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到底是什麼?那些瑜伽帶給我的改變 | day200

連續堅持練瑜伽第200天的練習日記,原文寫於2017年8月8日。

day200。

今天,是從2017年1月21日開始,不間斷練習瑜伽的第200個早晨。第一個100天,讓我養成了堅持早起練習的習慣;第二個100天,清晨練習已經是一種儀式感,也讓我感受到了由量變帶來的質變。感謝瑜伽路上遇到的老師們和朋友們,為我種下心靈的種子,帶來啟發和指引。認真練瑜伽這半年多以來收穫太多,簡單來說,感覺自己身體更好了,思路更清晰、更明白自己要什麼了,內心更有安全感了,覺得更幸福了。有太多的收穫與感悟,想要一個個字記錄下來。

「一、瑜伽(yoga)到底是什麼?」

帕坦伽利《瑜伽經》1.2:「瑜伽就是控制意識的波動。」

瑜伽到底是什麼,我覺得很難去定義它。我的理解是,瑜伽就是一種合一的狀態,身心的合一,個人與宇宙的合一,在這種合一的狀態下,人可以回歸到最真實純凈的狀態。我們在健身房看到的、接觸到的叫做瑜伽的健身運動,也就是瑜伽的體位法(Asana)練習。然而,瑜伽,練的不僅僅是身體。身體只是一種工具或一種象徵符號(symbol),通過練習身體,觀察自己身體的感覺和情緒體驗,誠實面對自己的慣性、惰性、以及內在的需要,找到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哪裡不自由。通過練習,打開心,全然地接納自己,並做出改變。瑜伽就是從練習身體開始,由身體帶動著,想要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的一個自發的過程。

「二、瑜伽帶來的啟發和改變」

1、耐心與臣服

不可否認,最初我也是被各種美麗優雅的瑜伽體式吸引。然而,真正開始認真練習,才發現這並不是瑜伽的目的,而是堅持長期練習的過程中,瑜伽給我們的獎賞。在每日練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失敗和沮喪,或者停滯不前、想要放棄的狀態。這些狀態,讓我不斷的反思自己練習瑜伽的目標(比如是健康的脊椎和骨盆,還是可以炫耀的好身材),讓我認清,瑜伽練習不是一個短時間就能看到效果的事情(例如什麼3月馬甲線之類的),不是和自己的身體和精力死磕,它註定是一個很長期的過程,可能是幾年或者幾十年,而此刻每日的練習,是為了十年或幾十年之後的自己投資。於是瑜伽最終讓我放棄了想要炫耀和比較的念頭,放棄了想急功近利地追求高難度動作,想要練看起來很酷的阿斯湯加第一序列,想要讓自己在幾個月之內變得多麼有力量,有線條,想要一次解決很多問題、想要一年內讀完多少本書、上完多少大師課。。。這些看起來美好進取有效率,實則貪婪的念頭。而是真正的去向月亮周期、生理周期、身體素質和身體構造臣服,向自然規律臣服。

從第二個100天開始,每天只練習最最基本的拜日式A和拜日式B,認真的摳每一個體式中身體的位置、呼吸和凝視點,讓自己慢一點,再慢一點。在這樣緩慢的爬行中,也自然地體會到了一點一滴鑽研細節的美好,每天一點點小進步帶來的快樂的感覺。當我真正開始專註每天的練習而非外在的結果時,卻反而收穫了意想不到的驚喜——發現自己一直做不好的chaturanga突然可以做得很漂亮了、突然側板式可以做得很好了、突然可以不靠牆頭倒立了、突然可以輕鬆的完成頭倒立了、突然找到手倒立的感覺了。。。沒有刻意追求,但它們卻自然的到來了。原來在健身房怎麼也練不出來的手臂和核心力量,甚至馬甲線,如今瑜伽卻讓它們一點點地長出來了。

