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送禮的小秘密,你知道嗎?
拆禮物日剛剛過去,相信對不少朋友而言,聖誕節都是一道難題:到底送什麼聖誕禮物呢?新年也即將來臨,到親友家中拜訪,有時也不免要送禮物,這次就談談「禮物」吧。
中國人最重禮。生日送、聖誕送、新年也要送。
我有些文化圈朋友,會提醒我們:節日是營銷策略,不要陷入消費主義的陷阱。這幾年,日本有一套「斷舍離」的說法,提倡盡量捨棄一些自己不需要的東西,頗有意思。但有些人實踐得太極端,覺得只保留一些生活上基本的用品就可以了,則令我有點保留了。
實踐「斷舍離」之後,空無一物的家,你覺得怎樣?
有時,我們還是需要一些我們不需要的東西。試想想,如果每人都只是追求自己需要的空氣、水、食物,每個人都一模一樣,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很容易變得單調無味。沒有艾菲爾鐵塔、羅浮宮金字塔,是否活不下去呢?當然不。但有時,這些沒有效率、不帶有目標、沒有邏輯的、沒有利益的「奢侈品」,才是我們的文明。
所以,每次當公司的夥伴問我,應該送什麼禮物的時候,我都會答:藝術品。
不要誤以為藝術品是很「高端」的玩意,一般人應該不能負擔。其實,藝術世界沒有想像中般難進入。當然,像我介紹過的草間彌生、Andy Warhol作品,固然價值不菲;但一些新晉藝術家的作品,價錢可能是數千元,省下買手機、買包包的錢就可以買到。
在這個快速的年代,我們很容易不加思索地購物。買了當季流行的衣服、手袋,一年後卻發現自己已經不再喜歡,這不是很浪費嗎?當下市場上的商品,很多都會隨時間而貶值。我認為要挑禮物,應該選擇一些會隨時間而增值的禮物。而一個好的藝術作品正正符合這個條件。
速食文化下,衍生大量浪費。
很多人說,近年亞洲地區的藝術市場冒起得很快,買藝術品說不定是一筆好的投資。但我認為,人滿足了生存需求之後,應該追求精神層次的滿足,如果真心喜歡藝術品,升不升值倒是其次。我有朋友曾經收過李禹煥的一幅畫為禮物,當年他說在畫中讀到一種孩子的單純;但過了十年,對人生的體會慢慢多了,就開始慢慢讀出作品中留白的智慧。過了這麼多年,依然能翻出新意思,這種精神上的升值,比金錢上的升值來得珍貴。
精神上的升值,比金錢上的升值來得珍貴。
如果有朋友送你一件藝術品,還是盡量不要放售。畢竟,站在送禮人的角度,選擇藝術品為禮物,是對收禮人文化素養的一個肯定:我知道你懂。藝術,就是你們之間的羈絆。
推薦閱讀:
※如何畫出愛德華·霍珀作品中的孤獨感
※博雅藝術講——興盛一時的【未來主義】
※《鐵娘子》片頭片尾包括演員肢體語言的藝術解讀
※人物丨為什麼艷俗的藝術會有市場價值?/傑夫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