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樂視、UC瀏覽器等都在主打「多屏互動」概念,他們誰會是最後的贏家?

小米盒子早已有多屏互動功能,支持AirPlay、DLNA、Miracast技術,用戶可以將手機或電腦上的影片無線推送到大屏幕電視上面播放。

樂視也推出「一雲多屏」戰略,在其雲視頻平台的大數據體系下,PC、Pad、Phone和TV等四大終端平台都能夠通過統一的賬號實現實時轉換和互動,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視頻需求,最終實現多屏聯動。

UC瀏覽器年初也宣布了其多屏戰略,只有移動端產品的它,不僅今天發布了TV瀏覽器,據說其PC瀏覽器也將不久發布。而其之所以發布這些版本瀏覽器,無非是沖著多屏互動而來。

除了他們,還有很多廠商均在打多屏概念,如谷歌、海爾等,那麼,他們都能成么?誰會是最後的贏家?


「多屏互動」這個東西,其實是移動互聯網發展起來之後,跟著UI設計的普及而擴展出來的。我記得,我在看《阿凡達》的時候,對裡面的不同設備間文件輸送驚嘆極了,完全擬物化,用手拎著,往另一個設備一甩,就過去了,UI如果做到這一步,那電子設備的互動算是徹底到了體外UI交互的極致了,再搞就只能阿凡達了,腦袋上插根管子……

現階段的多屏互動,其實還算是比較原始的。其中心理念是多個設備共用一套電子信號,類似於早年的集成式遙控器,一個遙控器就把空調電視DVD音響啥的都給覆蓋了,用不著桌子上放一堆遙控器找來找去。只是現在手機成為隨身數字設備的核心,於是將多屏互動的數據核心集成到這裡,延伸到平板電腦、智能電視。未來還可能延伸到冰箱、家庭安全系統等更多的層面。坦白說,當年我去西雅圖採訪微軟的時候,就見識過這一套,就是所謂的「智能家庭」系統,只是蓋茨老爺更加高大上,他希望用聲控和手勢控制,所以當初微軟研究院里那麼多語音識別的大牛。只是沒想到後來真正先做到普及化的,是喬幫主。至今為止,我所碰過的類似協議標準里,我還是堅持認為,airplay是用戶體驗最好的,索尼英特爾微軟搞的DLNA、英特爾自己的WIDI、國產的閃聯,至今要麼用戶體驗不好,要麼支持的軟硬體系統不夠多,沒法像自稱系統的蘋果那樣流暢。我個人感受最好的是用蘋果手機接入bookair,連接到智能電視上直接給客戶演示視頻和文檔,如果有蘋果iTV,連bookair都可以省了,很方便。

但蘋果實在是高大上啊,而且封閉系統並不利於市場競爭,目前的各種多屏互動解決方案還是有很大市場的。在DLNA、閃聯等從硬體系統標準入手的做法成規模之前,我覺得現在這種多屏互動瀏覽器的方案還是相對最成熟。最早我用的快播,感受其實很不錯,但快播過於拘泥於視頻內容,其他方面的功能支持不好。現在UC推出的多屏瀏覽器在這方面有一定進步,最大的亮點應該算是潛在的電子支付系統,不管是接入支付寶,還是和銀聯合作,如果能把這條路打通,那麼家庭智能中心轉向客廳不是沒可能的事情。此外瀏覽器上還便於開放標準,做第三方開發,例如電子商務里可以開發3D試衣間,3D視頻展示,3D親子遊戲等。將手機和大屏智能電視結合起來拓展應用,本身就是當年蓋茨的「智能家庭」目的所在,這只是第一步而已,但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就看下一步如何在瀏覽器上做文章了。

蘋果依靠的是嚴厲的APP商店後台審核,多屏互動瀏覽器能否把住這個關口至關重要,看看360瀏覽器的崛起就知道了,小白用戶太多,必須做好後台的體驗維護和安全保證。否則現在的IE瀏覽器在國內被吃掉那麼多份額就是最好的例證。

