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從銀行跳槽大轉行?

1

不知不覺到新的工作崗位已經快2個月,記得7月份寫17年下半年的計劃時,以為自己還將在產品經理之路上越走越遠,而轉眼間我就從金融行業的產品經理,轉身成為教育行業的知識傳播者。

換工作之前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會大轉行來學校當老師?而換工作之後很多人開始羨慕:當大學老師是不是很悠閑很輕鬆?

在這2個月的身份轉換里,我也不時地問自己:為什麼我要來學校當老師?

9月14號第一天報道,恰好是颱風天,大風大雨引致廣州多處被浸,更不用說天河龍洞這個重災區了。在人事處排了2個小時的隊,以為交完資料就報道完畢,結果負責報道的老師給了一張表,上面寫滿了冗長的蓋章流程,附件是一串長長的待交入編資料清單。

沒有學校地圖,沒有教師手冊,沒有新人報道指引。

冒著大雨一路走一路問人,跑完了全校所有的處室,卻因為恰好午休時分,大部分領導都不在辦公室,所以只蓋了寥寥幾個章。流程是絕對不可能一天之內走完的。

由於要搬新辦公室,我暫時也沒有辦公桌。在走流程的那個星期,我完全就是無業游民,在學校到處遊盪,我安慰自己說,就當參觀工作環境。我經常背著雙肩包,從早上開始就呆在圖書館直到下班,總是擔心院長會不會突然叫我去開會,或者讓我到新的辦公室熟悉環境。

然而,想像的一切,並沒有發生。這裡跟金融企業的迎新風格完全不一樣。

沒有統一的新人群,以致抱團取暖第一天就開始掉線;沒有起碼的新人培訓,以致對單位的初步了解都要靠百度;沒有熱鬧的迎新聚餐,以致半個月我才記清所有同事的名字;

這是隔行如隔山的差異,給我的第一印象。半個月的無組織獨行、信息閉塞以及冷漠的迎新風格,讓我深刻。

2

後續陸續參加各種項目會議,也開始有了辦公桌,進了歸屬的專業教研室,我以為自己找到了組織。但事實證明,我再一次地對教師行業理解錯誤。

在學校里每個老師都有專門負責的課程、課題和研究方向,到點就上課,沒課也不強制坐班,各自為政,獨立性和自由度都非常高。現在不是很流行說,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嗎?

我初識的高校老師,感覺每個人真的就像一個團隊一樣。無論大到科研課題寫作、帶學生參加比賽,抑或小到財務報銷、申請補課教室,都沒有人會幫你,一切都要靠自己。

同事、領導之間的關係也不如企業每日坐班制來得緊密,更不用說有師傅領進門的說法。自己的所有事情,自己負責,定時報告,後有成果可見,就萬事大吉。

來了一個多月,我甚至不知道對面的同事埋頭電腦前都正在做什麼,最近有沒有申報課題,參加了什麼培訓,又或者正在備哪一門子課。

流程繁複、迎新風格冷漠、獨立成團等等這些東西,是我在轉行之前,沒有完全料想到的。

記得古典老師在講跳槽專題時,曾提醒跳槽前要思考的問題之一是:新工作中最噁心的部分,你了解了嗎?

很可惜,我是在跳槽之後才聽到他的分享,不得不承認,在來學校之前,我的確沒有了解清楚,這份工作看似輕鬆休閑、自由舒適的背後,有著不為我知的一面。但幸運的是,目前這些新認知,我還是都能接受。並且我想,自己還是不會後悔來到學校。

因為第一,我希望自己工作時間自由。

在大家獨立成團的體制下,最大的好處就是時間自由。而這是我一直追求的工作狀態。

以往在企業,從早八點到晚八點也許都會一直處在高度緊張的狀態。開不完的會議,改不完的需求,沒空喝的水,還有沒空去的廁所。

而到了高校之後,時間的自由度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這是一個只看可交付成果的地方。上課、寫課題、參加比賽、做項目,沒有deadline,沒有上級領導要求,沒有最後期限,甚至連做不做這些工作,你都有最大的自由。

因為怕下班高峰期塞車,行政班下午4點多就能光明正大地坐校車走人,授課老師就更不用說。在企業最難熬的下午時光,現在不過2點半到4點半,短短兩個小時,感覺喝幾口水就結束了一天的工作。

第二,我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分享者。

16年到17年,是我成長最快的一段時間。在工作之中,新崗位給予我很多鍛煉機會,在工作之餘,我也主動嘗試了很多新東西。我因學習而收穫很多,生活、工作、感情各方面感覺都在往自己意願的方向發展,我希望自己學的東西能夠分享給別人,並且幫助別人。

可在企業緊張的工作下,分享的機會是很難得的。我曾希望自己能為剛入職的新員工舉辦時間管理的分享,可主動聯繫了綜合部卻未能收到迴音。但老師,天生就是最好的分享者和知識傳播者。

上周我第一次以老師的身份站上講台,看著自己設計的課程環節,讓每位同學都參與其中;跟學生請求課程反饋,收到了很多意外的讚賞;分享帶來的成就感,無可比擬。

這是我理想中,課堂的樣子。

第三,我想趁自己還有勇氣,按意願選擇一次人生。

剛開始來學校的半個月我經常會想,來到這裡,我是不是會離金融越來越遠?之前所積累的東西都沒用了嗎?

可當我在進行新班級招募時,之前學的項目管理硬是被我用在了活動管理上;我自學的海報設計、h5製作,被用到了海選招募上;在跟助理團隊溝通時,曾經在團隊管理上犯過的錯,我現在一定會避免;在學院中主要負責的項目和課程,都是財商啟蒙和財稅服務,或者是自己感興趣的文案寫作、活動策劃等;

記得當時換工作,很多人跟我說可惜,這麼多年的金融專業積累就這麼浪費了。可我並不這麼覺得。

大學時學的投資學,當時我並沒有班級其他同學對投資和金融那麼感興趣,到了大三考研,本是一次可以轉換專業和方向的機會,可我還是選擇了金融學。因為別人說已經讀了4年,換專業太可惜,或者說金融專業很好找工作呀,鐵飯碗。

畢業之後出來工作,又一次轉換的機會,可我依舊按照大家覺得「不可惜」的路子,進了銀行,捧起了傳說中的鐵飯碗,成為了一名金融民工。

我並不後悔,在銀行工作的這幾年。前東家人性化的企業文化和良好規範的培養路徑,的確讓我迅速成長,這些經歷和回憶於我而言,十分寶貴也十分美好,我非常感謝在那裡遇到過的每一個人。但我希望在自己30歲之前,可以自己掌握一次,選擇的機會。

不因為別人的可惜,不因為別人的應該,只為自己的喜歡,還有自己的值得。我想,這就是我的答案。


推薦閱讀:

投行女性30歲之後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能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嗎?
想成為一名優秀職業經理人,如何做好職業規劃?
職業女性之事業向左 家庭向右
為什麼年輕時要多賺錢? 這才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升職跨行需要哪些能力?

TAG:銀行 | 跳槽 | 職業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