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叫民間小調?

民間小調一般指流行於城鎮集市的民間歌舞小曲。經過歷代的流傳﹐在藝術上經過較多的加工﹐具有結構均衡﹑節奏規整﹑曲調細膩﹑婉柔等特點。民間俗稱很多﹐如小曲﹑俚曲﹑里巷歌謠﹑村坊小曲﹑市俗小令﹑俗曲﹑時調﹑絲調﹑絲弦小唱等

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小調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詩經》中的某些敘事性篇章﹐已經孕育了這一體裁的某些因素。漢代的相和歌就是用絲竹伴奏的歌唱形式﹐同徒歌謠(清唱一類的歌)有明顯不同﹐相和歌可以說是小調的源頭之一。魏晉南北朝時期﹐民間出現了《子夜四時歌》﹑《從軍五更轉》﹑《月民間小調節折楊柳歌》等時序體的樂府民歌﹐從中可以看到後世傳播較廣的幾種傳統小調﹐如四季﹑五更﹑十二月的體式結構原則。至隋﹑唐之際﹐有更多的民歌得到選擇﹑提煉﹐而成為說唱﹑歌舞演出的一部分﹐稱為曲子﹐它也是小調體裁的早期形式。宋﹑元之後﹐伴隨著中國城鎮經濟的日益繁榮﹐小調也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的成熟階段。一方面﹐從廣大農村傳入城市的許多民歌曲調經藝人演唱﹑加工而變為小調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元代興起的小令﹑散套﹐在傳播過程中﹐為適應市民階層的需要而逐漸同體式嚴格的南北曲分道揚鑣﹐變為一種通俗易懂﹑流暢優美﹑仍保留著曲牌名稱的小曲。這部分小曲匯入小調﹐使其更加豐富多彩。明﹑清時期﹐在一部分文人學士中興起了編纂民歌唱詞專輯的風氣。據統計﹐清中葉時﹐已刊印的俗曲就有6044種(見劉復﹑李家瑞﹕《中國俗曲總目稿》)。其中大多數屬於小調體裁。影響較大的刊本有《霓裳續譜》﹑《白雪遺音》﹑《時尚南北小調萬花小曲》﹑《粵風》﹑《粵謳》等。

小調的分布相當廣泛﹐幾乎遍及中國大多數漢族地區。其中﹐又以黃河下游的山東﹑河北﹐長江下游的江蘇等地在數量和品類上更具有代表性。

民間小調(Folk songs),中國民歌體裁類別的一種,一般指流行於城鎮集市的民間歌舞小曲。

小調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極其廣泛,它不受某個特定的社會階層和具體勞動環境的制約,它所反映的不僅包括農民,而且還有城市小手工業者和其他勞動者、商人、市民乃至江湖藝妓、販夫走卒、和尚尼姑、流浪行乞者等各種階層的愛情婚姻、離別相思、風土人情、娛樂遊戲、自然常識、民間故事等,幾乎無所不包。

不少小調的唱詞,往往能夠以高度的概括力和尖銳的批判鋒芒觸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而使主題獲得了廣泛的社會意義。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文名稱:民間小調

非遺級別:國家級

地位: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

遺產編號:Ⅱ-146

曲目:由明﹑清俗曲演變而來的小調



推薦閱讀:

在大學裡,你最好儘早習慣獨處
怎樣的童年才對得起孩子?(2)死記硬背還是活學活用?
零基礎學 App 開發應該如何自學?
Python中階教程之利用不定參數優化代碼
張兵:最厲害的能力,是生成其他能力的能力【2.0版】

TAG: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