因此現在的這些多屏互動解決方案,誰能笑到最後,不好判斷,小米的思路類似蘋果,但全系統覆蓋難度不是一般大,樂視從智能電視入手,但其他設備的兼容做的很不好,我的藍牙鍵盤竟然無法接入樂視智能電視,更別提手機。UC這種從瀏覽器入手的是最現實的做法,就看他們如何打造應用生態。蘋果的例子在前,誰能建立起共贏的開發應用產業鏈,誰就能笑到最後,就看他們下一步的動作了。

其實我內心從長遠角度最看好小米,不過小米總是營銷牛逼哄哄,產品實在讓人缺少信心,有時候不能讓用戶期待度太高啊


電視是傳統家庭娛樂的共同設備,使用對象涵括了從牙牙學語的兒童到老眼昏花的老人,從用戶操作的角度,對多屏互動的要求無非是簡單穩定有趣。

這種操作,要符合三個前提:

1.簡單 簡單的界面,直覺化的操作,不管是兒童,還是老人都可以輕易上手。學習成本低,才利於普及。

2.穩定 傳統軟體開發講究快速迭代,以不完善的內測版本面世,可是電視軟體格外強調穩定,不能崩潰,宕機,要儘可能達到高度穩定。

3.有趣 其實上兩個強調的是可用性,這裡強調一下趣味性。有趣的產品才能給用戶帶來超出期待的驚喜。

多屏互動,無疑是符合這三個前提的嘗試,在同一wifi環境下,各家對轉屏的處理也不盡相同.甚至連名稱都不一樣,核心的東西確實一樣的,QQ音樂強推的Qply,轉屏助手綁定pin,愛奇藝手機推屏,暴風影音連DLNA的名字也沒有改。

我們從智能電視實現多屏的廠商中評估一下,僅供參考

1.QQ音樂主打的Qplay,初期只支持通過qplay認證的音響,使用門檻相當高。在實測中發現,如果擁有支持DLNA的盒子,也可以使用。

2.轉屏助手,需要輸入pin碼綁定,將傳統手機的操作習慣延續到智能電視時代,從體驗上非常不方便。

3.愛奇藝的手機推屏,愛愛藝手機客戶端可以作為一個遙控器,與創維盒子合作,走出一條新路。不過普遍反響是,自帶的大部分節目比較卡頓,這裡面固然有網速的緣故,可是用戶是不管這些的,它們只是打包感受了其中的不痛快。

4.暴風影音的DLNA,赤裸裸的技術名,面對的主要是一小群懂行的用戶,我們在此略過不表。

綜上,在大多數廠商的態度看來,多屏互動僅僅是作為一個標配噱頭,使用上諸多不便,甚至還出現故弄玄虛的情況,並沒有真心把這個功能點做到接地氣。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強需求,人人都需要的功能點。

做得好的,這是智能電視每日操作入口。這讓我回想到UC瀏覽器今天以瀏覽器插件方式推出的 TV遙控器。

一個插件,完全符合簡單,穩定,有趣。

1.你通過這個遙控器,可以打開WWW網站,更可暢享全網海量資源,

2.你上網看到「來自星星的你」裡面有喜歡的衣服,可以馬上在淘寶搜索同款,更可以用支付寶錢包掃描二維碼付款。

3.手機投影大屏幕 大屏幕內容同步到平板與手機,那就更不必多說了。

4.你希望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它的擴展性極強。它支持快播,你懂的,它可以下載任何應用到任何智能電視。

5.以後它還將支持老花眼模式,兒童模式,為你的小家遠程視頻監控

6.通過語音輸入,體感技術支持玩無窮無盡的家庭遊戲

7.將一切數據保存在雲端。

一切 正在悄悄發生...


