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冬季續航短,怎麼辦?

電動汽車冬季續航短,跑不了多遠,「油門」踩下去沒勁兒,站在一個動力電池包技術人的角度看,我可以一臉真誠的說「這都是正常反應」,然後收穫一波№☆&@……好吧,即使這就是真相,但一個負責任的態度是,有沒有辦法做的更好。於是,搜腸刮肚,翻箱倒櫃,希望能對讀者有一點小小的幫助。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1 先說為什麼冬天續航就不行了

現在市面上的電動汽車,絕大部分都是鋰電池的,那麼就先扒一扒,冬天的鋰電池怎麼了。

還得先從原理說起。電動汽車上使用的主要鋰電池類型,磷酸鐵鋰、三元鋰和錳酸鋰三種主流的鋰電池,負極石墨材料為主。他們的基本反映原理是近似的,都是「搖椅式」電化學儲能過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鋰電池放電過程

如上圖所示。在充電過程中,由於電池外加端電壓的作用,正極集流體附近的電子在電場驅動下向負極運動,到達負極後,與負極材料中的鋰離子結合,形成局部電中性存放在石墨間隙中;消耗了部分鋰離子的負極表面,鋰離子濃度變低,正極與負極之間形成離子濃度差。在濃差驅動下,正極材料中的鋰離子從材料內部向正極表面運動,並沿著電解質,穿過隔膜,來到負極表面;進一步在電勢驅動作用下,穿過SEI膜,向負極材料深處擴散,與從外電路過來的電子相遇,局部顯示電中性滯留在負極材料內部。放電過程則剛好相反,包含負載的迴路閉合後,放電過程開始於電子從負極集流體流出,通過外電路到達正極;終於鋰離子嵌入正極材料,與外電路過來的電子結合。

負極石墨為層狀結構,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的方式,在不同類型的鋰離子中沒有太大差異。不同正極材料,其晶格結構存在不同,充放電過程中的鋰離子擴散進出,過程略有不同。

電化學過程的阻力和動力

阻力,從前節文字描述的電化學過程可以看到,放電過程中,鋰離子想要從負極來到正極,需要在一些動力的驅動下克服一些阻力才能實現。這些阻力包括,從負極結構中擴散出來要克服負極SEI膜阻抗;沿著電解液擴散需要克服電解液傳導阻抗;穿越正負極之間的隔膜,需要克服隔膜阻抗;從電解液進入正極,需要克服正極SEI膜(這個膜的結構不是特別明顯)和材料內部擴散阻抗。

那麼鋰離子克服這些阻力的動力哪裡來?一方面來自於正負極材料電勢差,正極材料與負極材料的勢能差越大,電池表現出來的開路電壓越高,電池存儲的能量也就越多,這個屬性也是電池能夠放電的基本動力;另一方面,電解液中不同位置離子濃度的不同,驅動離子從高濃度位置向低濃度位置運動,所謂濃差驅動。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低溫對電化學過程的影響

這樣看來,只要我們明確,低溫是怎樣影響這些阻力和動力的,就能理解低溫對鋰電池性能的影響是怎麼起作用的。

正極材料活性物質,溫度越低,其活性越差,對外表現出電勢降低;正極鋰離子在材料內部通道中的擴散越困難,表現出阻抗增加;

負極表面的SEI膜,是電解液與負極材料初次接觸時候形成的一層鈍化膜,它的存在保護了負極材料不會被電解液進一步腐蝕,同時又能允許鋰離子進入和脫出。當溫度降低,鋰離子通過SEI膜也變得困難,表現為阻抗增加;

電解液的活性,在低溫下同樣變差,離子在電解液中的擴散能力降低。帶電離子的移動速率,宏觀上的表現就是電流值的大小。回想一下電流的定義:單位時間流過導體任意截面的電量。聯繫到電荷移動速率與電流的關係,低溫使得電解液通過電流的能力降低了。而對電荷移動的阻礙,則表現為迴路阻抗。溫度下降,電解液阻抗上升。

整體上看,在鋰電池這個體系里,電荷移動的不順暢,既表現為電勢降低,同時又表現為阻抗升高。電勢或者說電池的開路電壓,在一定溫度下,與電池內部容納的能量有明確的對應關係,那麼電勢下降顯示了電池內電能的減少。

到這裡,用一句話表述為什麼低溫下,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少了?宏觀上,因為低溫使得鋰電池的可用容量變小了,同時內阻變大了;微觀上,低溫一方面降低了鋰電池活性物質放電的勢能,另一方面提高了系統放電阻力。可用電量減小,行駛里程必然會減少,而電池內阻的增加,又將一部分可用的電能直接轉化成歐姆熱浪費掉了。兩方面因素綜合到一起,續駛里程必然明顯減小。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2 是否有辦法提高冬季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

