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關於包頭的冷知識?
1.問起「包頭」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包頭人大多會脫口而出「蒙語『包克圖』,意思是『有鹿的地方』。」然而這個說法最初只見於一本四十年代的地方志,很可能是作者個人的杜撰,沒有其他史料可以佐證。更可靠的說法目前有兩個,一是「泊頭」(碼頭)的變音,二是「博托河」(就是現在東河區的「東河」那條河)。然而八十年代市政府為了對外宣傳好聽,強行欽定了「有鹿的地方」。
2.包頭雖然是屬於內蒙古自治區,但包頭漢族比例(94%)比全國平均漢族比例(91%)還高。而且名義上的第一大少數民族蒙古族裡還有不少是一句蒙語都不會說的戶口本民族,如果按文化屬性,包頭第一大少數民族可能是回族。
3.包頭清朝是薩拉齊下屬的一個村。
4.包頭方言有很豐富的時體成分(類似英語課本里說的「時態」):
作甚個來——完成體(「完成時」)
作甚的了——進行體(「現在進行時」)
作甚個呀——將來時
5.五路公交的終點站「恰特」,其實就是theater。
「恰特」就是蒙語的「劇院」,借自英語theater(中間可能還經過了俄語轉手),以前那裡的一座電影院直接以「恰特」為名,高洋上的theater就這樣飄過半個地球變成了包頭的地名。
6.京包線和包蘭線的分界點不是包頭站而是包頭東站。
7.從包頭設縣起,現在達拉特旗和烏拉特前旗的大部分都歸包頭縣管,然而建國後卻不屬於包頭市了。反而現在屬於包頭市的固陽、達茂歷史上一直和包頭沒太大關係。
8.包頭歷史最久的公交線路不是1路而是4路,可追溯到1954年開通的南門外~鐙口的服務包頭糖廠的最早的公交。
9.包頭是目前始發Z字頭火車最多的非省會城市。
10.目前青山區的中心地帶,50年代大建設以前是「勾蘭圪卜村」。現在青山區不起眼的兩條小巷葛蘭東道、葛蘭西道中的「葛蘭」即取自村名「勾蘭」的諧音雅化。
11.團結大街以前叫「中蘇大街」,正好和南邊的友誼大街呼應,「中蘇友誼」。和蘇聯鬧僵後改成「反修大街」,改革開放後才改成「團結大街」。
12.包頭火車站一帶的老地名叫「沼潭」,但這裡並沒有沼澤和泥潭,而是蒙語「召因塔拉(廟的草原)」的音譯。
13.內蒙古第一爐鋼不是出自包鋼而是出自一機。(信息來源於一機廠慶時整理廠史的父親)
14.「包頭中學」不在包頭,而在上海楊浦區(得名於附近的包頭路)。
15.包頭只有兩條用外省地名命名的城市道路:昆區的鞍山道和九原區的太原路。鞍山道紀念的是鞍鋼對包鋼的支援,太原路可能和早期山西移民有關。正好與新城以東北人為主,舊城以山西人為主相對應。
16.賽汗塔拉公園的面積比北京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還大。
17.包頭歷史上是當過首都的,東漢時投靠匈奴的盧芳定都於九原。但是終究是不太光彩的偽政權,所以現在包頭官方宣傳里基本不提這段歷史。
18.唐朝時突厥的神祠「拂雲堆」一般認為就在現在包頭境內昆都侖河附近的大青山上。這個地名在唐詩里多次出現。
王之渙: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杜牧: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李益: 漢將新從虜地來,旌旗半上拂雲堆。
說句題外話,當年我們柳州也算是和包頭齊名的城市,現在這差距....祝賀包頭吧。也祝賀自治區和南寧的首位度建設再創新高
不知道冷不冷,剛剛搜集來了...
包頭市蒙古族人口為85121人,佔3.21%。
呼和浩特的GDP總量位列包頭之後。
呼和浩特鐵路局沒有呼和浩特客運段,只有包頭客運段。
包頭是西部第一個地鐵獲得批複的非省會城市。
銀河廣場的噴泉水池的形狀與包頭市行政區形狀一致。
環線列車K7931/3/5/7次,包頭東-包頭東,不知道是不是國內唯一的、可在全國聯網購票的、全部運行線路都在一個地級行政區劃內的環線列車。
2003年,包頭鋼鐵學院與包頭師範學院、包頭醫學院共同組建內蒙古科技大學;2004年,內蒙古科技大學一分為三,原包頭鋼鐵學院保留內蒙古科技大學校名。 三校分開辦學,成為獨立的辦學實體,為內蒙古科技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範學院、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
我說一個估計好多人都知道,鱷魚湖不是因為有鱷魚,是因為是鱷魚形狀的~連眼睛都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