臣服,其實就是尊重真相、尊重事物運行的規律和發展中的流動和變化。不把無常視為永恆,不抗拒變化,而是隨著變化一同流動,在變化中保持平衡。

2、謙卑

瑜伽,讓我學會謙卑、並明白需要練習變得更加謙卑。謙卑,其實是臣服的前提,對一切事物保持敞開的狀態,不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己知的東西,可能也未必就是所知的那樣。需要更加謙卑,尤其面對自己的身體和情緒。身體和情緒的反饋都是誠實的,不要自以為大腦聰明有邏輯,而忽略來自身體和情緒的友善提示,忽略自己最真實的需要。另一方面,更加謙卑,才能看到事物背後隱藏的本質與意義,而不是只看到事物表面的那樣。很喜歡的一位瑜伽導師Eka老師為我們抄了一句格言:「Its not what you look at that matters,its what you see.」在生活中,很多事情看起來有著一道道牆,但其實它們並非看起來那麼堅固,我們看待事情時不應該只看見表面,我們應該用心去看(see),感受其背後的本質、意義和關聯,然後把它轉化(成窗戶、門等)。也正如瑜伽八支中,Yama(持戒)的五戒之一Satya(真誠)所講的那樣,只有學會謙卑,才能看到真實、帶來真誠,並獲得力量。

3、內心安全感

我的手臂和核心力量原本是如此之差。但在一天天的練習中,漸漸地看到自己的chaturanga做得越來越好、也終於可以做側板、不輔助牆的頭倒立時,感受到自己的手臂、核心一點點變得更有力量,更能掌控自己時,這是一種內心非常踏實和穩定的感覺,這才是任何人、任何外物都無法帶給我的內心安全感。200天里,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的體重變重了、脂肪變多了。但我已不再慌張。因為我知道,我追求的是可持續的發展和進步,是一個可以持續一輩子的練習習慣,是讓骨骼和肌肉恢復到自然健康的狀態,而不是通過一朝一夕的集訓帶來的肌肉和好身材;即使現在胖了一點,但這是一個過程,還有更多的肌肉、力量和身體素質,在一天天、一夜夜地生長。也許會要等待好幾年甚至更久,但是我相信,只要這樣走下去,我渴望的輕盈與緊實,暢通與無阻,一定會到來。

安全感,其實也來自於不斷了解,面對和接納自己真實面貌的過程。從身體構造,體質,優勢和短板,到慣用的行為模式和情緒反應模式。對自己的了解來自真實而非想像或自欺欺人,明白原來為自己能做的其實還做不到,又有一些,原以為做不了的,卻可能只是被自己的大腦欺騙了,而其實是可以做得很好的。

4.冒險與挑戰

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的自我練習中,只練最基礎的拜日式A和B,迴避一切高難度體式,直到找了一位私教老師。第一次課後老師對我說,你不能因為擔心基礎不夠,肌肉力量不夠,就迴避有難度的練習,很多肌肉就是在有難度的練習中長出來的。這句話,深深地戳中了我的心。因為害怕失敗和表現不好,而逃避有難度的事,不僅僅是我練瑜伽中遇到的問題,工作與生活中,我不是個勇敢的人,這樣的情況似乎比比皆是。然而永遠都不會有準備好的那天,只有在不斷的自我挑戰中大膽測試自己的能力和邊界,在練習中鍛煉「肌肉」,才會有大的突破。

於是,我在練習中加大難度,多練那些最害怕的體式,比如像倒立,原來自己的力量完全夠,而是害怕摔過去。但實際上,找到一兩次感覺之後,讓自己習慣身體倒置之後,腿上去就越來越輕鬆了。慢慢的,我發現自己開始喜歡挑戰中這種有點恐懼的感覺。

這讓我想到,最愛的瑜伽公眾號(ID:阿斯湯加瑜伽之路)中反覆強調的一個觀點——瑜伽練的不是身體,而是大腦,練的是大腦的彈性。瑜伽能夠幫助我們重新編寫大腦與身體的程序。有的時候,在練習高難度體式和拉伸中,感覺自己過不去,是因為心沒有打開,大腦覺得自己過不去。而瑜伽練習,其實很多時候,也是在逼自己在困難的體式中,去全然地擁抱和接納內心的恐懼,以及暫時的不適感。不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大腦的恐懼中,而是放下大腦的邏輯,去感受身體真實的反應,在身體的引導下重新為自己編程。不評判自己的同時,更要挑戰與質疑自己的思想,和思維方式,很多事很多情緒過不去,不是自己沒能力,而是陷入了一種慣性反應模式中,而瑜伽練習就是讓我們變得更加有覺知,讓我們的內在有一個在高處的自己監控到自己的身體感受,情緒念頭和思維方式。有時,讓自己脫離一個感到安全的慣性模式去面對未知,本來就很難,很可怕,但瑜伽練習就是讓我們去享受這種恐懼,找到新的力量,那個更真實的自己,找回自己的原始與狂野

