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設計怎樣看] 科技與自然的殊途同歸
企業家/投資者不是救世主,可是他們都是未來抱有樂觀情緒的一群人。老套點說,也就是能看出水杯是半滿的人:悲觀的,可以只會想辦法守住那半杯水;樂觀的,早已在籌謀半杯水如何變出一杯、兩杯,甚至是幾百杯水了。
近年最具爭議性的討論,可以說是自動化、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將取代大小工種。對於科技發展,大眾開始有所保留,因為怕有天自己的維生技能,也會輕易的被電腦取代,甚至開始出現要禁止企業採用自動化的論調。這種情緒,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原始社會從狩獵過渡至耕作,人類不用再全民皆兵出外打獵也能得溫飽,而農業蓬勃又會催出各式各樣的產業,倉庫、運送、商業,甚至是人類文明也是由此建立,而我相信現在也將如此。機器和人工智慧的出現,能解放從事體力勞動、危險或沉悶重覆工作的人,甚至能擔當醫生,緩舒受壓的醫療系統。人類要進入真正的未來,這是必經之路,而德國科技公司Festo正是走得最前的開創者。
年前到訪他們德國總部,親眼目到eMotionButterfly智能蝴蝶,大堂中優雅有序地聯群起舞,莫名的感動油然而生。僅重27克的人工蝴蝶,配備拍翼行為的指令。翅膀能產生推力向上升,簡單的身軀是3D列印製成品,威化般的薄膜附在炭纖維支架上。電子零件體積之小,一米之外已難看得見。人工蝴蝶起舞用上的力量極少。場內十個紅外線攝影機追蹤著每隻蝴蝶,每秒拍下160張十億像素的照片,追蹤每隻蝴蝶身上的微小計算器,不會彼此相撞,駕馭成熟的規避動作,能迅速改變飛行方向。當然,現階段的人工蝴蝶大概只是科學家們的新玩具,但不難想像有天,這些智能蝴蝶的技術,能應用到飛天汽車上。那個畫面,不正是夢工場和人類嚮往的未來嗎?我經常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因為我能見證網路前後的世界,身處這個擁有無限可能的世代,怎能叫人不期待?
Festo總部充斥著各種令人讚賞的生物機械:蹦蹦跳人工袋鼠也是隨處可見,生物工程師在袋鼠身上觀察到一樣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就似膠波,袋鼠躍起落地時,能重新獲取能量,作下一次跳躍,同時又仿製了變色龍的舌頭,最後成功製成了「機械臂」,如真正的變色龍舌頭,可伸至物件之上,再以前頭的彈性硅膠帽吸起物件;也仿照過八爪魚的觸鬚造成機械臂,通過氣壓運作,異常靈活。把包圍物件,再以其吸盤抽真空吸啜,可以拿起非常平滑的物件,甚至是大玻璃;象鼻跟魚鰭也是機械臂的設計藍本,製成品能拾起易碎的蕃茄、蘋果甚至是生雞蛋。科技無論走得再前,還是回歸到大自然之中,人類其實沒有走多遠,只是對大自然的運作有了更多認知。
那麼人類在人工智慧的時代,又該何去何從呢?馬克斯在1845年就寫道,在共產社會的工人,不用投身於單調而累人的工作,而是「上午打獵、下午釣魚、晚上喂牛。」到了二十一世紀,活動內容可能不盡相同,但可以想像的是,科技解放人類,大家就能更隨心所欲,去彈琴唱歌跳舞創作,放在書架上塵封的書籍也終於有時間細看。工作可以不再是勞碌的代名詞,這半杯,到底是半空還是半滿呢?
智能蝴蝶翩翩飛舞,新科技帶來的可能性,令人能一瞥未來。
Festo的生物機械仿照不同生物的生理結構製作,大自然創造的奧妙,還有很多寶貴知識有待發掘。
八爪魚的觸鬚造成機械臂,通過氣壓運作,異常靈活,可以輕鬆拿起非常平滑的物件。
象鼻機械臂
Tesla去年推出了電動貨車,同時也在研髮長途電動貨車的「自動駕駛」以及「車隊系統」之技術。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大衛愛登堡?
※肉食動物長期吃同類會產生哪些除卻心理之外的問題?
※沙漠瞬間變花田,奇光異景!!
※不刻意是不是接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我們可以從自然界學到哪些哲理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