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閱讀一本書

以前寫過的一篇《深閱讀》的書評,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讀書就把書讀到骨子裡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有些詫異,一本講深閱讀的書竟是這麼薄薄一本,全書144頁,一個小時便可以翻完。但它薄而不輕,恰暗合作者齋藤孝對好書的兩個評價標準:一是易讀,二是有內涵,一本書里發人深省的部分越多,這本書就越有價值。

那麼《深閱讀》這本書有價值的地方在哪裡呢?

我們先從深閱讀的定義來說起。這本書里,作者將深閱讀定義為一種「深潛能力」。作者認為人類的思想早已達到極其清澈程度,猶如地層深處流淌著的清流。唯有通過讀書掌握了「深潛能力」,才能找到地底珍貴的寶藏。形象比喻一下,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比作是信息的海洋,那麼你既要能深扎入海,潛入海底找到那些珍貴的稀有寶藏。又要隨時能夠露出海面,看得清前行的方向,越游越廣。

而這本書給我共鳴最大的是,如何去獲得這種「深潛能力」,有章可循。它講讀書,講方法,更講標準。我們首先來看「深」。

書讀過了,就是讀了嗎?「讀過了」,「知道」和「讀懂」之間的差距你真的清楚嗎?

我試著用自己理解的進階式讀書方法,將作者的思想整理了一下。你也可以試著驗證一下,一本書是否真的是讀了?

1、你是否能把書的內容用一兩分鐘時間向別人說清楚?

2、你是否能把書中的某段話、某部分提煉出來,講給別人聽?

3、你是否能把對這本書的感想,在社交工具上寫出來?

4、你能否辦一次「讀書會」跟大家講解、分享這本書?

5、你能否聯繫個人經驗,用自己的個性語言,向不同的人介紹分享這本書?

6、這本書讀過之後,是否指導糾正或者改變了你的某些行為?

將一本書讀到骨子裡,讀到血肉里去。它一定是能夠讓你在得到精神共鳴的同時,能夠不斷地深化的,猶如在大海里深潛。

想一下,我們平時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以及如何向別人講述一本書的?

我們再來說「潛」,你真的會讀書嗎?

很多將閱讀的書中都會提到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會讓我們的閱讀更主動,往往讀書的過程也是一種自問自答的過程。《深閱讀》里,作者說,帶著問題去閱讀,自問自思。注意,不是去切實的找到一個答案,而是去思考。

我在讀書時若遇到作者的提問,會用括弧把問題括起來,就算不是明確的提問,只要我覺得「為什麼會這樣」,「這樣定義應該有其理由」,我就會同樣用括弧括起來。

這樣一來,我首先能夠弄清楚作者是以怎樣的問題意識來寫這本書的。明白了這一點,就容易理解對話如何展開,也能預想到接下來會出現怎樣的提問,甚至自己也能養成邊提問邊思考的習慣。不是「自問自答」,而是「自問自思」。

這實際上是讀者思維與作者思維的碰撞。帶著問題去閱讀,這裡的問題有兩種,一種是作為閱讀者「我」自己提出的問題,一種是寫這本書的作者提出的問題。好的閱讀,正是要發現這兩種提問間的差異,比較兩者的視角和差距。在閱讀中,有意識地訓練這種」複眼「視角的觀察能力,很有必要。因為他能夠讓你很快地將他人的思維、經驗帶入到自己的思維經驗中,融合為一體,成為自己的經驗。

除了「深潛」,你還要學會「浮泳」

並不是每一本書都值得「深潛」,在海里潛久了,也需要浮出水面透透氣。那麼浮泳的時候,你要做些什麼?----接通雷達天線,保持信息暢通。

信息時代,報紙、網路、媒體、圖書都是信息的管道,要隨時具備信息收集積累的能力,把握世間動態。《深閱讀》里如是說:

無論如何,報紙都可以充當強有力的「天線」。關鍵在於,不要因為不感興趣就不讀,應該做到及時不感興趣也要看,從中發現新的興趣萌芽。

現在的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有推送報紙的功能,還有檢索功能,以及根據關鍵字彙總報道的功能。將包括舊報道在內的諸多信息加以組合,就能培養以複眼視角觀察事物的能力。

海里游泳,方向很重要

一些人讀書,全憑興緻。一時興起,書讀的多雜,加之沒有章法,很少積累,自然讀完便忘。事實上,讀書也需要方向,有屬於自己的閱讀地圖。

我們可以通過主題去搜索關聯性很強的書,建立自己的閱讀地圖。也可以通過一本書中提到的另一本書,按圖索驥去發現另一本好書。這並沒有什麼難的。

更為重要的是,你要找到自己的導師,讓它帶領你。當你想要去學習某一類知識的時候,找到這個領域的專家,閱讀有關他的一切,包括對他影響深重的人物、書籍。要相信沿襲和傳承的力量。精神是可以被傳承的,書作為思想和精神的載體,存在的意義即在於此。