「三、瑜伽的練習目的到底是什麼?」

是解鎖更多的高難度體式?是唱出更美的梵文唱頌?是學習並理解了更多的瑜伽哲學經典?是能夠達到很好的冥想狀態?這也是我經常反覆追問自己的問題。我覺得,這些都是練習過程中盛開的花兒。練習瑜伽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加真實的活著,而非活在虛幻的泡沫里;為了能夠向別人更真誠的表達自己,而非隱藏在美麗面具的後面。最終,是為了能夠專註於心中所愛,活出生命的質量。

1.為了追求真實

起初我覺得,瑜伽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好身體、追求快樂和平和。而如今卻漸漸明白,如果把追求健康和快樂作為瑜伽的唯一目的,那其實也是假瑜伽,只是把瑜伽當成了一種逃避或是一種drug。真正的瑜伽,應該是完全的接納一切體驗,美好的和醜陋的,平和的與抓狂的,開心的和沮喪的。瑜伽的本質和目的,是去發現(see)和接納真實,不僅能享受健康和快樂,也能夠像享受快樂一般享受痛苦。正如在瑜伽體式中深呼吸接納那些疼痛一樣,我們沒法逃避生活中的那些痛苦,不如學著去享受這種體驗,去感謝上天給予我們的功課,去思考這些外部事件帶來痛苦到底意味著是自己內在何處出了問題,或者是哪些內在的需求在向外投射。正如瑜伽的疼痛反映著身體某部位的不通一樣。

真實是什麼?每天一個人來到瑜伽墊上,此刻只有我與我的身體,我的內心,其它什麼都沒有,這是一個非常真實的狀態。正如我們一無所有地來到世界上,離開時也什麼也帶不走一樣。當一切用來證明自我的外在事物和角色(例如工作,財富,名望,伴侶,好身材等)都失去時,我是誰?我還剩什麼?我會怎樣活下去?我能否依然讓自己感到健康快樂幸福充滿能量?能否依然能讓自己感受到愛與美?這就是瑜伽想讓我們看到的,逼我們去思考的:什麼才是我們真正的力量和根基。

"When the root is deep there is no reason to fear the wind."

追求真實,也是接納自己、他人和世界最真實的模樣,對自己絕對的徹底的誠實,與真實的自己建立連接。勇敢面對與接納那個並不完美的身體和內心,去大膽探索自己,發現自己其實有些方面沒那麼好,有些方面也沒那麼差。承認自己的內在真正的需要,承認自己會犯錯,承認自己有時可能只是活在幻想中。追求真實,也是為了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知道什麼能夠為自己帶來真正的快樂,而不是為了迎合外在的別人的看法而活著,不是為了那些在別人眼裡看起來很美、實際卻沒法給自己帶來真正快樂東西而活著。

2.為了能夠保持著警醒和覺知

為了看到真實,需要練習能時刻保持著警醒與覺知,擁有真正獨立思考的能力。這需要我們擁有大視野(perspective),即能夠從「小我」的習慣與情緒中抽離出來,站在高處去發現事物之間的連接和發展趨勢。當我們瑜伽體位法練得很好、擁有了健康和好身材時,當我們變得富有成功時,這些看起來美好的狀態其實非常容易讓我們陷入「dead brain」(慣性、死腦筋)或「guilded cage」(美麗牢籠)的慣性狀態中,而忽略了世界和生活背後的無常與實相我們需要經常對自己的身體,情緒與念頭保持覺知,挑戰自己的思維慣性和行為惰性,挑戰大腦內部的「建築結構」,不讓自己陷「dead brain」或看起來美好安全平穩的「guilded cage」之中。無論何時何地,都應當記得擁有perspective、保持open-minded,如此才能擁有真正的獨立思考和自由。