多屏互動最開始當然是蘋果開始做的,AirPlay功能,可以傳輸音樂到AirPort,可以傳輸視頻到Apple TV,後來還可以AirPlay Mirroring,把整個屏幕投射過去。

Android上有DLNA,後來Wi-Fi聯盟搞了Miracast。國內有QQ音樂的QPlay,用的AirPlay和DLNA,然後封閉起來做的,而且只有音頻。還有米聯,沒弄明白,好像就是把AirPlay和DLNA合起來都支持。

當然這只是簡單的投射關係。主要是為了讓電視成為手機的第二屏幕。而且穩定性還有點問題,小米好像有說小米盒子的Miracast延遲在300ms,還是挺高的。

看其他答案里介紹的UC瀏覽器TV版和TV遙控器,看了一下介紹,感覺還不錯。TV版UC瀏覽器起碼是個完整的應用,運行在安裝有Android系統的電視上,可以實現的功能就多了,可以看視頻,看網頁,裝應用。手機端通過TV遙控器插件來實現控制,支持雙指手勢。這個有點象一些支持AirPlay Mirroring的遊戲,可以通過手機來做控制器的。

逛電商網站生成二維碼轉手機,倒是解決了付款的問題。之前逛京東和天貓想買點東西,想轉到手機上付款挺麻煩的,而手機上付款相對來說安全性高的多,而且又快捷,大多不需要驗證碼之類的。


額,知乎果然是互聯網行業的知友比較多啊~從問題到回答都是基於互聯網行業的信息而展開的。

實際上,「多屏互動」這個概念,早在2011年就由電視圈開始推廣了。如果有知友當年買過或關注過電視,應該很清楚,海信、創維、長虹、TCL、海爾這些老牌電視機廠家推出的智能電視都已實現了「多屏互動」這個功能。最終市場推廣層面,這個賣點被海爾作為主推,其它幾個廠商分別選擇了「智能操作系統」(海信),「健康」(創維),「智能語音」(長虹)。

從這一點上來說,其實電視圈還是很fashion的,在推出「多屏互動」的概念後,各廠家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平板電腦來配合演示「多屏」的功能(海信家的好像是叫hipad),還開發了各自的app(比蘋果的airplay功能早),多屏互動基本上實現了:

1.手機/平板當做遙控器,實現基本的調音量、調台的需求;

2.手機/平板上的視頻推送到電視;

3.手機/平板當做語音控制輸入工具;

4.手機/平板當做體感遊戲操作器。

當然,以上功能看起來美好,實際操作體驗非常差。。。所以一直沒能推廣起來,智能電視的激活率只有不到10%(2013年數據),大部分人買了智能電視依然當普通電視來用。

「多屏互動」的概念在電視圈只火了不到一年,然後就被「大尺寸UHD4K超高清電視」的概念淘汰了~所以大家去年在賣場買電視都看不到「多屏互動」的推廣了,人家已經成為了智能電視的標配功能,不值得額外再推廣了。

再然後。。。這個概念被互聯網圈撿起來了。。。- -|||

但是國內最早進入電視圈的IT公司並不是樂視,而是聯想。說實話,我們做市場調研的時候體驗了聯想智能電視的UI,是最流暢最舒服的,在用戶體驗、人機交互上確實比電視廠商們做的好很多,但在硬體配置上,那也是被對方甩了很遠的。

所以在樂視進軍智能電視領域的時候,我們一客戶在QQ簽名上更新:又來一個找死的。

電視圈的大佬們只把蘋果TV作為競爭對手的,關心的一直是蘋果TV什麼時候面世,認為只有它才有顛覆行業的可能。

背景介紹完畢,回答題主的問題。

樂視、小米、UC這三家我都不看好。

電視行業靠賣硬體,其實利潤是很低的,大家都活得不好。比起傳統電視廠家,互聯網廠商在硬體這一塊毫無成本優勢,所以不可能把逐利點放在硬體上,只能靠軟體盈利:

