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是否成熟,看他被欺負時的樣子
01
有一款女生熱愛的手游叫《戀與製作人》,裡面有一位26歲就博導加教授的許墨博士,讓無數少女為之尖叫,瘋狂氪金。
可我的好友石博士,快30歲了,都還在讀著博士後。
據說他有一天去相親,對方問他30歲了有多少存款?石博士悄悄地結賬離席了,要知道這個問題,對他的心靈是一種精神暴擊。
為什麼呢?
由於石博士特別能出成果和吃苦耐勞,於是被博士生導師當作了壓榨剩餘價值的機器,一再延遲他畢業。
他帶領著眾多師弟師妹,在導師自己開的公司里從事「實習活動」,然而他們團隊拿到的報酬,與外面市場上的團隊,只有他們的三十分之一不到。
他的論文成果早就夠畢業條件,可依舊被導師拖著不畢業,後來實在沒辦法,導師讓他畢業了,卻又被導師逼著在博士後站賣苦力。
石博士出身寒門,家裡十分困難,還有一個妹妹等著她供讀書。他多次嚮導師提出自己想去高校教書的請求都被導師否決,導師甚至威脅他,他一個招呼就可以讓石博士在學術界名聲掃地。
他一度自我懷疑自己是不是笨,達不到學校的畢業標準。
終於有一天,石博士發現自己被導師綁著,不是因為他「創新能力不足」,也不是因為他「深受導師賞識」。而是因為他比起其他人來,更願意付出一切來換那一紙學位。
那段時間,石博士感覺自己抑鬱了,多次去心理科求診。
但他依舊天天從導師那攬活,並不斷被導師羞辱。
在我看來,這叫「習得性無助」。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做了那麼一個實驗,他用狗作了一項經典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里,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里逃避不了電擊。
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它會在電擊開始之前就開始呻吟和顫抖。
本可以逃跑,卻絕望地等待痛苦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當石博士和我說了他的遭遇後,本來他以為我會像他其他朋友一樣,安慰一下他,然後祝願他明年導師放他走。
我不願意這樣,我讓他不要勉強自己繼續為導師賣命了,也不要隱瞞病情了,就整個人垮掉吧!
石博士不解。
我解釋道:「如果你以前拚命證明自己優秀,沒法讓你畢業的話,不妨試試證明自己是個廢人!」
這叫「反生產行為」,當權力者利用欺負行為做為控制手段,試圖混淆利益分配和晉陞政策時,「反生產行為」能有效威脅權力者的心理自信。
其實石博士逃跑的大門,是開著的,因為他罷工就等於小組罷工了。
過幾天,石博士就因為抑鬱症住院了,理由是30歲去相親的時候被人問到存款,結果精神崩潰了,我讓他把這個故事戲劇化地講給了幾個八卦人士。
這件事被當成段子傳遍了整個學院,學院領導開玩笑似地問他導師:「你對學生是不是太嚴厲了」,一位同情他遭遇的導師甚至願意把他調到自己的組裡去。
石博士住院期間,導師的很多工作癱瘓了。這時,導師終於知道,自己是留不住這個人了。
第二年,石博士順利拿到一所211大學的教職。
情緒不成熟的人,他在被欺負時,他大腦中總是思考一個問題:「他為什麼這麼對我?」
石博士是可以通過不斷抗爭擺脫他導師,只是他困在了一個認知陷阱,即「我並沒有做錯什麼,他不應該這麼對待我啊!」
實際上,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發出惡意攻擊,純粹是因為自私,甚至不需要理由。
在錯誤的認知下,人們在惡意麵前,會顧影自憐,內心不斷聲討對方,彷彿對方有可能突然良心發現,從而撤回惡意攻擊。
這會產生強大的情緒負荷,浪費寶貴的時間,還會讓一個人沉浸在痛苦的虛無哲學裡,進而享受痛苦。
還會讓一個人把心思都用在「如何討好傷害者」上,徹底忘記其實有人悄悄愛著他。
有時候,逃跑比留在原地受折磨,更需要勇氣。
羚羊如果能跑得過獅子,就能生存;如果跑得慢,抱怨獅子殘暴沒有任何作用,只能淪為獅子的口中餐。
02
欺負人不算一種本事,當學會戰術性的「被欺負」,絕對是一種天大的本事。
《將苑·不陳》:古之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
