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的困境:如何做個普通人
1
在笑傲結尾,胡琴聲起,卻是一曲「鳳求凰」。聲音甫起,令狐沖忍不住道「莫大師伯」,任盈盈讓他「別作聲」。讀至此處,感覺盈盈有二十六,令狐沖只有十八。因為令狐沖不是政治人物,而盈盈和莫大是。
2
在一干政治人物中,莫大是最有光彩的角色。
這不是說莫大比左冷禪、岳不群、方正、定閑、天門、余滄海等人刻畫得好,讓這個角色有光彩,而是角色所折射出的現實最接近真實,因此有光彩。
其他諸人也都刻畫得極好,但多少是小說中人物,略有臉譜化。
左冷禪並派謀不定而動,岳不群費盡心力當上五嶽掌門卻要盡滅各派門人,定閑的淡然,余滄海公然搶劫般的行徑,都不免帶著一點不真實感。
只有莫大,人皆道他神龍見首不見尾,但仔細看去,他說話行事,都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普通人。所謂神龍見首,不過是作者的障眼法。
3
通觀全書,莫大現身七次,出手三次。他每次出手,都如劍下百變千幻雲霧十三式般神鬼莫測。但劍術之外,卻是一個普通人的左右為難、普通人的意氣、普通人的軟弱、普通人的機巧。
第一次出手,一劍削斷七個茶杯,只說了兩句「你胡說八道」,一副世外高人作派。
其實,如真是個世外高人,他本可不出手,不必理會這些江湖上的閑人閑語。但在書中,他又不能不出手,因為他忍不下別人的「胡說八道」,讓這些「胡說八道」謬種流傳,讓江湖群雄都以為劉正風強過了他這個掌門。
特別是,劉正風馬上就要金盆洗手,以後再也沒有機會證明自己比劉正風強。他不願,但也不得不出手。
他第二次出手,更是看得人目眩神搖。自始至終,他只說了兩句話「費師兄,左盟主好」,「該殺」,攏共比第一次還少一個字。
這一段不過二百多字,但實在精彩:莫大一劍佔得先機,費彬的反應是「半句喝罵也叫不出口」,直至臨死前的長聲慘呼才出得聲來。
旁觀的曲洋、劉正風、令狐沖三人「心驚神眩」,劉正風「萬萬料不到師兄的劍術竟一精至斯」。而莫大卻轉身便走,接著一曲「瀟湘夜雨」響起,真如羚羊掛角,驚鴻一瞥。
4
如果認為他在賣弄便錯了。
他到了衡陽城,在劉正風洗手時一定去了劉府,但自始至終沒露面,甚至一絲跡象都沒有。他一直窺伺在側,在敵強我弱之下,他沒有出手,眼睜睜看著劉正風一家被殺。
正是他看到劉正風能制服費彬,才知道自己能殺得了費,才在有萬全把握的情況下出手一擊;也正是他看到劉家被殺,才對費既然出手就不容情。
但他未到最後仍不想出手,仍一直躲在樹後拉琴不出,是想費彬知難而退,自己能不出手最好,以至於費彬動手殺曲非煙時他也置之不理。
其實,他心中一直很怕,一直很謹慎,在長江邊上與令狐沖喝酒時還揣著明白裝糊塗,在封禪台上左冷禪用言語點他,他也是心中一凜。
他殺費彬,既是不願,又不得不出手。
5
他第三次出手,可就沒那麼瀟洒了。
在封禪台上,他與岳靈珊對陣,勝固無甚榮光,敗則更為寒磣。但在天下英雄面前,衡山掌門無論如何在比劍奪帥中要亮亮相。
此段書中旁白已替莫大說過,他知道五嶽派掌門肯定沒自己的份,故仍是不願出手,又不得不出手。
6
於武功一道,他沒有令狐沖這樣的奇遇,已算練到極致。於政治鬥爭,他盡己所能,將保全自己與保全衡山派做到極致。
他所有言行,都圍繞著保全自己與衡山派進行。