1.樂視作為內容提供商收年服務費;

2.小米目前還在靠低價硬體來獲取用戶階段,盈利模式未知。實際上小米只賣盒子就夠了,利潤應該不比賣整機低,而且銷售量還更廣——買了傳統電視的都可以配個小米盒子。吐槽:小米電視怎麼看都是來賺粉絲錢。

3.UC瀏覽器插件,走的是軟體路線,跟傳統大佬們當年通過app實現多屏互動功能有異曲同工之妙,盈利模式未知。

從iPhone的成功可知,消費者需要的是硬體+軟體一體化整合的服務體驗,簡單的說,不用操心(硬體的參數比較),不用學習(軟體的繁瑣操作)。先不說軟體吧,硬體的優劣消費者憑肉眼可以非常簡單的區分(參見各位在賣場體驗三星索尼跟國產電視的差距)。作為電視,屏幕跟畫質,依然是第一選擇要素。軟體上,以上三家各有優勢,各有短板。說白了,都還是發育不健全的過渡產品。能為過渡產品買單的消費者有多少?

即使補齊軟體上的缺陷(很難,內容的整合就巨艱難——我會告訴你我在iPad上找個視頻還得翻5、6個app嗎?),還有硬體整合的終極挑戰,真心不看好~不然你以為蘋果TV叫囂3年了怎麼還沒出?

話說,創維跟阿里合作,形式我很看好:傳統電視廠商的硬體資源+互聯網廠商的軟體開發能力(當年我就想建議客戶跟聯想合作啊。。。),不過創維在電視圈是以營銷見長的,阿里在操作系統研發上也無建樹(參見阿里手機的失敗),這個合作的結果,我持保留意見。不過,創維這種開放的思維在電視圈大佬里是很難得的,希望它的這個行為起到一個良好的示範作用,讓更多大佬們選擇合作這一條路,而不是等著被蘋果TV革了傳統電視的命(好吧,這個有中國政府在,蘋果TV被閹割,想革命成功也挺難),大家又只能繼續灰溜溜的做個跟隨者。

註:上文中提到的時間跟數據筆者僅憑當年記憶,細節可能有不準確,歡迎大家指正。


UC只是在瀏覽器上面做文章,以前在移動上面的巨大佔有率也在萎縮中,所以就不列入討論範圍了。

小米的優勢在於小米手機鋪下的基礎。並且小米這幾年聚集了一批有幹勁,有實力的人,研發能力的確是強。小米的產品線當中,手機+盒子+電視+路由,簡直就是一個完美多屏體系。想像一下你白天想要看一個電影,拿手機操作路由器進行緩存,晚上回家直接在電視上面離線觀看。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無縫連接,這也是小米希望做到的吧。

樂視的優勢在於完整的生態體系和電視這一環上面的率先發力。樂視不僅僅就是有樂視tv和樂視網,它整個後面有一套影視製作,版權的完整生態體系。我們也看到樂視有那麼多電影,電視劇版權,也自己製作樂視體育等等直播頻道,這一切都會為最終將要展示在電視上面的那一屏打下堅實的基礎。樂視tv也是現在賣的最多最火的純互聯網電視。

總之這場「多屏互動」戰爭最主要的一屏就是電視。樂視,小米也正在顛覆傳統的電視,他們也無疑走在了顛覆的最前線。電視革命也會像幾年前的手機革命一樣到來,期待一下吧~


推薦閱讀:

中國腦計劃顛覆性創新之路一,中國不應在新科學革命前夜錯失機會
小米是如何做互聯網+的?
廣告巨頭電通CEO因員工過勞自殺辭職,你怎麼看?
GDP退步,未必是件壞事?——兼論如何衡量互聯網創造的價值
回顧黑客歷程 中國黑客 中國紅客

TAG:互聯網 | 生活 | 科技 | 多屏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