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長者知被服,五世長者知飲食」,那吃是不是比穿難學?

還有「三代看穿,五代看吃,十代看文章」這種說法。

所以想知道大家覺得哪一樣更難學?為什麼?


由皮相至骨髓。

從幾乎完全置於公議範疇的服飾,到部分冷暖自知的飲食,進而發展至與生物基因共同傳承的家族文化基因。

易筋 鍛骨 洗髓 上乘功夫都是講究次第滴o(╯□╰)o


這難道不是一個互文嗎?


謝MM邀。論題目本身而言,其他答案都說得很好了,但我很想補充一點——在吃穿這些事情上具有「分別心」挺浪費生命的。

確實,若非在漫長歲月里經歷過無以計數、不同規格、不同目的的宴會、草坪餐會、體育比賽茶歇,以及去星球各個角落親嘗當地美食或者不美但有特色的食物,則很難在「吃」這麼深奧的文化里有所心得。「吃「的實踐性太強了,與」穿「大部分依靠視覺傳播相比,」吃「所依靠的味覺、嗅覺、場景、參與者互動等等,無法通過媒體來代替。

但是,但是,那又如何呢?身處在什麼環境,就自然懂什麼樣的吃、變成什麼樣的人。如果不在那個環境,非要」學「得像,是不是太辛苦了呢?即使有一天技術進步,好學的人們學會了所有的餐桌禮儀、懂得所有食材的精妙區別,可是現實生活中社會身份依然不會有任何變化,甚至也沒多少機會可以「應用」這些知識。

我小時候讀過一個小故事。有個人迷戀上了西湖龍井,不 僅四處搜羅好茶葉,索性還把家搬到了杭州,因為龍井茶需要虎跑的水泡(那時候還沒電商)。正在他為自己資深龍井發燒友的行為洋洋得意,偶爾開會,碰上一個大師,大師拿著雀巢咖啡的大玻璃瓶,用白開水泡著粗枝大葉的茶葉。他恍然大悟。

吃,穿,這些「相」,雖然有好有丑,卻都是「相」。迷戀這些「相」,而非生命的本質,則會帶來無窮的痛苦。起了「分別心」,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走遠,看似通往更精緻的道路,結果是卻是讓自己越來越不自在。


因為吃比穿更難改變。

飲食習慣,自幼養成,難可變改,若遇到不喜歡的食物,是無論如何也吃不下的,因為人對「飲食」是非常誠實的。

所以飲食必自幼時養成,這是後世發家所不能學來的,即便強行學來,也長久不了。若今「土豪」之流,檯面上飲饌精緻,獨食便露本性,此家教、天性使然,非幾代之傳承所不能學。

衣著則不然,當今社會,雖非禮治,衣著之中亦有規制,是可以學的來的,若有人指點,則更容易。當然,若有家學傳承,自當更加從容大方,但終究不如食飲一般依賴傳承。


和「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同理,三,五隻是概數,並非確指。


我不知道說的對不對,最難的是文章,那是天賦和努力的積累,文若魂,比如只有金庸才寫愛情武俠小說描寫男神女神才那麼傳神,別人寫不出來,因為他出生在豪門。


做派。有的人真是規矩都懂但是做來一股小家子氣。


吃更難學,我一朋友家裡上億富二代,我去北京找他玩,他請我吃在他家裡找廚師做的涮羊肉,羊肉和蔬菜全是在我們那裡自己家農場養殖宰殺和種植的,空運到北京,但凡能自己生產的不從超市買。

穿衣?一些大牌子的定製款或者一些不菲的潮牌,反正是沒有優衣庫…其實我咬咬牙也能買幾件學一學,但是吃這個東西真的學不起。


推薦閱讀:

像優衣庫耐克zara這些全球快消品牌分別有哪些供應商/代工廠/採購商(清單目錄)?
哪些話你一開始不信 後來卻深信不疑?
你用哪些方法訓練心?
當你落魄時,你最想做什麼?
定計劃對成功起多大作用?

TAG:美食 | 生活 | 生活方式 | 生活習慣 | 美食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