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勤勞致貧

曾經,某大佬教導我們:「忠誠和勤奮是成功的唯一途徑。」近來,又有另一群大佬搞了個「三點鐘區塊鏈」的社群,談笑間可以日割畝韭。那麼,致富密碼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我們從小學起就被灌輸一個理念——勤勞致富。然而,古有好漢楊志,一心「邊庭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蔭子」,卻未免落草為寇;近有九十年代一批自以為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國企工人,對著買斷工齡的區區幾萬塊錢黯然神傷;今有被互聯網列強的996掏空了身體,打算在不惑之年居功自重的碼農們,卻發現裁員和降薪猝不及防地到來,甚至釀成中興歐先生那樣的悲劇。

猛回頭看看那些日進斗金的人,像二百五一樣忙著的並不多:專事抄襲和洗稿的自媒體,比起挖空心思碼乾貨的,粉絲和收入都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有兩個事業不順的哥們,在五脊六獸之際誤打誤撞買入比特幣,掙了一大筆;你們公司上了市,精研開會表演藝術的肉食者們從此財務自由,而你不過就是換輛車了事。這樣的例子其實比比皆是。

這些不幸與幸運,背後有其規律。大佬們宣傳的的「忠誠與勤奮」,很可能是一盤大棋:社會也好,公司也罷,其正常運轉總是希望多數勞動者具備如下特徵:

1. 沒有完成財富的初步積累,只能靠出賣勞動力為生;

2. 相信在康庄大道上努力拉車,就可以到達幸福的彼岸。

這盤大棋的玄機在於,別人給你畫好的康庄大道,很可能是一個圈兒,見題圖。什麼,你說我是驢?我可是干互聯網的,公司蒸蒸日上,隨便跳槽都漲薪,這不是扯淡么?那咱們就來算算看。

在一線城市互聯網公司上班,平均一年掙一百萬,就算在西二旗也不丟人了吧?交完了現稅和期稅(五險一金),大約還剩七十五萬,在996中能撐過二十五年的話,一共是一千八百萬,買個還說得過去的房子花掉八百萬,還剩一千萬,這聽起來還行啊?

別忙,這還沒算你的開銷!輿論真正可怕之處,在於讓本與木匠同階級屬性的碼農,誤以為自己站在了人類前列線上,並為了維護虛無的逼格義無反顧地陷入消費主義的陷阱:做產品經理的,就得配置全套最新蘋果產品;發了獎金,總得去加沙地帶來趟自駕游;漲了工資,就得按照「年薪=車價」的原則換座駕;作為"高科技"工作者,絕不能因為學區房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找個你身邊年薪百萬的朋友,算算他的挑費,你看看上面的一千萬還能剩個幾毛?

從宇宙中心的高端碼皇,到軟體外包的普通碼畜,雖然各有各的活法,卻很少有人覺得輕鬆。社會輿論構建出來的階層消費主義,成了一隻看不見的手,用以操縱絕大多數勞動者永遠處於資產意義上的赤貧狀態,好滿足上文的那兩個條件。至於如何跳出消費主義陷阱,我們暫且按下不表,因此此事的難度比致富更高。

勤奮沒有錯,不過,在沒弄明白如何致富之前,就盲目地加班與奉獻,等待你的十有八九是悲劇。要跳出腳下的圈子,首先得解放思想:誰告訴你勞動所得才光榮?有些老闆在財富積累中,沒少幹缺德事兒,卻掉頭來告訴員工:多勞多得!這,只不過是個道德上的緊箍咒。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那麼多勞,儘可能多得,又何傷大雅?

勤奮不是最重要的,那麼什麼才重要呢?通過對一百多位成功人士和偽成功人士的數據分析,我們總結出最關鍵的一點:只積累那些自己留得下的東西。悲催之處就在於,勤不得其法的話,能留得下的東西真不多。

技術應該留得下吧?去大廠面試,人事了壓低你的工資,還要大義凜然地補上一句:「來這裡,學技術才是真的!」於是,你就心甘情願地擁抱007了。認為技術學到手,天下遍地走,這放在北宋末年的鐵匠身上,或許是成立的。可是現如今,會用PHP寫個網站,或者用Tensorflow調個程序,真得算不得啥技術,這些東西進化速度得比H5N1還快。積累這些不算深入的應用技術,好比苦練BP機維修,在付出一萬小時以後,你會驚喜地發現,連台都關了。

可是,那誰,那誰誰,這些技術大牛們不是身價一路水漲船高么?其實,他們積累的可不是技術,這事兒我們一會再說。

技術留不下,那職級留得下么?如果你在BAT上班,級別算有點通貨屬性,坊間還給他們制定了換算關係。如果你在二三線公司,抬頭是「總監」也好,「總統」也罷,其價值都如辛巴威元一般無人在意。在這類公司中,錢不夠,官來湊,升職不過是加薪不夠時的敷衍罷了。近年來,BAT的頭銜也有通貨膨脹的趨勢,為了陞官拚命加班,性價比也有限。