3、為了打開心,與真實的自己、他人、萬物連接

7月份參加了Mercedes Bahleda老師的Kirtan唱頌課,讓我感觸特別深。起初以為唱頌是一種performance,能夠唱出很美的梵文歌曲,讓觀眾覺得我很耀眼很棒;而上了課之後才明白,唱頌其實一種聽得見的冥想,是以一種謙卑並開放的姿態,用聲音的振動與觀眾進行sharing和connecting,把自己全部的愛與痛與所有人分享與連接。Kirtan的核心,就是徹底的真誠、打開心,讓自己的真情徹底流露,釋放自己真實的能量,把自己的感受與觀眾分享,感受其實每個人都是我們的一部分(內心的投射),我們之間並沒有隔閡,而本來就是彼此聯結的狀態。

我一直不夠自信,無論說話還是唱歌都是小聲小氣的,聲音怎麼也發不出來。於是,老師讓我用能充斥整個大教室去唱,要再大、更大聲的唱,有攻擊性的唱,打開心,釋放心中的力量,想像要與所有人分享內心深處的情感與觸動,並與每個同學保持長時間的目光交流,不要抗拒這種連接;感受自己聲音的振動與房間中所有的人與物品連接,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我內心的真實。豁出去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的聲音可以這麼大這麼洪亮;沒想到,原來自己一直唱不好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禁錮了自己的心,不敢大聲唱,不敢釋放內心的能量(不論好壞);不敢與人目光交流,是因為我害怕與別人連接,是因為我的內心深處有太多的防備,因為我始終在評判自己,並沒有徹底的接納真實的自己。

同樣,與他人連接,不是與自己想像中的對方連接,也不是與對方的面具連接,而是去與面具背後那個真實的、不完美的人連接,沒有評判,沒有控制,去傾聽真實的他人,去感同身受。徹底的卸下心防,打開心,流露真實。我最喜歡《脈輪全書》中的一句話:「愛並不是去獲得連接,而是在擴及一切生命的複雜關係網路里,看清楚我們已經是連接的。」也許,瑜伽的哲學中會強調很多「控制」,比如yama(持戒)、niyama(精進),比如三種bandha(收束),比如《瑜伽經》中提到的「瑜伽就是控制意識的波動」。但是瑜伽的「控制」並非抓住緊緊不放,而是放下;瑜伽的練習,無論是練體式還是冥想與唱頌,其實都是為了讓自己打開心,去接納自己,接納真實,接納變化,接納新的事物,讓一些成為原本的模樣,讓自己找回與真實的自己(身體、意識、心靈)、與真實的他人、與真實世界的連接。

4、為了專註於真愛,專註於當下

"Where your mind goes, energy flows. "

對於嚴格的瑜伽修行人而言,瑜伽練習最終追求的目標是Samadhi(三摩地,開悟)。而對於我們來說,通俗而言,瑜伽練習讓我們回歸真實,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最終還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加專註於心中所愛。將自己有限的時間、注意力和能量從無意義的散漫的事物中抽離出來,集中注入到真愛之中,那些我們發自內心真正熱愛的人與事物之中,提高生活的質量,讓生活變得更加專註與簡單。

專註一詞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真的非常難。最近一個月開始每天練冥想,可是想要心無旁騖地專註於呼吸本身,從一數到十個呼吸,哪怕數到五,都真的好難。

最終,還是專註於活在當下。沉浸在過去或未來,都是虛假的,也都是痛苦的來源。只有當下此刻,是最最真實的,是誰也奪不走的。感受此刻的溫度與濕度,空氣與皮膚的觸感,此刻的鳥叫風聲,此刻身邊的人的能量,此刻工作的細節,電腦屏前的一串數字,感受自己身體從頭到腳,由內而外的狀態,此刻內心的情緒,此刻自己呼吸的深淺與心跳的節奏。。。只是去感受,無論感受到的是什麼,都不去評判,不去追問。無論是什麼,我相信,都能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哪怕只一絲片刻的寧靜與美好。

