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10點做不完可以不做:極端減負難治起跑線之痛

伴隨著新學年的開啟,關於「學生減負」的問題,再次被關注。社交媒體上,一則「作業10點做不完可以不做」的話題被熱議。大概意思是說,杭州兩個城區(上城區和拱墅區)的孩子將被「再次減負」,不僅可以享受推遲早晨上學時間的政策,還能享受提前上床睡覺的政策,著實是所在區域學生的「大福利」。

依照新規文件中的倡議:「小學生作業時間超過晚上9點,初中生作業時間超過晚上10點,如果還沒有做完,對剩下的作業,學生可以選擇不做」。附加的備註是,只要家長簽上字,第二天交給老師即可。

實際上,看起來合理的規則,卻要求所有的家長,必須有時間陪伴孩子學習為前提。這在過去生活節奏相對低的時候,沒什麼難度。可現在的生活節奏下,這也是大多數家長難以保證的一個條件。於此,課堂外的「補習班」才會越來越繁榮,這雖然不是先決條件,但也是其中的一個推進因素。

多年來層出不窮的「減負政策」,都在實證「孩子們確實很累」。只可惜,政策之下,必有對策。學校在減輕學生的負擔同時,學校的責任也在減輕,這也導致課堂上越來越輕鬆,課堂外越來越繁重。學生的負擔非但沒變,轉而在課堂外被加重。不得不說,減負這種邏輯,單靠機制規避,是很難有效治理。

實際上,在「學生減負」的問題上,不管是教育部門的整治,還是社會團體的呼籲,都算是外因層面推動,可最終落實到個體層面時,學生自己並沒有主導權。而學生減負或不減負,最終的決定性因素在家長。

即便絕大多數家長都覺得孩子很辛苦,認為學習任務很繁重。可作為自己的孩子,家長們又希望他們不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嘴上一套「渴望減負」,實際上卻「私下補習」。這種表裡不一,卻又不得不遵循「兩套馬車」的尷尬,著實是現實教育的真實圖景。

只是,在這種撕裂的邏輯里,也並非所有家長都能「補位」,都能駕馭平行的「兩套馬車」。說到底,對於那些經濟條件較弱的家庭而言,學校的減負無疑是讓自己的孩子被甩的更遠。我們很容想到,如若學校的教學要求減弱,而課堂之外得不到有效的補償,孩子的學習力度打折,緊跟著就是學習成績的落下(整體情況的走勢)。

不得不說,過分強調減負或過分實施減負政策,是對那些家庭經濟條件弱勢的學生的一種打擊和圍剿。弄不好,將會使得教育資源更加傾斜,使得教育氛圍更加馬太效應。這也更現實的反映出,無論怎樣規避繁重的學習任務,最終還是難以迴避整體社會的「趨利性」。

孩子們早已苦不堪言,家長也明白其中的痛苦。可私底下運行的邏輯又讓家長們不得不使出「強心針」(課堂外補習)。有句話說得好,大多數學生都參加補習班,自己的孩子不參加可能就算是一種落後。講得更直接一點,就是還沒到社會撲騰,就已經被出局。

於此,當孩子在學校減負的同時,家長的負擔也在逐步增加。這種情況下,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學生,綜合起來看,基本上沒什麼影響。家庭經濟條件弱一些的學生,自然就會陷入學習力度不飽和的尷尬中。長此以往,減負非但沒有給孩子們帶來真正的輕鬆,只會讓孩子們陷入更加無奈的教育焦慮。

當然,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學生,在這樣的減負政策中起碼不會顯得尷尬,該保持的學習力度沒有打折。而家庭經濟條件弱的學生,在這樣的減負政策中就會被無情的打擊。他們在課堂上學的輕鬆,課堂外沒有對應補償,最終的結果自然就是減負政策的「炮灰」。

說到底,人們對於教育的初衷(考學跳龍門),沒有實質性改變,政策的加持和變化,只會讓那些資源豐富者,更加順利的達成目的。因為,就孩子教育的話題,在很多場合都被人們不自覺的提起。人們一邊感嘆這個時代的孩子「過得太舒服」(物質層面上),一邊感慨這個時代的孩子「太辛苦」(繁重的學業)。

很多家長也明白一切都是為生活服務,可真要是對待自己的孩子時,還是會持續加碼。只要孩子有空隙,不管有錢沒錢,都不會窮教育。而這個過程之中,即便孩子再怎麼痛苦,再怎麼覺得學習繁重,家長都覺得值當。因為,就目前而言,這算是突破階層相對公平和可能的通道。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定,這些減負政策的存在。它們雖不能立竿見影起到減負效果,但不斷的推動和刺激,終將會對人們的教育初衷有所觸動。只有,當學生本身成為減負的主導者時,或許減負才能真正抵達減負的意義,才能讓孩子真正回歸孩子的天性,走進生活的中央。

不管是人才還是天才,首先是一個人。讓一個學生體會到所屬時期的快樂和美好,實際上才是教育的真諦。人們為未來而喪失現在,可未來也終將不屬於我們。在這樣的悖論面前,作為家長們是該有所反思和行動,而非「說一套,行一套」,讓自己孩子為未來買單。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首發微信公眾號:qingnianxuejia。

推薦閱讀:

畢凌在哪裡讀書?
快開學了,學生黨這樣穿,舒適又時髦

TAG:教育 | 學習 | 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