錢,當然是留得住的。別人來挖你,降薪你肯定不去。所以,不要為了「學到技術」或者「名片好看」而放棄薪資要求——工資高了學不到技術,這是什麼道理?在MSRA時,我跟隔壁組老闆聊天,他問我:「你覺得給個好title重要,還是高工資重要?」我樂了:「我也掙你那麼多錢的話,公司管我叫donkey researcher我都沒意見!」可是,正因為錢是硬通貨,打工的不要指望在這上能占什麼便宜。

那麼還有什麼可以留得下呢?其實最有價值的,一是人脈,二是影響力。

自原始共產社會解體以後,信息不對稱就是人類積累超額財富的核心手段,而某領域的有效信息,往往在一個小圈子裡傳播。一雙皮鞋市面上賣五百,你小姨子在溫州的廠子二十一雙就能出,這就能串串貨;大家都想炒幣掙錢,唯有你混幣圈能拿到ICO份額,別人也就只能幹瞪眼。

利用職務之便進入某個圈子,積累起足夠的人脈,長期獲得有價值的信息,那麼公司解僱你也不怕。比如,做耳挖勺銷售久了,熟悉國際各大耳挖勺買家,自己可以幹個耳挖勺集團;而給耳挖勺寫驅動程序的碼農,最多跳槽做個耳挖勺高工。所以,對待你的合作夥伴,與其煞有介事地壓榨他們的利潤,不如善待他們建立個人關係,這才是能留得下的財富。不理解的,可以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廣告產業里,人人都喊反作弊,實際誰也沒打算真正反作弊呢?

比起人脈,更有價值的是影響力。那些江湖聞名的技術大牛,真要寫起程序來,其實未必有你快,只不過他們把你調bug的時間,都用來在各種大會發表演講罷了。此話有些戲謔,大牛們有本領的還是多的,不過有本領卻只會埋頭幹活,不肯自稱「某某領域第一人」,則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影響力大了,你就有了某種宗教屬性,信眾就會對你的能力有高估的溢價,這種溢價帶來的機會和財富,不是埋頭幹活比得了的。記得某網站並發有問題,他們花幾百萬請了位知名專家,卻決不肯花幾十萬招個一線經驗豐富的年輕工程師。所以,教授不如明星掙得多,這是現行財富分配製度下必然的結果。

趁著在BAT上班,做的事居然還能用到EXCEL,那就趕緊以「BAT大數據負責人」的名義,頻頻參會宣講公司的大數據平台和戰略吧!這必引來眾人的讚歎:某某真乃大數據大師也!這兩年,我在房前屋後碰見的BAT的「大數據負責人」,已經不下三十個了,可樂的是,他們不管誰出去說還都有人信。倘或在微博又買了一百萬粉絲,再隔三茬五轉兩篇大數據文章,吃瓜群眾就會自發封你為「大數據第一人」,想推也推不掉了。

積累了人脈也好,影響力也罷,要想找機會快速變現,還要過心理上的一關:熱情擁抱擊鼓傳花的財富機會。其實大多數快速的財富聚斂,都或多或少有此屬性——沒有泡沫,又怎麼能掙錢呢?與其討論房價啥時候會崩盤,比特幣到底是不是龐氏騙局,何不趁早衝進去,用你的影響力和人脈推波助瀾,順便薅一把走人呢?管它是不是騙局,又不是你炮製的,有什麼可自責?

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忘掉緊箍咒一樣的KPI,和煽情的加班總動員吧!大佬看起來比你還勤奮,可是他的財富並非因為勤奮,而是因為他有股份你沒有;別人炒幣財務自由,不是因為他們比你更懂區塊鏈,而是他們願意儘早投身這一財富運動。

在社會畫好的道路上埋頭拉車,從不看看路旁有什麼瓜果可摘,這隻會讓你變得狹隘與局促。很多人精神和物質貧困的根源,就在於此。慚愧的是,這其中也包括我。


[我是@北冥乘海生,想吸收更多負能量,請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計算廣告」(Comp_Ad)和知乎專欄「計算廣告」!]


推薦閱讀:

中國成長好應用12月19日報,」Q學友」職場學習好體驗
怎麼衡量一份工作值不值得去堅持?
職場技能:如何現場緩解講台上的緊張感
為什麼有的自媒體,內容沒有什麼含量,卻還是有很多粉絲呢?
職場溝通的秘密:即時反饋

TAG:勤勞 | 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