從前面的內容可以了解到,低溫給電池帶來的種種變化。怎樣解決呢?還是得從溫度入手。

一個,可以稱為「恆溫車庫」方案吧。要求車輛長期停放的環境溫度不能過低,因為經歷一宿十來個小時,電池內部溫度基本可以與環境溫度持平。如果放在冬天的戶外,續航肯定受影響。不過這只是一個不是建議的建議……

另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是預熱,就是起動之前,先給電池加熱。當然,你的車需要具備電池加熱功能才行。有數據顯示,一個預熱措施可以帶來如下水準的里程提升:環境溫度零下20℃,無預熱,直接起動行駛,續駛里程是常溫里程的60%左右;採用預熱方案,續駛里程提高到常溫里程的90%。

這裡的預熱,專門指在汽車起動之前,利用動力電池以外的其他電源給電池包加熱,溫度達到15℃以後,車輛可以進入行駛狀態。如果把動力電池自身作為電源,微小電流自加熱,除了消耗電量以外,還會帶來對電池本身壽命的傷害,是一種不太合理的加熱方式。

如果恆溫車庫或者預熱兩個方式都做不到,而你所在地區的溫度也只是在0℃左右,那麼退而求其次,你可以採取先小功率低速行駛一段時間,讓電池小電流放電行駛的同時給自己加熱。當電池溫度超過15℃以後,就可以正常行駛了。

如果沒有任何保溫、預熱的條件,又家在東北,建議冬天就別開電動汽車了,眼前實在沒有太好的辦法提供給你。等真正的低溫電池出現了,零下40℃也能直接抗住了,到時候再考慮不遲。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3 鋰電池低溫充放電的危害

低溫工作對於鋰電池的傷害非常大,不到不得已的情形,最好不要低溫運行,包括放電和充電。即使你不在意續駛里程。

低溫放電,低溫下的鋰電池,電解液導電能力變差,如果給電池施加大負載,鋰離子被強行拉出負極層狀結構,另一側又有大量的鋰離子需要快速嵌入正極材料。這會造成對正負極材料結構的損壞,進而使得一部分可用容量永久損失。

低溫充電的危害更大,是引起負極鋰金屬枝晶生長的一大原因。低溫下給鋰電池按照正常條件充電,由於鋰離子在電池內部的移動能力變差,出現大量離子堆積到負極表面等待嵌入的情形。離子過多,一部分來不及嵌入就以單質的形式沉積在負極表面。一波一波的離子堆積到一起,鋰枝晶逐漸生長,可能刺破電池隔膜,造成正負極短路。有研究表明,經歷過低溫充電的電池,發生熱失控的幾率增大數倍,其主要影響因素就是低溫充電積累下來的鋰金屬沉積,更活潑,更容易發生劇烈反應。

4 低溫鋰電池技術

天然適合低溫條件工作的電極材質,當數鈦酸鋰,可以實現零下40攝氏度正常工作。鈦酸鋰做負極材料,一方面它沒有SEI膜,鋰離子嵌入通道是三維結構,使得其低溫下離子運動的困難程度不會明顯升高;另一方面,離子的嵌入和脫出不會帶來體積變化所謂零應變材料,這使得它在低溫條件下結構不容易受到破壞。但鈦酸鋰材料有他繞不開的缺陷,能量密度低,只有175mAh/g。

除了尋找天然適應低溫的材料以外,另一個技術路線是利用輔助材料,提高現有正負極材料和電解質的耐低溫性能。比如,在電解質中添加助劑。有的助劑可以提高負極與電解質之間的界面穩定性,以提高低溫耐受能力;有的助劑可以提高電解液的低溫導電能力,進而提高低溫工作能力。低溫電池技術,還在發展過程中,沒有達到大規模商用的水平。瓶頸主要在於穩定性問題和成本問題。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最後,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動力電池的可用電量是決定性因素,但其他的一些方面也不應完全忽略。一個是車輛運行工況對電能消耗率的影響,通俗講就是開車的手法。頻繁加減速,是最耗電的方式。保持中高檔次的勻速運行,是最省力省電的開法。有車主抱怨承諾的續航里程虛高,實際差的太遠。暫且不提商家誠信度的影響,只從技術角度考慮,如果廠家按照一個60km/h勻速標定出來的續航,跟實車在車流中走走停停,二者的差距必定會很大。另一個方面就是制動能量回饋,能量回饋是電動汽車的一個亮點,但也不是所有情形的制動能量都能得到回收,如果簡單講,需要車輛速度不是太高或者太低,制動不能太緊急。

(圖片來自互聯網公開資料)

推薦閱讀:

鋰電池取代鉛酸電池的時機已到 2020年實現儲能系統售價1瓦時低於1.5元
這次炒作,鋰電池行業分析投資路線圖

TAG:低溫 | 鋰電池 | 續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