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之3 超級周期要結束了嗎?

註:

因為對經濟和金融周期感興趣,去年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專門讀了一系列書和報告,結合個人的思考感觸,整理了幾篇幾筆記,記錄在此,行文粗糙,不拘小節了,僅共個人間學習和討論之用。

書目附在文章之後,分享給有興趣的小夥伴。

文中圖片都來自網路搜索,有個別圖片不知來源,如有侵權,請通知我刪除。

文中內容屬於未經精細驗證的理論探討,不能當做投資依據。

如果現在距離本個超級周期的起點1933年已經過去了83年,目前處在第三個康波的後半段的開始,商品價格已經從高點回落到一個相對高位的平台上,預期會開始劇烈的震蕩,這個時期有可能維持10-20年, 期間以崩盤通縮、持續滯脹、大通縮或通脹導致戰爭這三種狀態終於迎來技術革新。由於這10-20年,決定著我們後半生的生活軌跡,所以有必要仔細想一想,各種大概率的發展路徑下,可以如何保護自己的財產和財務安全,度過動蕩,享受新周期的繁榮。

目前是否處於超級周期的尾部,並不確定,如果近10-20年另一種貨幣、類貨幣、或者一攬子貨幣如SDR,取代美元成為超級貨幣,那麼可以確認又一個超級周期結束了。上一次英鎊和美元地位的交換,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下一次超級貨幣地位改變,會以什麼樣的方式,還不知道。

1970年代美元脫離黃金之後,康波周期的形態被改變了,之前的三個康波都以V型底為界線,其後的兩次康波底,都是高位回落後,在一個相對高的類平台箱體里震蕩,直到開始新的上漲趨勢。且之前的康波頂和底基本在平齊位置,之後的康波頂和底都屢創新高。

先看一下上一輪超級周期的結束:

1907年美國經濟危機,各項工業產值有30%左右的同比下降,1907-1910年股市下跌50%,1910年銀行違約率升至歷史高點之一。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各國陷入戰後負債,美國成為最大債權人,其後的1920-1929年經歷了繁榮的十年,投機狂熱,到1929年9月美國股票崩盤前夕,大量的股票多單都加了3倍槓桿。

1930年美國通過新關稅法案,通過了平均40%的關稅;作為回應,其他25個國家陸續推出報復性貿易保護政策,導致美國出口量驟減了50%。這一事件確認了大蕭條的下行趨勢;

1930-1932年,股市下跌90%,GNP最大跌幅接近或超過50%;國家財富總金額下降30%;人均收入下降50%;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失業非常普遍,尤其是年輕人中失業高企;人口增速、結婚率和離婚率都下降;

1933-1934年,約有130人死於飢餓;

1933年,總統換屆,羅斯福替代胡佛,推出羅斯福新政,其後政府逐漸深度介入經濟領域,財政投資和救助面擴大,公共設施建設領域一度主要由國有機構投資。

1936-1937年,在政府干預下,失業得到緩解的時期,工會運動頻發,通過工人靜坐罷工,工會組織獲得了政治影響力,但同時工會領袖與黑社會關係密切;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引發的國防需求來事拉動就業;

1940年過後,城市新增人口提速,城市住房相對短缺;

1941年,大蕭條結束。

十年的大蕭條期間,禁酒令放開;香煙銷量、廉價午餐、小遊戲消費銷量增長,收音機、加油站數量沒有明顯減少;應用化工、醫藥等科技取得多項進展。

2011年以來,可以看做是本次超級周期的後半段,第一個房地產周期的頂點出現在2007年,隨後在2011年出現了第一個商品頂點,2009-2013年以來發達國家房價和大宗商品價格都出現了一個小拐點,以後的10-20年的時間,足夠走完一個房地產周期,房價和商品會出現新高嗎,還是維持高位震蕩,亦或就此經歷可以和1929年匹配的巨幅崩盤,還不知道。

無論如何中國在2017年十九大之前很可能經歷一次固定資產投資周期下行帶動的資產下跌(在十九大以前大規模財政刺激受到政治局面限制),是否會觸發房價在距離上一次頂點10年左右的時點上走出下行趨勢,值得密切的關注。

看一下這一輪超級周期的進度:

2007年,美國股市、樓市崩盤;

2007年,中國股市進入衰退正反饋;

2007-2010年間,中國的房地產綜合景氣指數開始向下趨勢;

2010年,隨著信貸刺激下的股市反彈結束,大宗商品進入衰退正反饋;

2012年,黃金滯後於大宗商品,進入衰退正反饋;

2013年起,以上各項資產都已經陸續進入衰退臨界態;

2015年初,A股經歷了一輪底部起量,但沒有衝出衰退臨界態,可以說是由於改革的中斷而夭折;

2015年-2016年,房地產綜合景氣指數低位反彈,但沒有衝出臨界態,一線房價已經處在歷史高位,進入增長臨界態;

2005年以來,中國債券指數長牛至今,並沒有出現明顯衰退階段,只有增長正反饋和增長臨界態交替向上。

距離下一個1929還有多遠?

如果現有的供應體系不能在需求維持的條件下劇烈減少,或者說不發生地區戰亂,那麼我們距離一次大規模的資產價格動蕩的距離可能不遠;

即便發生地區混亂,如果體制上的、技術上無法發生劇烈變革,使得單位產出的能耗下降,那麼全球經濟仍然無法走出臨界態,動蕩似乎終究不可避免,直至全球經濟結構發生了質變。

軍備競賽中,以及為了緩解蕭條進行的財政投資中,核聚變、智能化技術和信息基礎設施都有可能獲得更多重視。

---------------------------------------------------------------------------------------------------------------------------

書目: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 Yuval Noah Harari;

人口原理 馬爾薩斯;

大自然如何工作 自組織臨界性的科學 帕 巴克;

歷史的教訓 the lessons of history 杜蘭特夫婦;

經濟發展理論 熊彼特;

世界經濟史 蕭國亮;

牛津通俗讀本 全球經濟史 羅伯特 C 艾倫;

資本全球化:一部國際貨幣體系史 埃森格林;

金融危機簡史:2000年來的投機、狂熱與崩潰;

這一次不一樣:八百年金融危機史 萊因哈特與羅格夫;

終局:看懂全球債務危機 莫爾丁;

繁榮的背後:解讀現代世界的經濟大增長 伯恩斯坦;

逃不開的經濟周期 拉斯 特維德;

大國經濟區的興衰與貨幣國際化戰略 牛凱龍;

全球格局下的中國油氣資源安全 北京師範大學;

中國:下一個日本 王國培;

商業周刊:未來之國印度;

掘金印度 薩拉奧吉;

巨富:全球超級新貴的崛起及其他人的沒落 弗里蘭;

新民說 公天下:多中心治理與雙主體法權 吳稼祥;

周金濤關於周期套嵌研究的一系列報告(向他致敬)。


推薦閱讀:

未來三年最好的投資機會

TAG:金融危機 | 經濟周期 | 個人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