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鄧小平的歷史性貢獻—把中國拉回正常軌道

鄧小平的歷史性貢獻—把中國拉回正常軌道

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央早就有部署,要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進入2018年以來,隨著時光的不斷推移,紀念活動也逐漸多了起來,不斷湧現出各式各樣的論壇、講座;各大主流媒體也紛紛開闢專欄、頻道。相信兩會之後,轟轟烈烈地紀念活動將會在神州大地遍地開花,走向高潮。

提到改革開放,就不能不提到一個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2018年2月27日—3月1日在黑龍江亞布力舉行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八屆年會」上,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在開幕式上發表演講時說道:「什麼引起中國巨大的變化?那就是改革開放,我體會改革開放核心的地方有兩處,第一,把中國從階級鬥爭的繩索中解脫出來,踏上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康庄大道。第二,怎麼去搞經濟建設呢?是以改革開放的態度,走的是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的道路。這兩句話聽著平常,但實際上有太深的含義。」

  是的,這正是鄧小平的歷史功績之所在,他把中國拉回到正常的軌道,讓中國像一個正常的國家那樣發展;他把中國人拉回到正常的狀態,讓中國人像一個正常人那樣生活。

  回歸到正常狀態,現在看似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但要在40年前的中國實施,那真比登天還難。

40年前的中國是什麼樣?「極左思潮」甚囂塵上,法制蕩然無存,社會必需品極度短缺,一切生產和生活資料都需票證來勉強維持最低限度的供給,運動一個接著一個,不給老百姓喘息的機會,整個社會選入混亂、惶恐的局面。早請示、晚彙報,「忠字舞」遍布城鄉,整個中國進入「著魔」的狀態。「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農村老太太養只老母雞也成了「資本主義的尾巴」。「忙時吃干,閑時吃稀,不忙不閑時半干半稀」,這就是當時中國人的飲食標準。當時遼寧省城鎮職工每人一個月三兩油,主政者被老百姓稱為「陳三兩」。

  這種生活筆者曾經歷過不長一段時間,但就這短短的幾年光景,卻在筆者的心中留下了一生難以忘卻的烙印,以至於筆者小時候的理想就是一天三頓飯,頓頓有菜吃。現在人看來太小兒科、太不登大雅之堂了。

40年前的中國人是什麼樣?清一色的黃軍裝,清一色的藍螞蟻,全民皆兵,哪個女子要打扮一下,穿點漂亮的衣服,就會被罵臭美,就會被批資產階級作風。就是以追求美為天性的文藝,也完全淪為政服務的工具,稍微寫點風花月夜,愛情美女,就給你戴上一個「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為藝術而藝術」的大帽子,將你批判得體無完膚,讓你談美色變。那時的中國,社會沒有歌舞廳,中外名著和文史巨著幾乎全被打為「封、資、修毒草,傳統戲曲全部封禁;只有「八個樣板戲」和「三戰一哈哈(三戰,指《地雷戰》、《地道戰》、《南征北戰》;一哈哈指當時新聞紀錄片經常出現的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老百姓記不清名字,就叫他哈哈)」。年輕人若膽敢看言情、武俠小說,一經發現就會被舉報,就會被打成現行反革命、批鬥、坐牢甚至槍斃。

  沒有了美,沒有了文藝,中國人的生活實在是「無趣」。這樣的生活,還有許多人熱烈嚮往,強烈主張回歸「舊時代」,我真的對此難以理解,難道是睜眼說瞎話。

  總結一下,40年改革開放最偉大的歷史功勛,就是把中國人從虛玄的精神世界拉回到踏實的現實世界,從街頭拉回廚房。使普通老百姓明白了,人生除了天天鬥爭之外,還可以有好衣服穿,有好飯吃,可以坐汽車、住高樓,眼下的、世俗的歡樂和幸福,才是真正的歡樂和幸福。理直氣壯地追求物質的享受和個人的幸福,並由此帶來整個民族精神世界的極大改觀。

  當然,我們並不諱言,當前的改革,確也因為理想主義的缺席,而產生了不少問題,從過去的拒絕物質享受,發展演變成單純的物質主義和享樂主義。因此,重塑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使之與時代發展相吻合,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緊迫而又現實的問題。

  四十年彈指一揮間,許多大事件都淹沒在歷史的長河裡,但有一個畫面已經定格在共和國的記憶中,定格在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心田裡,那就是:「小平您好!」,該辭彙起源於國慶35周年(1984年10月1日)群眾遊行時北京大學學生自發打出的口號標語。35周年國慶首都群眾遊行時,北京大學的學生們在遊行隊伍行進中打出意外的橫幅——「小平您好」——此畫面瞬間傳遍世界。橫幅的書寫者,是北大東語系的學生胡聖虎。

  一句發自普通老百姓肺腑的「小平您好」,強過跪在地下的奴才嘴裡一萬句「皇上萬歲」。

推薦閱讀:

TAG:鄧小平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