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可以排行影史第一?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評分9.6 至今沒有任何一部影片悶騷超過它,本文將通過影片四大謎團看點來告訴你這部電影的經典之處。
、
逃離監獄的戲象徵著什麼?
影片的最後,監獄長戳破海報,露出被遮掩的圓形洞穴。在一個大雨之夜,主人公安迪鑽進洞穴,爬過五座橄欖球場的寬度,越獄成功。
牢房象徵女人的子宮。在這個子宮裡,安迪日日夜夜孕育著不屈的靈魂。海報上的女明星與洞穴的意象構成「重生」的象徵。
他「通過」女人的身體,進入一個洞穴,長長的監獄污水道,就是母親的產道。與初生的嬰兒一樣,他的再一次生命,也必須通過污穢、惡臭、黑暗、擠壓,突破降生時的重重艱難險阻,獲得生命。這一次,生下他自己的,是自己的意志。
瓢潑大雨沖刷掉他的滿身污穢。
這就是一場為新生兒舉行的洗禮。
看懂了影片最關鍵的部分,我們再分析其他的段落。
這部沒有女人的戲為什麼這麼好看?
影片沒有女主角,但一共出現三位海報女郎。
第一任,麗塔·海華絲。
她在美國40年代紅極一時,是前夢露時代的「愛情女神」,也是男人們的夢中情人。據傳美軍往日本投擲的原子彈上都貼有她的照片。
她的海報還曾經出現在《穆赫蘭道》和《偷自行車的人》中。
《偷自行車的人》
肖申克的囚犯們看的正是她最經典的熒幕形象,《吉爾達》中的她風情萬種,性感迷人。
第二任,瑪麗蓮·夢露。
監獄的生活幾十年如一日,外界時代的流行風尚只有通過偷運進監獄的女明星海報吹進來。夢露的這張照片風靡了全世界,獄犯追星當然也不能落伍。
第三任,拉寇兒·薇芝。
第三位海報女郎叫拉寇兒·薇芝,這個造型出自1966年科幻電影《公元前一百萬年》,拉蔻兒·薇芝在其中身著米黃色獸皮比基尼的大膽造型讓人噴血。
監獄封閉了男人們的性慾,犯們只能成天對著女明星們性幻想。女人,提醒著他們的某種慾望,也提醒著他們作為人最基本的存在感。這部電影沒有女主角,三位海報女郎,是變相的女主角。
海報在劇情中的作用顯然是為了遮掩安迪鑿的逃生洞。這個洞是為了讓他穿破監房,通過監獄的下水道,逃出監獄。這些設計為安迪重新獲得自由提供了環境合理性。
而在鏡頭層面上,這張海報和這個洞具有了某種象徵意義。在女明星的海報背後打洞,象徵跟女人做愛。對性愛的慾望,如同對自由的渴望,每天提醒著安迪,他還活著。
甚至他的重獲新生,也需要戳破海報,鑽入這後面。
劇中為什麼安迪要擴建圖書館?
肖申克監獄是過度壓抑的體制的象徵。人生而自由,但是當長期喪失自由後,人就會再也意識不到這項人生基本權利。
安迪認為意識是與素養有關的,他擴建圖書館、幫助獄友學習、幫獄友搞到流行唱片,帶領大家欣賞音樂,這些藝術,修養的建設,都為了重新喚起眾人對於自由的意識。
影片中有一場戲是安迪冒著觸犯禁忌的危險,為所有囚犯送上一份充滿自由氣息的豪禮:他冒犯禁忌在監獄喇叭里播放《費加羅的婚禮》。
優美的女聲從擴音喇叭里流淌出來,獄警、囚徒們都被莫扎特動人心魄的音樂深深感染。音樂消滅了他們的階級差別,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一樣的、來自上帝的饋贈。
那一刻,無論你是獄警還是囚犯,你受到的藝術感染是同樣的。
安迪之所以如此重視知識文化對人的作用,是因為他深知,正是書籍、音樂、知識學養的熏陶讓他有對現實困境的強大超越能力。
黑人瑞德和白人布魯克是同一個的兩種命運
由摩根弗里曼扮演的瑞德(Red)是一個已經在肖申克監獄服刑了20多年的老油條,他幾乎是監獄中的地下司務長。
他和老頭布魯克構成了本片最重要的一對人物對照,是體制壓迫下命運的一體兩面。
一個被判無期,在服刑50年後獲得了假釋出獄,但最終在破舊的旅館裡上吊自殺。
老頭布魯克在長長的人生中,已經徹徹底底地被體制馴化了,自由對他沒有了任何意義。失去了限制和管束,他竟然無法活下去。
可以想像,如果沒有安迪,瑞德也難逃這樣的命運,牢獄20年,他也已經被體制化,害怕外面的世界。
可以說,影片對布魯克的描寫,就是在告訴觀眾,如果瑞德不轉變,他的下場就是另一個布魯克。
所幸安迪的人格魅力與榜樣的力量,使瑞德避免了布魯克斯的命運。