除了殺費彬外,他對同一代的金眼雕魯連榮參與封不平等威逼岳不群聽之任之,他看出令狐沖奇貨可居而主動結納,他在少林寺「三戰」一節中一言不發,他也會千里迢迢趕到思過崖石洞中看衡山派失傳劍招,一遇險便在石洞中一直裝死,一直裝到在江湖上銷聲匿跡三年之久。
金書中基本所有主角都是孤兒或實際的孤兒,行走江湖沒有牽掛。
莫大不是主角,他有八十歲老母,根本不能放手一搏;他還有衡山派,不能讓數百年基業毀於一旦。因此,關鍵中的關鍵,他必須要保全自己。
寧中則說,大不了大家轟轟烈烈大戰一場,一起送命在封禪台。這話固然豪氣干雲,但作為一個組織首腦,更現實的還是與對方周旋,以免玉石俱焚。(任我行說寧中則是個小姑娘,年紀還是次要,主要是政治上成熟與否。)
寧中則說出這等話,便不是政治人物,而莫大是。因此,莫大不會選擇玉碎一途。
7
莫大外表猥瑣,但武功精湛,機心深重,在書中絕非反面人物,但也決不是令狐沖一般的慷慨任俠,瀟洒自由。
這就對了,因為他是江湖中的普通人。蕭峰比郭靖更真實,令狐沖比蕭峰更真實,而莫大比令狐沖更真實。
因為他是配角,所以可以更真實,沒有主角那麼多機緣奇遇,沒有主角那麼英俊瀟洒,沒有主角那麼多使命責任,沒有主角那麼呼風喚雨的本事。
作者在他身上不須顧忌掩飾,他是怎樣便怎樣,自己心中是怎樣便怎樣。實際上,莫大與令狐沖是作者心中人物的一體兩面。明著是令狐沖瀟洒,笑傲江湖,但不過是理想所寄;暗著是莫大,面對現實的困境,只能全力維持局面。
此點,最典型的隱喻是琴中藏劍,劍發琴音。一琴一劍走天下,本是白衣書生夢想,說起劍膽琴心這個詞,沒有幾個人能與乾枯瘦小、白髮蒼蒼的莫大聯繫起來。
作者寫人物,無非寫自己,筆下即使江湖人物也個個帶著書生氣。金老以琴劍一體加於莫大,正是以莫大喻書生,喻自身,喻令狐沖背後那個真實的人物。
莫大是作者自己,但不僅是作者本人的投射,而是象徵著江湖中的普通人--社會中的書生--大眾中的一員。
8
「鳳求凰」響起時,只有令狐沖才會歡喜無盡。盈盈知道莫大不想見他們,而她也不想見莫大。只有兩個政治人物間才相互了解。
他們在思過崖後洞遇險,莫大自始至終在裝死,在袖手旁觀。
如果說,左冷禪與林平之等人出手時,莫大權衡利弊,認為賠上自己性命也救不得沖盈二人,這還說得過去。但他們出洞被岳不群套進漁網中,莫大無論如何也不該不施以援手。
沖盈不死,先是白骨發出磷火,後是儀琳背後一劍,而這只是小說家言。在現實中,他們早已死在莫大眼前。
讀到此處,我都難免有雖理解終究不快之情。但反觀令狐沖,甫一脫險便先想到莫大,高叫了兩聲,不得已離開時也想,他日要找到莫大屍首安葬。而莫大在他窗外奏「鳳求凰」時,他心中無限喜悅,始終沒有半點疑惑怨恨。
9
這種不真實再次反襯了莫大的真實。他是真實的普通人,他無法笑傲江湖,他時時處於兩難之中。
他的困境,便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困境,是我們每一個人最直觀的感受,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最真實寫照。
(喜歡請關注微信公號「江湖種樹書」)
推薦閱讀:
※如何證明自己僅僅是個金庸劇迷,非金庸小說迷?
※歷史上真的有丐幫嗎?
※五嶽和五經的對應關係是什麼?
※「我偏要勉強」:韋小寶的愛情故事|讀金庸
※黃蓉是壞女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