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之城為什麼評分這麼高?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愛樂之城會有來自業界漫天的好評,從普通觀眾的視角來看,電影那五花十色的服裝場景和略顯尷尬的強行歌舞很容易讓人審美疲勞——二刷下來,每次都有人在臨近結尾的歌舞中提前退場,對此我十分理解。
畢竟,這部電影的導演叫達米安·沙澤勒,而他的上一部作品是同樣頗多爭議的《爆裂鼓手》。
這麼來說,在寫作者圈子裡,有一小類人叫做「寫給作家看的作家」,這類人基本不靠粉絲吃飯,有一到兩個固定供稿的雜誌或媒體(通常是主筆),多年的筆耕不輟下幾乎掌握了所有的寫作方法、套路、起承轉合,會與時俱進的跟隨時代潮流,順應變化,把文章交給他們,回饋的不一定是爆文,也無法像那些天才寫手般提出一些總能引爆輿論的觀點,但卻一定會是一篇有著個人想法的,通透流暢的漂亮文章。
用這類人來類比,那達米安·沙澤勒就能稱得上是一位「拍給導演看的導演」,因為單從《爆裂鼓手》就能看出,他幾乎全盤掌握了「如何拍一部能夠得到業界青睞的好萊塢電影」這個技能。
在《爆裂鼓手》中,你基本上找不到任何多餘的鏡頭,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中心想法和電影情節服務,人物的表演和台詞都像是歐亨利的小說般通俗易懂,使你能很容易的就消化這個故事,並對這個故事產生自然而然的喜惡。
是的,當大多數觀眾還在沉浸於《爆裂鼓手》最後十分鐘那牛逼的SOLO表演時,閱影豐富的人或同行會同時感嘆導演對文戲那庖丁解牛一樣的處理,那不是諾蘭,不是大衛芬奇,不是昆丁,甚至也不是達米安·沙澤勒自己。
《爆裂鼓手》這樣沒有強烈的個人風格,除了故事外電影處理方式不會引起人們熱議關注的電影,只能說是好萊塢這個大美人自主孕育而生的完美產物,而達米安·沙澤勒只是那個懂得如何順利接生的接生婆。
只是,想當這個接生婆所需要具備的電影知識,就跟寫給作家看的作家需要看的書一樣多。
現在說回《愛樂之城》。
在我以上廢話半天的情況下,現在我們知道了,《愛樂之城》導演是一個熟知電影拍攝手法、畫面構圖、鏡頭運用和敘事節奏的傢伙,這樣一個人,拍出一部全程鬧鬧騰騰尬歌尬舞讓不少人看不下去提前離場的歌舞片,還受到業界如此吹捧,真的是炒作和好萊塢老白人的特殊喜好嗎?
不對。
簡單來說,《愛樂之城》這部電影之所以好,之所以能讓影評人們信服並喝彩,完全是因為導演在完美再現自己迷影情結的基礎上,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文戲。
對歌舞片和黃金時代致敬的接受能力見仁見智怒打低分沒有錯,但批判電影故事俗套,道理淺薄那就太過圖樣。
在幾乎全篇致敬歌舞的情況下,導演用不多的文戲談論了關於夢想和愛情的終極問題,並給出了相忘於江湖的不完美答案,既滿足自身情懷又表達了關於愛情的成熟想法,在我看來,著實高桿。
《愛樂之城》的文戲部分就跟《爆裂鼓手》一樣乾淨簡練令人挑不出毛病,節奏輕快的講訴了兩個赤子之心的人因對夢想的熱愛而在一起,而又因對夢想的熱愛而分開的故事,這其中還提出了一個矛盾卻現實的愛情問題——即是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在賽巴斯樂隊巡迴回家跟米婭驚喜的那場戲裡,兩人的矛盾因為賽巴斯的「穩定工作」而不斷升級,充滿夢想的男孩成長為理性追尋目標的男人,在確定了同樣為夢放棄一切的米婭不會放棄夢想陪伴他一起參加巡迴演出後,賽巴斯說道:
「好吧,這都不重要了,該長大了,我現在有份穩定的工作,這就是現在的我,如果你真的不滿意,那你應該在我簽了那份該死的合同的時候就告訴我。」
「這就是我的夢想,像我這樣的人,一輩子拚命工作就為了事業成功,變成人們喜歡的,你知道嗎?終於我變成了那種討人喜歡的人,我自己喜歡不喜歡都不重要。」
「也許你就是喜歡失敗的我,可以讓你自我感覺良好。」
賽巴斯真的這麼想嗎?不對,他只是認清了現實,知道了自己無法開一家叫棒子雞的爵士酒吧,知道了傳統爵士沒有那麼容易復甦,知道了是時候為了夢想先改變自己,也知道了自己會和同樣懷揣夢想的米婭註定分離。
這叫做成長的痛,導致他說了狠話,導致他最終沒有出現在米婭的個人舞台秀上,因為不僅是米婭,清醒後的他同樣無法割捨自己的夢想,縱使被人指示著斜戴帽子,放低眼鏡,也無法拋下這可以令他掙取夢想的樂隊。
兩人最後的分手看似突兀,但實際上導演從這裡就埋下了種子,米婭和賽巴斯在那本該團聚的一晚就已然選好了嫁給自己的夢。所以,當兩人片尾處對視前,閃回的蒙太奇里,全是那所謂的「如果」。
那些片段,屬於如果他倆但凡有一個能夠放棄夢想或選擇正確時可能會發生的那些美好的事。
但這些事,真的比他們現在完成了夢想的狀態更美好嗎?
開了心目中完美酒吧的賽巴斯,和成為了一流演員的米婭透過人群深情一望。
在那從未斷絕過名為愛戀的波濤眼眸下,答案是什麼,似乎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批著夢想的外衣,講訴了抉擇與捨棄,但它終究,是有一個有關於愛情的故事。
那樣美好的,愛情故事。
推薦閱讀:
※黛茜?雷德利:她才是《星球大戰》最重要的發現?
※《殭屍新娘》的導演是誰?
※演員的誕生嘉賓楊玏的個人簡介如何?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主要講了什麼?
※《那一場呼嘯而過的青春》是否跟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