每個階段師從一位導師,拜師學藝。待技藝精進,師從下一位老師學習新的技藝。博眾家之所成,最終形成自己的一派體系,建立了穩固的知識結構,可以出山了。



關於閱讀的幾點思路:

1、有選擇的分配注意力,重點閱讀

有些文章(如報紙、雜誌)開頭和結尾的幾段常常包含了大部分重要信息,而中間的段落則是些細節,遇到這種類型的材料或文章,閱讀時應把重點集中在開頭和結尾的一些段落。而有些文章開頭都是一些可有可無的敘述,在第三四段才開始真正觸及文章的真正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在這些段落再集中注意力去閱讀。

那麼,如何才能一眼就抓住這些重點段落、重點句子呢?如果你還沒有很好的快速閱讀能力,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運用略讀和預讀的策略。關於如何略讀和預讀,相信很多朋友都會一些,下期我再和大家具體講講。

2、學習掌握快速閱讀和記憶的能力,提升閱讀學習效率

精英特速讀記憶是一種眼腦直映式的高效閱讀學習方法,軟體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的能力。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遊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前面說的「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3、讀書的過程中,或讀完一本書的時候,要學會做點讀書筆記。

①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有趣的、有疑問的、重要的等等地方就記錄下來,以備份查閱。

②做好讀書批註。要隨時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讚美的,批評的,聯想到的以及那時產生的寫作衝動和靈感。作為一個讀者,我認為要有懷疑的精神。這是屬於讀者的話語權利,這也是培養自己創造精神的一種途徑。

③閱讀完之後,以知識框架、知識樹的形式來做讀書筆記,當你有新的知識、想法時就把它加入到這個「樹」上,你也可以知道你缺哪方面的知識。這對於提高效率有很大的幫助。

④寫讀書感悟,你可以評價作者、分析作品,也可以引發聯想、提出觀點。



有一本書叫《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是教人如何快速閱讀的。

在計劃要做一個讀書人之前,最先該看的是這本書,一本關於書的書,書之書。

自從上小學學習語文開始,我們就已經開始學習如何閱讀文章。這被作者稱之為「輔助型閱讀」。這種閱讀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就像語言的天生習得一樣,以至於忽略了閱讀的方法,忘卻了總結。即便如此,這種隱藏的方法卻在應試教育中運用極多,平時看書時更多是以消遣的方式閱讀,很少死磕文字細細揣摩。

因此,這本書很好地總結了閱讀的技巧,從科學的角度解剖閱讀這個行為。既有通用的方法,也有針對不同作品類型的方法。對於文章精髓的總結已有諸多文摘,我且談談本書不適用於中文的一些地方。

中西方文字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快速閱讀的技巧上也應有所區別。英文的快速閱讀技巧是,只看一句話中間的幾個單詞,由此可以粗略推測出整句話的意思。但是這種方法並不適用於中文。中國自古有「一目十行」之說,快速的閱讀應是「十行俱下」。因此,中文的快速閱讀應是幾行並行而看。

當然,即使幾行這些字都看到,但還是會有反應速度跟不上的情況。所以,讀一本書,最關鍵的是要明白自己看這本書的目的,自己想從中獲取哪些信息。帶著這樣的預習,在「一目十行」的時候,就能把雖掃視過、卻還沒完全反應的文字彌補出完整的意思。

所以,閱讀的核心,還是離不開明確的目標。



閱讀其實有技巧可言。

《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是解決這個問題。

作者將閱讀分為四種層次:

看到上面這些不要緊張,並不是說所有的書都需要你做到以上層次~如果你讀一本書只是為了獲得資訊或消遣,就不必做到第 3 條「分析閱讀」往後的啦~

基礎閱讀人人都會,我們來看看進階到其他閱讀層次有什麼方式和方法吧。

我們什麼時候會需要用到「檢視閱讀」呢?一是,你正在逛書店,面對成千上萬本書,面對很多吸引人的書名或封面好看的書,你想要快速了解是否值得買回家。二是,你需要看一本書,然而時間有限。

關於檢視閱讀的建議:

在檢視閱讀中遇到難讀的書怎麼辦?作者也有自己的不同想法:

關於分析閱讀的規則:

最後,請放輕鬆。

正如作者所說,要做到分析閱讀是一個非常理想化的閱讀狀態:沒有多少人用這樣的方法來閱讀每一本書。適合慢讀的書快讀或應該快讀的書慢讀,都是不合時宜的。

要成為一個好讀者,就要依照一本書的特質,運用不同的閱讀技巧來閱讀。



推薦閱讀:

哪些日語書籍比較適合日語初學者自學?
Beautiful Soup 手記
大學老師每周課那麼少,他們大部分時間在幹什麼?
如何讓孩子在遊戲中成長?

TAG:學習 | 閱讀 | 閱讀能力 | 高效學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