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快思慢賞] 「外行」創造的專業奇蹟

接著說關於新媒體藝術的話題。年輕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們是幸運的,就算你不是新媒體藝術專業的學生,同樣可以順利進行相關創作;相應的,他們面臨的也是最「殘酷」的新生態,因為形制的合理性,你已經不需要再扛旗證明你是新媒體藝術家,這變相對這些新媒體藝術家又是一個挑戰。

感謝這些「跨專業」藝術家的勇敢嘗試,讓我們有機會在近些年看到不同的精彩。比如從油畫系畢業的陶輝,近年來的新媒體作品已經獲得不少業界認可。比較特別留下印象的是影像裝置《七段素材》(2015)由隨機播放七段獨立影片組成,但通過聲音的線索讓觀眾在觀影體驗中獲得獨有的完整版本,成功挑戰傳統的音畫同步線性敘事語言。他以用實際行動證明,探討中國城市化進程發展中的個體生存現場,無論是地域焦慮或者身份認同問題,不一定非得用苦澀哀愁的筆調,今年他就入圍了HUGO BOSS 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

Tao Hui 7 Materials 2015 Color, single channel HD video 1148"

同樣入圍獎項的另一位藝術家,又比如從雕塑系畢業的于吉,被人們熟悉的是她的雕塑作品,有剛強的一面、也有詩性的把握。但近年來她積攢了不少與身體、空間關聯的影像作品,值得繼續關注。從兩名藝術家都入圍這個藝術界的大獎項,我們可以見到世界正向新媒體藝術靠攏。

Yu Ji, Heat Up 0.2°C (Video of Performance) 2011 Video of Performance 6000"

記得去年冬天在上海K11的「.com/.cn」展覽當中,有DIS帶來的人工智慧機械人「Bina48」, 參考發明家和Terasm行政總監Martine Rothblatt的妻子Bina Rothblatt的記憶和外貌製作而成。這對夫婦信奉「跨」作為一種理念,並以四大真理為基礎——生命具有意義、死亡是可以選擇的、上帝就是科技、愛是基本所需;另一件提取路人留下的煙頭上的DNA信息進行後續創作的作品,也引發了不少討論,因為這些新媒體作品輻射到生物科學、人工智慧等領域,討論了新問題,也讓事關新媒體藝術發展本身的新問題浮現了出來,例如創作中的倫理道德守則與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

DIS, Image Life (Bina48) 2015

從三集新媒體藝術家的觀察中,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新媒體藝術的形式、地位怎樣變,作品而言跟人類的處境緊扣。接下來,新媒體藝術還會怎樣發展下去呢?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想要玩好自媒體,這5種基本功你具備么
新媒體公關: 唐界傳媒詳解社交媒體與公關運營的5項關鍵策略(精)
都說傳統媒體涼了,可我們還是在意「上報紙頭版」
如何下載視頻素材?
薛之謙花十年學會的撩妹套路,兩分鐘就能解鎖

TAG:藝術 | 潮流 | 新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