殼手錶

  2、創新性的配件

  作為傳統的硬體或傳統的互聯網服務的配件存在,更多的是微創新,起到細節優化的作用

  代表:小米盒子,小度 WiFi,360 隨身 WiFi

  3、傳統的大眾家電等

  互聯網企業進軍傳統家電絕不只是貼一個自己 Logo 就完事兒了,而是在其中增加更多滿足用戶需求的互聯網因素

  代表:小米電視,樂視 TV

  那麼互聯網企業進入硬體行業的目的是什麼呢?

  1、搶佔入口

  這也是行業普遍的觀點,互聯網公司進軍硬體行業是為了給自己的互聯網服務找更多的入口。在當下,互聯網服務同質化非常嚴重,很難在內容上吸引到更多的用戶,所以互聯網企業只能在渠道入口上下功夫。

  PC 上,瀏覽器和網址導航是入口,而用戶已經在逃離 PC,不僅手機,更多的電子設備以及接入了互聯網,包括平板電腦、電子書等,這些設備不僅分流了用戶的上網時間,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新的入口。所以巨頭的戰略就是通過硬體切入,搶佔入口,輸出自己的互聯網服務,獲取利益。

  舉個例子,假設用戶想看視頻。在傳統 PC 端,用戶會習慣性地打開優酷土豆搜索或者去百度搜索(很可能被導入到愛奇藝或者 PPS),這樣優酷土豆和百度就是個強勁的入口;在移動端,用戶可能會選取 App Store、豌豆莢、360 手機助手、91 助手或者其他應用商店下,這樣控制應用分發的百度和 360 很可能強推自己的百度視頻(以及愛奇藝和 PPS 的移動 APP)和 360 視頻搜索。

  而 PC 和移動端都無法滿足你看視頻的需求,假設你購買了小度影棒或者樂視盒子,高清大屏,更好的用戶體驗吸引了你,這時你瀏覽的視頻一定來自於百度系愛奇藝、PPS 或者樂視網的內容,這也就是硬體的價值所在。

  2、再造新的入口

  一切都在互聯網化,人與互聯網的界限也在逐漸變得模糊,在不斷互聯網化的過程中我們總會挖掘更多地需求,這種需求可能是原來就有的,現在只是把其互聯網化了;也可能是原來沒有的,現在借用互聯網將其挖掘了出來。很多互聯網公司涉足這樣的硬體可能並不是推廣自己的服務,因為其本身的服務並不一定契合硬體產品功能,其目的是提前布局,或許用戶,建立新的互聯網服務,再造一個入口,而不是搶奪原來的入口。

  就拿昨天推出的 360 安全手環舉例。兒童安全這個市場一定有不少產品了,但周鴻禕讓這個市場及產品互聯網化了。除了網路上的新聞報道,筆者對這款產品的細節及後續的更新還不是很了解,但我認為 360 此舉肯定不是為了推廣自己的互聯網服務,內置個 360 殺毒未免太 low 了吧。

  這款產品自身在通話、錄音、定位等方面有著廣泛的互聯網需求,而這些需求一旦被接受,就會帶來價值,這才是很多互聯網公司推出硬體的目的,開闢一款處女地,再重新開荒耕耘。

  3、獲取數據

  很多互聯網公司已經獲取到足夠多的數據了,但對於數據永遠是嫌少不嫌多的,更何況,可穿戴設備下的數據是不同於傳統的網路瀏覽數據的,可穿戴設備下的數據由於在交互上離人的真實更接近,這樣的數據其實更立體直觀、更接近現實,也就更有價值。

  舉個例子,假設你用百度或者微博搜索一些關於運動健康的關鍵詞,通過一定的數據處理分析,可能你以後會在百度右側廣告欄或者微博推廣櫥窗中看到運動健康相關的廣告,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大數據分析,但這樣的分析大部分情況下是不準確的。而假設你用了百度的咕咚手環,它有效記錄了你的睡眠和運動情況,這樣分析的結果可能更接近真實,由於你用了同一個賬戶體系,以後再使用百度的時候,推廣的廣告可能就精準了。

  我再做一個猜測,假如這個手環通過分析你的心跳、血液循環流動監測到了你潛在的疾病,並提醒了你,是不是這樣的數據更有價值?因為這個手環離你更近,不只是空間上,更是生理心理上。所以,可穿戴設備的數據的價值不在於更多,而在於更精確。

  4、硬體盈利

  好吧,筆者開了個玩笑。Kindle 都在賠錢賣吆喝,當下用硬體盈利未免太反科學了。而周鴻禕也已經預言未來是一個硬體免費的時代,筆者希望那一天快點到來吧。

  互聯網企業進軍硬體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而進軍硬體只是表象,本質原因是因為隨著互聯網的全面普及和深化,我們需要更多的新設備來連接或者呈現新的功能,所以就有了這一波硬體的潮流,這有點像電燈、電話、電視那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對應的是電的利用。

  所以,在去年一股腦扎進手機圈後,今年互聯網巨頭對硬體製造更加理性了,推出的產品也更有市場針對性和前瞻性。這些硬體產品或是互聯網企業傳統服務的入口,或是承擔試水新領域的任務,或是大數據採集的深化,或是幾者疊加重合。總之,對於硬體,我是不嫌多的。



互聯網公司為什麼又開始玩硬體了,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雖然互聯網企業做硬體需要跨越的障礙非常多,硬體設計、品控、成本控制、售後、銷售渠道、市場宣傳、物流、庫管,但這些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都並不是不可克服的,其實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1、這幾年把不上網的設備聯網是個大浪潮,確實是個機會,各種你能想到不能想到的電子設備把它做出可聯網都可以煥發出新生,比如體重秤,做成可聯網的健康秤就有不一樣的玩法。

2、光做軟體(網站、APP)或光做硬體都很容易山寨,軟硬結合對團隊要求較高,被山寨可能性小一些,至少沒法山寨得那麼快。

3、軟體服務用戶付費意願低,B端收費除了廣告等少數同質化的營收模式之外又沒有太好的出路,而花錢買硬體天經地義,並且賣硬體很容易衝到較高的銷售額,比如小米,400萬部手機,每部按1500算的話就是60億,做互聯網的話得多少年才能做到這個營業額啊?

4、硬體的用戶轉移成本高,黏性好,只要東西不是太差,用戶買了一個至少比較長的時間內不太容易投奔競爭對手,而軟體,滑鼠一點……

5、所謂的入口之爭……



推薦閱讀:

互聯網公司哪家運營最強?特色在哪?
一般大型互聯網公司是如何構建億級別訪問量的網站架構的?
偷情網站數據泄露後… | 愛情在科技時代更難維繫了嗎?
他把路邊的石頭賣給人當寵物養,半年賺了600萬美元!神忽悠
網易丁磊緣何甩開新浪和搜狐,撐起400億美金市值?

TAG:互聯網 | 硬體 | 信息技術(IT) | 遊戲 | 程序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