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產看齊,禾多科技推出國內首個L3.5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去年 11 月,成立僅三個月的禾多科技(HoloMatic)對外發布軒轅平台——定位為自動駕駛的「四肢」(車身)和「眼睛」(感測器)。

當時,禾多科技創始人兼 CEO 倪凱博士用「國內首個橫跨軟硬體領域自動駕駛研發平台」來形容這個新產品,希望幫助自動駕駛研發單位少走彎路,與同行共享有效的解決方案。

隨後他對雷鋒網透露,「明年初還會發布與『大腦』相關的產品。」

如今這個與「大腦」相關的新里程碑在今天( 2 月 9 號)正式對外宣布:禾多科技研發出國內首個 Level 3.5 級別自動駕駛結構化道路解決方案,並成功完成道路測試。

*倪凱親自出鏡,向外界展示禾多最新研發成果

在上圖中,一輛外觀與普通汽車無異的自動駕駛原型車高速行駛在車流中。

在這個過程中,開啟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解放了「駕駛員」倪凱的手腳和眼睛,他坐在駕駛座上,期間接聽了一個視頻電話並回復了一封電子郵件。

這輛原型車在高速公路行駛過程中自主完成了轉向、變速、超車等一系列操作,最終在禾多科技的公司門口穩穩停了下來。

從 Level 4 「降維」到 Level 3.5:聚焦兩大落地場景

*按照 SAE(美國汽車工程學會)的劃分,自動駕駛分為五個等級

與絕大多數自動駕駛公司不同,禾多科技從創業之初就另闢蹊徑,從 Level 3.5 級別切入,打造基於人工智慧技術和汽車工業技術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在倪凱看來,SAE 所劃分的是自動駕駛等級定義而非產品定義。

從產品角度看,Level 3 並沒有回答如下問題:用戶接管的頻率高低是怎樣的?留給用戶的接管時間是多少?如何有效提高用戶的接管成功率?如何保持用戶儘可能在一個可接管狀態?當用戶無法接管時,系統有沒有辦法處理這樣緊急的情況?

倪凱認為,Level 3 階段標準要求人類在緊急情況下接管車輛,但並沒有對接管的頻率、系統本身的冗餘、緊急情況下的處理能力等作出具體的規範。用戶被頻繁要求接管駕駛任務,這樣的系統既不安全,對用戶也不夠友好。

Level 4 級別的自動駕駛雖然能夠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但由於技術和成本(如目前售價昂貴的多線束激光雷達)的制約,離大規模產品化還需要更多時間,而且這也並非汽車消費者的剛需。

基於這樣的邏輯,倪凱找到的切入點是研發一個準 Level 4 級別的系統,但在產品中降維為 Level 3 系統來使用——這被定義為 Level 3.5 級的解決方案。

它在特定場景下擁有自動駕駛能力,且具備緊急情況處理的模塊,並且降低了系統請求接管的頻率,從而使用戶獲得更接近於 Level 4 的體驗,同時確保安全性。禾多科技認為,這才是真正從用戶角度出發打造的好產品。

據雷鋒網了解,這套方案主要聚焦兩大落地場景:

一是結構化道路,即高速公路、環路和封閉道路等有明顯車道線及其它人工標記的行車道路;

二是代客泊車,實現車輛自行完成停車到召喚的全流程,無需人工操作。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向量產看齊

禾多科技此前曾強調:Level 3.5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直接向量產看齊。那麼,一套向量產看齊的自動駕駛系統究竟有哪些特點?

首先是體驗上,系統降維使用了部分 Level 4 技術,可以實現覆蓋完整高速場景,能上下匝道、自主變道,全程無需駕駛員介入操作。

*圖為原型車感測器感知到的周圍環境

在禾多科技對外發布的路測視頻中:車輛在高速公路路況下自動駕駛過程中,系統沒有對坐在駕駛座的倪凱提出接管要求。

期間,車輛在高速行駛過程中遭遇前車逆行掉頭的極端場景,系統迅速和準確進行了判斷和處理,並及時採取了應對措施。

*原型車與普通車無異,車身周圍安裝了 6 個四線激光雷達,前擋處有 3 個攝像頭,毫米波雷達也嵌入了車身。

其次,在車輛外觀和使用空間上,這套方案讓自動駕駛更接近於量產。

禾多用於測試的自動駕駛原型車,車頂已經沒有厚重支架和多線束激光雷達,外觀與普通量產車無異。汽車的後備箱並沒有塞滿被業界詬病的車載電腦或是雜亂線束,而是更加整潔和乾淨。這提現了禾多團隊對汽車工業的理解和優秀的車輛集成能力。

