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學史(3)——巴門尼德、芝諾

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都在變化著」,但是與之相反,埃利亞學派則宣稱:「沒有事物是變化的。」咦?埃利亞學派是什麼呢?怎麼會如此大膽?

「埃利亞學派」得名於其實際創始人巴門尼德所在的城邦,它位於義大利南部的希臘殖民地。這個學派可分為三個階段,最初,色諾芬(Xenophanes)以神學形式陳述其基本思想,然後巴門尼德發展出了本體論並完成了體系,最後是他的學生芝諾和麥里梭(Melissus)的辯護。我們只講巴門尼德和芝諾。

******這裡需要解釋下「本體論」這個概念。哲學史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階段:本體論(ontology,古希臘至中世紀)、認識論(epistemology,近代至19世紀)和語言學(20世紀)。它們有著不同的研究主題:

本體論:「是」、「存在」、「變化」、「實體」、「本原」等。

認識論:「真理」、「知識」、「信仰」、「判斷」、「懷疑」等。

語言學:「意義」、「語言」、「解釋」、「符號」等。

注意,這裡所謂的「語言學」並不是指以語言為研究對象的科學——「語言學」。

Parmenides(約前515—前5世紀中葉後)

巴門尼德對赫拉克利特的論斷提出了質疑:變化是如何可能的?一個東西怎麼能既 (是/存在) 又不 (是/存在) 呢?人是如何思考到這種矛盾的呢?

******這裡又需要解釋一下系動詞的問題。在各種西方語言中,都有這樣一個詞:古希臘語的ε?μ?,拉丁語的esse,英語的be,德語的sein,法語的être等。它們一般會有四種意義:

1.存在。Di sunt.(拉丁語)上帝存在。

2.等同於,是。Plato is the author of The Repulic.(英語)柏拉圖是《理想國》的作者。這句話反過來說也沒有問題。

3.屬於,是。Parmenides war ein gro?er Philosoph.(德語)巴門尼德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這句話不可以反過來說成「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是巴門尼德。」

4.連接本體和屬性,是。La chatte est très mignonne.(法語)這隻母貓很可愛。「可愛」是「貓」具有的性質。

漢語、日語中則沒有這樣的詞,翻譯很困難,故一般表示為(是/存在)或(だ、ある、いる)。esse一詞在某些情況下會引起爭論。例如,我們說 Lin Daiyu puella mollis est.(林黛玉是個多愁善感的姑娘),這似乎隱含著,林黛玉是存在的。這個問題在語言哲學裡有進一步的探討。

到此為止,現在我們回到巴門尼德,他最重要的概念便是「存在」。

1.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

巴門尼德做出了這樣的論斷:不存在的東西是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被言說、被思維的,因為一切思想總是和存在著的東西有關聯。

這樣的話,當我們談及「林黛玉」時,林黛玉就必定存在;當我們研究一個已去世的人(比如克爾凱郭爾)的思想時,他也必定還存在。

2.變化在邏輯上是不可能的

假設存在者可以變化,那這變化要麼是產生(從「非存在」到「存在」),要麼是消失(從「存在」到「非存在」)。顯然,這兩種變化都預設了「非存在」,而上一條已經表明,「非存在」是不可能被思維到的,所以就推出了矛盾。因此,變化在邏輯上是不可能的。它要麼永遠存在,要麼根本不存在。

3.真理/意見、理性/感覺

巴門尼德表明,根據理性、邏輯,世界是不變的、靜止的;感覺則不同,它告訴我們,世界是多樣的、變化著的。前者是真理,後者只是關於假相或幻覺的意見(opinion)。他認為,凡人什麼都不明白,他們常說的「產生、消滅」,「是、不是」,位置和色彩的變化等,都只不過是空洞的詞語。

4.「存在」的性質

巴門尼德寫道:「存在者不是產生出來的,也不能消滅,因為它是完全的,不動的,無止境的。它既不是過去存在,也不是將來存在,因為它整個在現在,是個連續的一。」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簡直瘋了,不可救藥了。他的思路完全依賴於邏輯,任何感覺的證據都無法使他動搖。可以認為他是理性主義和邏輯的先驅。

Zeno(約前490—前430)

芝諾試圖通過揭示對立學說——變化是可能的——的荒謬性來捍衛埃利亞學派。這裡選取了他的兩個論證:

1.飛矢不動

空中飛行的箭,在任何一個霎時,都是靜止不動的。

2.阿基里斯(Achilles,希臘神話中善跑的英雄)與烏龜

如下圖所示,阿基里斯的速度是烏龜的十倍,但是他卻追不上烏龜。因為每當他跑過距離a,烏龜就在原來位置上向前爬了0.1a,他再追上這0.1a距離時,烏龜又往前爬了0.01a......所以他永遠都追不上烏龜。

顯然,這兩個論證都假定時間是無限可分的,而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都將時間看作是連顯然,這兩個論證都假定時間是無限可分的,而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都將時間看作是連續的。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weixin.qq.com/r/VymVjV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世界哲學史(4)——古印度思想

TAG:哲學 | 哲學入門 | 西方哲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