十年後,經過40年監獄生涯的瑞德獲得了假釋,他在與安迪約定的橡樹下找到了安迪留給他的一盒現金和一封手信。
他聽從安迪引導,執著地南下墨西哥,兩位老友終於重逢在陽光明媚的海濱。
這部影片深刻地探討了自由與體制的關係。它教導我們永遠保持對自由的信念。
然而有趣的是,本片在1994年電影公映時並未獲得太多票房,並且在1995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雖然獲得了包括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配樂、最佳混音在內的七項提名,但最終卻顆粒無收。
但這似乎證明了好的電影是需要時間淘洗的,隨著時間越是久遠,它的價值就越是堅挺。
「第一條規矩:不準瀆神,不準濫呼上帝之名!」
「把信仰寄託神,把賤命交給我。」
這是電影《肖生克救贖》中典獄長的兩句話,而當Andy走進監獄,聽到典獄長的訓言後,就像Red所說:「當你進籠,門閘鎖上,你才明白這是玩真的,眨眼間,一生就毀了,只留下無窮的悔恨。」
自從1994年弗蘭克-德拉特將它搬上熒幕之後,這部電影就和《教父》一直爭奪IMDB第一的位置,而近些年來,這部電影更是蟬聯影史第一。有時候,很多人都會問,為什麼本片能夠被這麼多人認可?它究竟向我們傳達了什麼?而在我看來,傳達的是人類生存最重要的一個要素:自由。
當然這樣一個主題並不是生拉硬拽的放進觀眾的意識里,而是像電影中的那句台詞:「肖申克監獄中的犯人人人無罪」一般,諷刺性地讓我們記住了自由。
Andy的自由
由蒂姆-羅賓斯飾演的Andy作為本片的主角,是自由的化身,在Red對於Andy的一次描述中,這樣說道:「他的步伐和談吐簡直是異類,他像是在公園散步,無憂無慮,彷彿身披隱形衣。」
確然,在電影中,羅賓斯像是一個隱忍的紳士,或是自有小天地的上層精英,和Red相比,和老布相比,和三姐妹相比,和他的那幫朋友相比,他總是用諱莫如深的眼睛打量著肖申克的一切,他貌似不屬於那裡,儘管事實如此,不過由於他自身的魅力,讓他很快有著肖申克監獄所有犯人都沒有的能力和才華。
Andy的第一次好運來自於一次修繕屋頂,當他聽到監獄長抱怨交稅的事情,便知道這是個轉變在監獄中地位的關鍵點。自然,憑藉他大銀行家的學識,這點稅收上的事情難不倒他,而他的要求也僅僅是給他的朋友們每人三瓶啤酒。
「修繕屋頂之後,陽光灑在肩頭,彷彿是自由人,像在修繕自家屋頂,我們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你可以說,他想拍獄方馬屁,或想博取獄友的友誼,但我呢?認為他只是想重溫自由,即使只有一剎那。」Red如是說道。
可能是因為Andy的確沒有犯罪的緣故,也可能是由於他自身對於自由從不放棄。他憑藉學識為監獄每個獄警報稅,甚至到後來成為了典獄長的御用「洗錢手」;憑藉每周一封信,後來每周兩封信的頻率,終於在肖申克辦起了更大的圖書館;而他本人也幫助眾多獄友考取證書。這些貌似與他毫不相干的事情,為什麼他如此堅持去做,我想那是一直隱藏在他內心不放棄的人的生存,他覺得人就該是懷有希望的,就該是存有自由之心的。
不過他並不是一味的樂觀,他知道他生存的地方是何地,當Andy與典獄長第一次正面交鋒時,關於《聖經》的討論,他們各自喜歡的是這樣兩句:
「所以你們要驚醒,因為不知道家主何時來。」——《馬可福音-13章55節》
「我是世界之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時得跟著生命之光」——《約翰福音-8章12節》
第一句是Andy所說,象徵著Andy的隱忍和警覺,他之所以能夠潛伏二十多年,最終越獄成功,不只是在於他的聰明絕頂,更在於他能察覺周圍發生的一切。而典獄長最後想不懂為什麼會被一個犯人搞垮,也在於他喜歡的第二句聖經名言,因為他自高自大,把自己當做肖申克的主宰。
Andy雖然早就在準備越獄,但是由於湯米的出現,讓他延遲了計劃,一是為了教授湯米,讓他可以拿到證書;更重要的是湯米告訴了Andy真正的殺妻兇手,這讓本來打算用越獄完成的自由旅途,改成了公正的法律重啟。不過之後典獄長為了自己的私利,不僅沒有為Andy找尋真正的殺人兇手,還狠心地將湯米槍殺,這樣的一個結局徹底終結了Andy的自由希望,自然,他最終選擇了越獄並將典獄長的罪行大告天下。
