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對古籍刪改程度如何,如何評價這部叢書?

廣為人知的刪改比如:岳飛的《滿江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改為「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

魯迅語:「

現在不說別的,單看雍正乾隆兩朝的對於中國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夠令人驚心動魄。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庫全書》,是許多人頌為一代之盛業的,但他們卻不但搗亂了古書的格式,還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內廷,還頒之文風較盛之處,使天下士子閱讀,永不會覺得我們中國的作者裡面,也曾經有過很有些骨氣的人。 」


可以參見漆永祥老師的《乾嘉考據學研究》,68-88頁,網上有pdf版下載。對題主的問題,我覺得比較核心的觀點是一個長註:


有本書叫《四庫提要辯證》

《岳武穆遺文》很早就被懷疑是偽書,明代的偽書,明萬曆本也是這句。

《岳忠武王文集》是清代人輯佚的岳飛文集,《滿江紅》兩個版本之爭由來已久。

《四庫全書》少有在原文中更改的案例。不符合皇帝意願的內容基本上都在禁毀書之中,有專設禁毀書目,其中有部分禁毀的。

四庫全書需要修改的有明確規定,因為皇帝不會親自更改,而修四庫的學者眾多,不會隨意更改

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奉上諭:若劉宗周黃道周,立朝守正,風節凜然,其奏議慷慨極言,忠藎溢於簡牘,卒之以身殉國,不愧一代完人 又如熊廷弼受任疆場,材優幹濟,所上封事,語多剴切,乃為朝議所撓,致使身陷大辟 嘗閱其疏,內有灑一腔之血於朝廷,付七尺之軀於邊塞二語,親為批識云:至此為之動心欲淚,而彼之君若不聞,明欲不亡,得乎?可見朕大公至正之心矣 又如王允成南台奏稿,彈核權奸,指陳利弊,亦為無慚骨鯁 又如葉向高為當時正人,頗負重望,及再入內閣,值逆閹弄權,調停委屈,雖不能免責賢之備,然視其論扉奏草,請補閣臣疏至七十上,幾於痛哭流涕,一概付之不答 其朝綱叢脞,可不問而知也 以上諸人所言,若當時能采而用之,敗亡未必若彼其速 是其書為明季喪亂所關,足資考鏡 惟當改易違礙字句,無庸銷毀 又彼時直臣如楊漣 左光斗 李應昇 周宗建 繆昌期 趙南星 倪元路等,所有書籍,併當以此類推 即有一二語傷觸本朝,本屬各為其,亦止須酌改一二語,實不忍並從焚棄,至令湮沒不彰雖諸疏中多有乖觸字句,彼皆忠於所事,實不足罪 惟當酌改數字,存其原書 使天下後世曉然於明之所以亡,與本朝之所以興 又若匯選各家詩文,內有錢謙益 屈大均所作,自當削去 其餘原可留存,不必因一二匪人,致累及眾 或明人所刻 類書,其邊塞 兵防等門,所有觸礙字樣,固不可存 然只須削去數卷,或削去數篇,或改定字句,亦不必因一二卷帙,遂廢全部。他如南宋人書之斥金,明初人書之斥元,其悖於義理者,自當從改,其書均不必毀,使無礙之書,原聽其照舊流行。

四庫全書編修時確有刪節,出現主要是三種情況

1.明人所刻類書,其邊塞 兵防等門,所有觸礙字樣,須削去數卷,或削去數篇 2.書籍中含有 道院青詞,教坊致語 類內容的,刪去 3.書籍中有 繆於是非大義 內容的,刪去

岳飛的文集不在任何一種之列。


四庫全書,天下無書


吳晗講,「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 乾隆修四庫「毀書甚於編書」,毀書數量有統計為一萬三千六百卷。焚書總數,15萬冊。銷毀版片總數170餘種、8萬餘塊。篡改的更是不計其數。

從某種程度上來,我們目前對清以前歷史、社會的認知是經過乾隆閹割過的。但是客觀講,四庫仍然是有其意義的,四庫在保存典籍方面也有很大的貢獻。


古人說:「四庫全書就讓他們修吧!反正不影響我正常生活,喝的是鮮奶,吃的是現榨的油,孩子愛生幾個就幾個,屋地都是自己的,除了和珅最後被抓其他都可以……、」


個人認為

1、比較大 任何時代對古文的編纂一定是按照當時的價值觀和認知 去糟留精的

2、但相對中國悠久歷史而言 即使編纂過 剩餘部分也定有可取之處

3、如有可能 對未列入部分可二次加工 前提是我們找的夠全

the name is 三條,長三條


推薦閱讀:

和珅的失敗---重金錢而輕人性
為什麼偽滿洲國要用五色旗當國旗?
和珅跌倒,嘉慶為何仍難逃財政危機?
宗室中過繼承祧兩房到底什麼意思?是什麼樣的形態,有禮制規定嗎?

TAG:歷史 | 書籍 | 清朝 | 古籍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