至於為什麼能做到這樣出色的效果,禾多科技表示:「得益於在技術上的創新。」

首先,捨棄了目前難量產的多線束激光雷達方案,放棄了多線束帶來的現成易用的感知和定位方案,換來的是整套系統的可量產性和車輛外觀的全新突破。

其次,拋棄了高精度組合慣導和實時差分定位方案,計算平台選用了接近量產的嵌入式平台,不再使用高功耗的圖形處理器來提高演算法處理速度。

第三,從產品落地應用成本方面,禾多科技將目標鎖定在為汽車廠商提供一套本土化、低成本且聚焦具體應用場景的自動駕駛「交鑰匙」解決方案(Turnkey Solution)。

儘管禾多科技沒有透露這套封裝解決方案的具體成本,但表示:「已經比行業平均水平低出數倍,預計在未來 3 到 5 年內,總體成本有望控制在萬元級並實現量產。」

倪凱希望利用這套方案加快推動自動駕駛在消費端的落地和普及,「讓大眾都能買得起自動駕駛汽車。」

成立半年,勢頭正猛

自從去年 8 月正式對外亮相後,短短半年,倪凱創辦的禾多科技發展勢頭迅速。

2017 年 10 月,宣布完成千萬美元級別的天使輪融資,由 IDG 資本和四維圖新領投,知行科技和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參與跟投。

在宣布融資後不久,與四維圖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高精度地圖數據採集和眾包模式、雲端數據處理等方向正在進行合作研發。

2017 年 11 月,宣布開放「軒轅」自動駕駛研發平台,聚焦中國特色的駕駛場景,致力從軟體到硬體的全棧開發,為自動駕駛提供「四肢和眼睛」,加速國內自動駕駛行業的研發進程。

今年 2 月,宣布研發出國內首個 Level 3.5 級別自動駕駛結構化道路解決方案,並成功完成道路測試。

有了清晰的產品定位、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各路資本的加持,倪凱帶領下的這家初創公司,未來能在自動駕駛這條充滿想像力的賽道上創造新的「中國速度」嗎?

Level 3.5 級自動駕駛或許是其中一個答案。

雷鋒網推薦閱讀:

首發 | 倪凱新動向曝光:創辦禾多科技,首推Level 3.5自動駕駛方案

對話倪凱:解密禾多科技面向量產的L3.5自動駕駛技術

「緋聞」過後,禾多科技和四維圖新找到了最佳的戰略契合點

P.S.:看遍這一年中國與全球智能駕駛領域的技術前沿與商業探索,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 新智駕年度推薦:

1.《中美智能駕駛白皮書》,精選中美兩地100家技術公司的一手調研報告:

http://https://www.leiphone.com/specialEdition/svWhitePaper

2.《中美智能駕駛8講》,中美兩地18位講者,8講看懂中美自動駕駛的關鍵公司、關鍵技術和關鍵人物:

leiphone.com/specialEdi

3. 《低速自動駕駛 | 專題培訓》,從低速自動駕駛發展史到台灣、北京、深圳的試驗試運營經驗,從核心大腦設計到產品化思路,10小時+在線課程:

mooc.ai/course/394

4. 《智能駕駛第一課 | 入門培訓》,全面講解智能駕駛的入門培訓課程,10家國內與矽谷技術公司,12位智能駕駛一線講師,從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怎樣商業化、到技術架構詳解:

mooc.ai/course/118

推薦閱讀:

對於自動駕駛行業的未來,你怎麼看?
滴滴在公開道路上測試無人駕駛汽車:用觀致5改裝
《無人駕駛(Driverless: Intelligent Cars and the Road Ahead)》 讀書筆記
激光雷達:谷歌Uber曾為此打得不可開交,馬斯克卻說它是無人車的拐杖
半導體行業資料整理:汽車電子篇(1)—AD與ADAS

TAG:自動駕駛 | 無人駕駛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