Red的自由
和Andy相比,Red的自由顯得蒼白無望,他雖然是本片的第一敘述者,但是在他經過兩次假釋申請失敗後,他踏上了和之前老布一樣的路途,患上了「體制化的病」。
記得老布害怕出獄,拿刀威脅赫伍之後,Red曾經這樣說過:「老布沒有瘋,他只是體制化了,他坐了五十年牢,成了井底之蛙,他念過書,在獄中有地位,出獄就成了廢人,雙手犯關節炎的囚徒,想向圖書館借書都會被拒絕。」
自由對於Red來說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彼岸,他渴望過,但是他也快被「體制化」了。因為自由不是天生的,「自由」這個詞的含義和實際狀態是人賦予的。就像一個奴隸,如果他一出生即被人奴役,沒有過自由,那麼他就不曾知道「自由」的感覺,同樣,一個雖然享受過自由,但是卻跌入失去自由深淵近30年的人來說,他也漸漸地忘卻自由為何物了。
不僅如此,甚至可以說Red是恐懼「自由」世界的一份子,就像他說老布在監獄中有地位一樣,他在監獄中也擁有同樣的地位,他有自己的「銷售渠道」,他可以讓獄中的犯人「有求必應」,但是一旦出了肖申克堅固的鐵門,他成為了什麼都不是的犯人,這種狀態竟有點像中國的一句古話:「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雖然含義不同,但狀態卻一致。
作為恐懼自由的成員,Red甚至告誡過Andy:「朋友,我告訴你,有希望才危險,希望能把人弄瘋,希望無用,你最好認命。」
換句話說,Red是個命運論者,他的三十多年都淪陷在失去自由的環境中,連上個廁所都得打報告,以至於出獄後,不打報告,上廁所都擠不出一滴尿,自然不能做到和Andy一般的自由追求者。畢竟,對於大部分人來說,Andy就是那種「有些鳥兒是無法被困住的,因為他們的羽毛太耀眼。」
肖申克的自由
肖申克沒有自由,就像電影中出現的第一次升降鏡頭。
肖申克存在過自由,就像電影中出現的第二次升降鏡頭。
當第一次俯視視角出現的時候,Andy走入肖申克,開始了他近二十年失去自由的荊棘之途,大廣角鳥瞰視野的畫面象徵著自由的淪陷,而配樂的低沉傷感更代表著此處是自由的絕緣體。
當第二次俯視視角出現時,那是Andy播放唱片的時候,此時自由對於肖申克的犯人來說,就像Red的那一段話:「我未搞懂她們唱什麼,其實我也不想弄懂,此時無言勝有言,她們唱出了難以言傳的美,美的令你心碎,歌聲直竄雲端,超越失意囚徒的夢想,宛如小鳥飛入牢房,使岩牆消失無蹤,就在這一瞬間,肖申克眾囚徒彷彿重獲自由。」
可是陰暗始終屬於肖申克的本色,這一點未曾改變過,典獄長槍殺湯米的那一段尤其經典。當湯米被槍殺後,鏡頭切換到了俯視視角,像是上帝查看人間的罪惡一般,審視著典獄長陰冷地走過湯米的屍體旁,但是上帝並沒有做什麼,而是任由這一事情在肖申克肆無忌憚地發生,其諷刺性如同典獄長辦公室的那一幅字:「主的審判迅速降臨」,上帝視角是在諷刺正義,而那句話則是在諷刺罪惡。
當我們回頭看這部電影中有關自由的闡述時,我開始覺得,所謂的自由即是希望的土地,而一個沒有自由的土壤,就不會有希望的種子,Andy也在片尾給Red的信中說到:「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而這一段話正好適用於本片為何被眾人認可為「影史第一」。
四個原因可以概括這一現象:
1、無冕之王的補償心理:
1994年《阿甘正傳》和《低俗小說》夾擊之下,《肖申克救贖》最終在奧斯卡上一無所獲。但究其本身而言,確實是一部很優秀的故事片,放在奧斯卡電影小年的話,拿最佳影片毫不為過(比如《平民窟百萬富翁》那一屆)。在「金子始終會發光」這一亘古不變的理念指導下,在IMDB網站影迷們交口陳贊的推崇之下,當年的無冕之王漸漸被大家拱上了神壇。大家可以看看IMDB網站前十名的影片,幾乎只有《肖申克的 救贖》這一部「平民類」的影片,其餘的基本都是在電影藝術史淘煉出來大部頭。大家也可以這麼理解:偉人受人敬仰固然常見,突然有一個平民英雄光芒四射其實也不奇怪。2、榮譽疊加的馬太效應:
中國的電影社區網站(如豆瓣和時光),其榜單及評分機制基本上都是模仿IMDB而制的。鑒於中國影迷普遍的崇洋心理,所以大部分在外國評價頗高的較為通俗的影片,移植到中國之後依然受歡迎。 所以在IMDB排名第一的影片,到中國之後依然衛冕這一點其實很正常。後面沖著第一這個名號來看這部影片的觀眾,除非是看完之後心理落差太大,一般是不會違逆眾意的說一般的。於是接近十分的榮譽從外國開始疊加, 到中國繼續五星蔓延,馬太效應形成了目前的燎原態勢。3、可能不為人知的一個花絮:其實長期霸佔IMDB網站第一名的其實本來是《教父》,《肖申克的救贖》本是千年老二。但《黑暗騎士》成為神話的那一年,許多諾蘭的」腦殘粉「(中性詞,無貶義)為了讓《黑暗騎士》登頂,開始瘋狂的給當時的冠軍《教父》打一星,結果順利的將其拉下馬,並將《黑暗騎士》拱上神壇。但畢竟不是名正言順的上位,評分看得不是激情而是時間,沒過多久,《黑暗騎士》便從冠軍跌落,千年老二反而漁翁得利順利上位。從此佔領冠軍寶座。另外,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肖申克的救贖》要比《教父》的准入門檻要低,所以其支持率高於《教父》倒也正常。
4、前面的三個原因都是」器「,最後我說一下所謂的」道「,也就是這部影片本身:
《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是《四季奇談》中四個中篇之一),這是史蒂芬·金為數極少的沒有涉及恐怖及靈異題材的小說。歸根結底,電影的主題其實探討了」自由「,這個僅次於愛情的母題。這個故事通俗易懂,演員們個個都有種隱而不發的魅力,還有著極富戲劇性的懸念結局。但這都不是它可以成為」偉大「的主因。它讓我們見識到了一個人可以因為"自由」而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在這一點上,《巴比龍》和《肖申克的救贖》有異曲同工之處),而且最終他竟然成功了。深處天朝的人對此可能更有感觸吧?畢竟,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追求心性的自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原因之一,在現實中我們受盡挫折,在光影之中我們希望成真。我從來沒有看過關於這部片子的任何一部影評,當我寫完之後,我或許會想去找一下有關這部片子的影評來看一看,但容我寫完自己的感想。
這部片子我擼過很多遍,也被許許多多的人在不同的場合安利過。
我想他之所以獲得這許許多多人的認可和喜愛。是因為救贖和彼此救贖。這種救贖有溫暖人心的力量。
如果我們人生中某一個痛苦的階段就是一座囚牢,那麼我們理所當然的想要逃離,逃往到可能存在無限美好的某地或未來,逃離需要勇氣和堅韌不拔堅持到底的決心,其間必定困難重重驚險交加,那麼也理所當然的我們需要有人與我們同行,互相鼓勵,互相承諾。這是一個自我救贖和彼此救贖的過程。
最後,終於成功逃離。
舒緩的音樂,起起伏伏的道路,平淡的路人,漫向天邊的海岸線,躺在沙灘上靜靜等候的小船,相視一笑的夥伴,一切都預示著未來的美好,預示著以前所承受的苦難都是值得的,然後打個END!一段救贖的完美結局,他們以後或許還有波折和坎坷,但我們看不到了,我們只會想,真好,這就是我想要的結局。
這樣的故事,給了我們這些或許正身處某座囚牢的里的苦命人,一個可能或者說心理暗示,沒有什麼不可能,只要你想,只要你相信,只要你願意去做,只要你伸出雙手,就能得到一個願意和你一起去掙脫牢籠共奔康庄大道的友人,你就可能擁有美好的幸福的未來。不管你現在的情況多糟糕,未來都一定會是你想要的模樣。
94年是電影史上重要的一年,但那一年,肖申克的救贖並沒有獲得奧斯卡獎!而是阿甘正傳!
推薦閱讀:
※非著名導演田裡聊他的著名作品《河神》
※如何評價印度電影當下水平?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好看在哪裡?
※放牛班的春天演員都有誰?
※電影《穆赫蘭道》真的那麼優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