「到底該怎麼練習瑜伽?」

這也是我一直思考在的問題,目前的所學所感讓我覺得,瑜伽練習最重要的是以下三點。

1、徹底的臣服於自己的身體。

總是有朋友問我,身體太僵硬擔心自己練不好瑜伽。我總是告訴他們,擔心會練不好的那都是假瑜伽。瑜伽不是去健身房瑜伽大課去和同學們比,不是去和朋友圈的高難度瑜伽體式去比,或以那個為目標。我認為,真正的瑜伽是完全的個性化的練習,與別人無關,不是和自己的身體死磕,而是一種可持續的、循序漸進的練習。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臣服於自己的身體,根據自己身體最真實的情況來練習,通過練習發現問題,缺力量就多練力量,缺柔韌就多補柔韌,最終為的是糾正失調的身體部位,讓身體每個部位的運動阻力都最小,最終達到所謂的「通」。

2、知易行難。堅持有規律的練習,哪怕每天只有5分鐘。

瑜伽的道理都很簡單,要做到卻沒那麼容易,需要帶著覺知,不斷的練習、反思、再練習。每周固定的幾天,最好固定每天的每一時間段(例如早晨或晚上)練習,這也是為自己的大腦和身體習慣重新編寫一段程序和反應模式。在熬夜、醉酒、失眠、生病以及生理期的日子裡,身體當然會累與困,但是我覺得哪怕只是5分鐘的靜坐與冥想,甚至是躺在墊子shavasana(大休息),也比不練強。因為既然決定了要練習,這就是對自己的一個承諾。另外,堅持的過程中,一定會有茫然、糾結、無聊、找不到意義和想要放棄。在第80天、150天甚至190天左右時,我都出現了連續一周左右的茫然、質疑、不想再堅持、想放棄的感覺。但漸漸發現,去體會這種茫然、質疑、想放棄的感覺,去享受這種狀態的波動,本身也是練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向這種波動臣服,徹底承認和接納自己的內心感受,並耐心等待。懂得了享受茫然與沮喪,也就更懂得享受每天練習帶給我們的點滴美好與幸福——小挑戰和小進步、健康和快樂。瑜伽的練習,永遠都沒有終點,沒有完成的狀態,永遠都會有下一個挑戰,這也是練習的意義與快樂所在。練習的過程,原本就是目的。

帕坦伽利《瑜伽經》1.12:瑜伽的狀態, 是在長期和努力勤奮地練習 (abhyasa) 但卻不執著於結果(vairagya) 的情況下才會到來。

3、瑜伽練習,並非始於站在墊子上的那一刻,而是始於睜開眼的那一瞬間。

墊子上的體式即使練得再好,也不能保證墊子下的自己在其它方面會變得更好。墊子下的練習,遠比墊子上的練要重要得多。瑜伽練習的方式很多,可以練習體位法,但也不一定非要通過身體。工作、閱讀、唱歌,跑步,藝術創作、吃飯、遛狗、帶娃,都可以是練習瑜伽的方式,核心是專註於當下,專註於此刻的練習本身,不斷的練習再練習,打開心,讓內在的東西從心中自然流出、去與別人、與世界連接。把瑜伽的精神帶到墊下,在工作和生活中,時刻保持著對自己的身體、情緒、念頭的覺知,永遠對自己徹底的誠實,不把無常視為永恆,認真的活在當下……練習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活出更加真實的自己、為了生活能夠變得更加專註、簡單,以及獲得由之而來的喜悅和平靜。

「Not to mourn for the past, nor to worry about the future, but to live the present moment wisely and earnestly. 」

瑜伽就是,智慧地,真誠地,活在當下。

-END-

【延伸閱讀】:

  • 如何從零開始練瑜伽?怎樣在家自己練瑜伽?
  • 如何堅持每天練瑜伽?堅持100天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原文來自個人公眾號:小毛女的瑜伽實驗室(ID:iloveyogalab)

內容原創,歡迎轉發,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感謝閱讀! Namaste!

weixin.qq.com/r/pTkNFa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人生最大遺憾莫過於錯誤地堅持不該堅持的, 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

TAG:瑜伽 | 瑜伽學習 | 有效堅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