善敗者不亡,是一個人戰術的最高境界,它的意思是,在強大力量面對,不要拒絕失敗,你得學會失敗時,不會被打的丟盔棄甲,被人欺負時,不會被打的遍體鱗傷。
諸葛亮在《漢書》中為「善敗者不亡」增加了新的解釋,遇上失敗,要拋棄自己的自尊心,利用現有條件反擊或者向敵人的敵人求助。
他舉了楚昭王被吳國打敗逃秦借兵的例子。
實際上,真正把這個戰術用到極致的,是諸葛亮一生的敵人——司馬懿。
司馬懿說過:「一心只想著贏的人,就真的能贏到最後嗎? 打仗先要學的是善敗,敗而不恥,敗而不傷,才真的能笑到最後。」
司馬懿知道自己在戰術上無法和諸葛亮抗衡,於是他選擇消極避戰,每次諸葛亮都能在局部地區小勝,但是諸葛亮七次北伐卻沒有辦法贏得主導戰局的軍事成果,最終病死在五丈原,蜀國也耗盡國力。
諸葛亮曾經打敗曹真後,寫信羞辱他,曹真直接被氣死。
當諸葛亮因為司馬懿避戰,派人送去女裝羞辱司馬懿時,司馬懿卻淡定地穿上,依舊不出戰。
這就是善敗的力量。
03
教育界有一個難題,即「孩子被欺負時,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打回去吧,會讓孩子變得暴力,說不定孩子還會受更多的傷害。親自去威脅對面吧,有那麼點不體面,還會激化矛盾。
不打回去吧,孩子內心非常的委屈,還顯得自己不站在孩子這邊,膽小怕事。
我們不妨教育孩子「善敗」,即我們有什麼樣的戰術可以避免自己與力量強大的敵人正面對抗,又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減弱對方的實力,減少自己的損傷。
心理學家李松蔚講過他的一個育兒故事。
他不到五歲的女兒被朋友在手上划了塗鴉,起初他教育女兒要學會嚴厲地對朋友說「不行」。
後來他發現嚴厲拒絕別人是不行,這是成人的生活邏輯,而小孩子的世界是一個野蠻生長的無序世界。(對於這方面內容,可以看一本書叫《小牲口》)
女兒卻自己想出了解決方法,那就是對朋友說:「你畫吧,畫在我手上洗不掉的,畫了以後我們就再也不是朋友了!」
接著,女兒又補充了一點,如果朋友實在想畫,她告訴朋友:「我的家裡有能洗掉的水彩筆,我們用那個好不好?」
這個女兒不到五歲就明白了「善敗」的道理。
面對輕微欺負她的朋友,她打定了「絕交」的主意來隔絕傷害,同時又提出了減輕對方傷害的辦法「洗的掉的水彩筆」。
別說在小孩子的世界裡,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也有著太多的無序,你說聲「住手」,對方就會罷手的現象不一定有,至於「你再這樣我就生氣了」這樣的話,從來都是句廢話。
本來這個世界上,會傷害你的一般都不是文明人,多數是野蠻人。
你得學會防,必要的時候還得學會藏,這沒有什麼可恥的,所謂「讓對方知道分寸」的技巧,不一定管用。保存實力,相機而動,這是弱者戰勝強者的不二法門。
比起「如何回懟討厭的親戚?」、「如何有修養的表達憤怒?」
也許這樣的技巧讓大家覺得軟弱,讓大家覺得不爽。
你要知道,如果有人欺負我,我當場憤怒或者使用語言技巧回懟,那說明,這個問題在當時的情景下,我可以利用情緒或者現有條件就可以打敗對方。
如果我無法打敗欺負者,特別是我的核心利益被侵犯時,我選擇默不出聲,甚至還滿臉堆笑。
那麼這個欺負我的人,一定會在將來付出慘重代價。
我內心已經判定你不會放過我時,憤怒是沒用的,憤怒情緒的作用是警告對方要有分寸感。如果對方並不打算收手,那它就是無用情緒,不想用它佔據我的大腦。
我的大腦要留住足夠的空間,尋找你的弱點,尋找我的盟友。
我見到你我就繞道走,不是因為我害怕你,是因為此時的我,尚不具力量打擊你,我惦記著你,但我不想你惦記著我。
我希望你忘了我,去撕咬你的其他敵人,把你的後背露出來。
被欺負不是一件禮物,但韜光養晦後的反擊,就是一件大大的禮物。
勝敗這件事,從來都沒有光榮和恥辱,只有奪走與失去。
二戰時,最英勇的指揮官在最艱難的任務前,都會跟士兵們如此訓話。
「這次任務只有兩種結果:犧牲或者更多的犧牲!」
「所以你們有三條命令:1、活下去 2、堅持活下去 3、活下去、藏起來、然後伺機消滅對方。」
我想,這就是最成熟的人,在面對真正的欺負時,最該有的情商。
推薦閱讀:
※學會保持平常心
※如何做好人際關係?
※章澤天學習很好嗎?
※為什麼你和人的關係,比你和蛙的關係要累?| 研究:快速判斷一段關係是否健康
※實習中養成哪些習慣會讓你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