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關於環保民間組織的九件小事

2017年,和每一個過去的年份一樣,有醜惡的事情發生,但也有一些人和事發出光亮,

各行各業都有人總結,排個10大什麼的,我也想在此記錄一下,過去的一年裡那些值得記住的關於環保民間組織的小事情。

因為樣本有限,我沒有採用計分方式,而是通過案例以及相關影響力的比較,對過去的2017年里環保NGO的表現以及相關的事件做個選擇性回顧,既不官方,也不權威,也沒打算面面俱到,10個甚至都沒湊齊,權當自娛自樂,給環保草民的世界再增加一點微弱的發聲吧。

一:「華北滲坑」事件:

4月19日,民間組織重慶兩江志願服務發展中心對華北地區的工業廢水滲坑進行了舉報並通過微信公眾號曝光,引起很大反響, 雖然微信文章不幸被和諧,但環保部也很罕見的快速接招,到了現場並作出了處理。

此次曝光讓一些陳年滲坑終於得到了處理,按照中國慣例,其他地區也開始嚴查滲坑,讓沒看到的滲坑被發現,沒錢治理的有理由申請資金,確實是好事。

此次事件前期的傳播都只是由民間組織的微信公眾號自媒體傳播,卻實現了爆炸性的擴散,某種程度上是由於「華北」,「雄安」這些關鍵詞,以及震撼的航拍圖片, 但也讓人看到了這個自媒體時代的很多種可能, 民間組織的無力感或許可以得到一些緩解。

二:「常州毒地」公益訴訟一審敗訴,公益組織承擔巨額受理費。

2017年1月25日,江蘇省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提起訴訟的兩個環保公益組織自然之友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敗訴,並承擔189.18萬元的案件受理費。

此次事件引起了較多的公眾關注,原來做好事不僅沒有收益,還要承擔巨額受理費,但也算是給了公益組織澆了一盆及時的冷水,公益訴訟仍然是環保組織手中最強的一件武器,但法律不會因為你動機正義就一定判你贏。 之後的案例操作相信會更有策略和更注意保護自己的權益。

當然這個判決在條文細節上還有一些值得深究的地方,兩原告也提起了上訴,期待後續的進展。

三:環保部聯合民政部發布了《關於加強對環保社會組織引導發展和規範管理的指導意見》

1月26日,環保部聯合民政部發布了《關於加強對環保社會組織引導發展和規範管理的指導意見》。 關鍵詞如下:高度重視;培育發展,引領扶持;依法管理,加強指導。

在中國從事民間組織工作,如何協調與政府的關係是個重要的課題。不能走的太近,但也不能走的太遠,但無論拿捏著何種尺度,知己知彼是必須的。

四:九江鎘大米事件

11月,中國無毒地的環保志願者對江西九江港口鎮的稻穀樣本做了取樣檢測,結果顯示鎘超標,之後通過舉報,媒體報道引起了較大的反響。之後的處理也算給力,不僅有多人被問責,作為污染源的礦業公司也被停產,礦區啟動了永久性閉礦程序。

鎘米並不是一個新話題,在多個地方如湖南,江西,廣西,廣東等地都曾經出現過類似案例,當污染已經來到了餐桌之上,你又能往哪裡避呢?

農用土壤的污染狀況至今仍然並不明晰,目前正在開展的各地土壤狀況詳查也許可以得到更全面的數據,但污染不等人,已經被污染的土地的修復同樣是耗時耗力的工作,希望這個領域的工作得到更多的重視, 我們可是舌尖上的中國啊。

五:污染轉移,沙漠成為排污場?

2014騰格里沙漠的巨型排污池污染的震撼畫面猶在眼前,2017年8月,涉及到的8家排污企業更是通過公益訴訟的判決,承擔了5.69億元的巨額處罰,創下了公益訴訟額的處罰記錄。

但天價的處罰仍然沒有震懾到所有的企業。2017年經由民間組織的舉報,又有幾起沙漠污染事件浮出水面,例如自然之友舉報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廢水直排,廣州綠網舉報柴達木沙漠尾礦直排。

用一句貴國政府喜歡用的表達方式,沙漠不是法外之地。 非常不希望這些原本應該美麗的沙漠,卻是因為這些污染事件而被世人所關注。

六:蘭州中鋁危廢掩埋事件

2017年9月到12月,某環保組織經實地調查,舉報了蘭州中鋁違規處理幾千噸危險廢物-廢陰極炭塊的事件。這些炭塊中含有的氟和氰等成分,會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長期的危害。

事件曝光後,也很快得到了處理,該罰的罰,該關的關,算是有了一個說的過去的交代。

但由此次事件暴露出的危廢監管的漏洞短時間內卻是難以補上的,相比於更受大眾關注的空氣,水的污染而言,危險廢物的違規違法處置的狀況並未為大眾所熟知,但實際的狀況是觸目驚心的。期待在此領域更透明的信息披露和更健全的管理模式。

七:IPE發布年度重點城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PITI評價結果

2017年9月,IPE(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再次聯合NRDC發布了PITI年度評價結果,這是該組織連續第8年對全國的污染源監管信息的公開情況進行評價。凡事都貴在堅持,這一評價榜單接連多年的發布,影響力也在逐步的提升,對各地環保部門的工作也形成了很好的互動。同時作為一個基礎數據基礎,對其它組織開展工作提供了支持,很有意義。

八:廣州綠網發布年度飲用水源地水質的匯總報告

2017年年初,廣州綠網環境保護服務中心發布了16年度的全國飲用水源地水質匯總報告。2016年是各地首次開始系統性的公開水源地水質的第一年,所以這次的匯總報告受到了普遍的關注。

在全部的1333處水源地中,分布在24個省份的98處水源地在2016年出現過超標,其中甚至有16個水源地全年超標;在某些地區的水源地中,還出現了毒性嚴重的重金屬污染。總體水質情況並不樂觀,其中地下水水源地的污染情況更加嚴重。

飲用水是關係到民眾健康的大事,而數據的公開是實現健全管理的前提,未來的時間,仍然需要更充分透明的信息公開。

九:民間環保人士免費任職企業,負責環境排放改善

2017年 1月,北京環友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理事長李力與湖北楚源高新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一份聘用協議,協議中,李力將擔任該公司「副總經理」一職,全權負責公司清潔生產、綠色發展工作,推動公司環境合規深度整改,聘期3年,年薪酬僅為1元。

大型污染企業上市未果,需求環保組織幫助,之後便有個這麼一個有趣的嘗試。 目前這個互動鏈條里有企業,有環保民間組織,有政府,也許再加一個商業化運營的環保顧問公司,會更好一些。


推薦閱讀:

TAG:環境污染 | 民間公益組織 | 環保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