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4歲孩子說:我要拿刀把你切成一段一段?是童言無忌?!還是家長教育缺失!?
鄰居孩子4歲,平時這孩子不管錯大錯小,只要孩子一說我"開玩笑,戲逗呢",她父母便一笑置之。有時鄰居為了避免自家孩子遭到異議,便在孩子犯錯之後,替孩子開脫,說是戲逗,開玩笑!比如鄰居孩子霸道,打人,搶奪東西。
而這次見面,這孩子和我的對話中居然說出:「我要拿把刀把你切成一段一段!」細思恐極!而我孩子平時也和她玩,因為鄰居孩子脾氣不好,愛打人,我一般極少讓孩子和她玩!我孩子聽完鄰居孩子說拿刀把我切成一段一段,恐懼的說別拿刀切媽媽!
(整段對話孩子媽媽不在,在飯店後廚忙,孩子爸爸上班,客人紛紛回頭看我們)嚇得我立刻就找借口帶孩子溜了……怕就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自己有一套教孩子的邏輯,只要她想知道,我就一定說到明白為止,只要她想嘗試,我就力所能及地支持和引導。比如孩子怎麼生出來的,我找了圖片科教視頻親自畫圖全方位說明,後來鄰居奶奶問她媽媽怎麼不生個小弟弟啊,她一本正經地回答,因為爸爸沒把種子種在媽媽的子宮裡。
我管女兒叫鄭老師,她現在四歲,有一天在家裡找到了一把小剪刀,感覺與她的小手掌非常合用,我跟她說了一下剪刀頭在什麼情況下會傷手,和她練習了幾個姿勢,她就開始在家拿著東西到處亂剪,我能感受到她生出「哇,我獲得了剪東西技能!」的快感。一開始她剪了一些我買給她的手工紙,但是之後就開始逮什麼剪什麼的意思,在她差點剪了我的駕照之後,我就叫停了,她是想破壞我的東西嗎?不是,她是想嘗試剪紙以外的材質。
我找了個快遞的箱子給她,裡面裝著我能收羅到的不同材質的東西:瓦楞紙、氣泡膜、報紙、碎布條、洗碗用的思高海綿片、爸爸園藝用的塑料網格、裝手機殼的塑料包裝、一塊很厚的地毯邊角料…我還告訴她可以把快遞箱子一起剪了,她高興得像過節一樣。我看著她不停地剪,有時候能明顯感覺到已經很費力了,她也沒停過,一直到剪到思高海綿時她停下來了,她說媽媽我不能剪這個我把這個剪了我們家就不能洗碗了,我讓她放心,家裡還有新的海綿,然後推薦她一定要感受一下剪海綿的那種奇異手感,她玩得確實很開心,老媽真靠譜,剪刀真好玩。什麼時候事件升級了呢?後來她在家閑逛時在廚房發現了廚房剪刀,她舉著大剪刀跑到我面前宣布媽媽我要把你剪成一塊一塊的!我聽完心裡也不舒服,可是我還是那個態度,既然你要剪我,那就先學習下怎麼剪,我說好,你要剪我那麼大一個兒,只能先把我剪成大塊兒,然後再分成小塊兒,首先要得找到我身上最細的地方,我們先來看看骨頭叔叔哪些地方比較細…是的,我們家一直有一個教學用的骨頭叔叔,在她玩具箱里。來給大家看看我們家愛美麗的骨頭叔叔。怎麼樣?妖嬈吧?他還和我們家芭比結過好幾次婚呢。我興緻勃勃地分析怎麼把人分成塊塊兒的時候,鄭老師不樂意了,說媽你停吧我不想剪了我要看動畫片。我說我還沒說到動脈呢你要剪一個成年人那麼多血你怎麼處理啊,她生氣地叫起來說,我又不是要殺了你!!這個時候我才明白她是要幹嘛,小姑娘看過我用廚房剪刀處理過各種肉,現在自己想試試,我找了塊豬肉放在盆里拿給她,她丟給了我一個「媽你真遲鈍」的嫌棄眼神,自己開心地剪肉去了。我估計有一天要是有別的孩子對我說要切我之類的話,我會開心地蹲下來問他,那你知道動脈在哪嗎?
竟然有那麼多贊,激動的我差點要曬娃
~~~~原文~~~~
我女兒兩歲半的時候說:我要把媽媽吃掉。我微笑著問她:那你沒媽媽了怎麼辦呢?小傢伙一臉天真的說:我再去媽媽店裡買一個媽媽。我一臉憂愁的回答她:新買的媽媽會打屁股的怎麼辦?小傢伙想了想:那我不買了。我繼續問她:那你還吃掉媽媽嗎?小傢伙很認真的說:不吃媽媽了。當然小傢伙的記性不太好,後來又說了幾次,每次我都用同樣的方法,沒多久,她在也不這麼說了。
有類似的事情時,我們大概也用同樣的方法,或者直接告訴你,這樣說話我們會很傷心的。小傢伙也能聽得進去。小孩並不知道把人切成一段一段的是多麼血腥的一件事情。 我覺得這樣的情況關鍵還是在家長的引導,以平和的態度告訴孩子這樣說是不對的。每一次!不必疾言厲色,因為孩子並不知道他犯了什麼錯,他可能只是覺得好玩,就像切橡皮泥一樣。
有種做法錯得很離譜的是,我見過一些家長,尤其是奶奶輩的老人,她們的態度是:我家孩子真能!真厲害!竟然都會這麼說了!這樣我家孩子出門不會受欺負!赤裸裸的鼓勵!
~~~~我是更新分割線~~~~~
忽然有那麼多贊,心裡老激動了,既然有朋友們看,我就再說說我的經歷吧:小時候家教甚嚴,家裡來客人時,如果說錯了話,等客人走了,就會受到父母的嚴厲批評(感謝爹娘在外人面前給足了面子)。但是還是造成了很大的心裡陰影。最初,客人走了,我會坐立不安,想著會不會剛剛又說錯話了,一會會不會又要挨批?後來,我發現多說多錯,不說不錯!於是我慢慢的就成一個外向,開朗,巧說會啦的小仙女變成了沉默,內向,寡言的安靜女子了。要說我都說了啥錯話呢?其實我一點印象都沒有了,到有一點很深刻:父母在批評我的時候,我很委屈,我並不知道我之前那樣說是錯的!那之前,沒人告訴我是錯的,現在卻要承受嚴厲的批評!能不能給個機會,先提醒一下,下次再犯的時候在批呀?寶寶心裡苦呀!!
所以在女兒這裡,我盡量把態度放的柔和點,只要她是無意,或無知的前提下,一般我也態度平和的告訴她不可以,或者引導她思考某些話的嚴重後果。有件事讓我更堅定我的做法:有次,小傢伙對著我唱「死媽媽」,哎呦,我這心呦,立刻火冒三丈,但瞬間想到,她那麼小,也從來沒有告訴她「死」是個什麼概念,所以當時只是給她講了講「死就是沒有了」。過了幾天我忽然發現,她是發音不標準把「喜」發成了「死」。 還好當時沒劈頭蓋臉的凶一頓。
孩子在最初犯了這種錯誤的時候,如果是無意或無知,先給她機會吧,但也一定要讓她知道這樣是不被允許的,一次都不可以縱容。你犯一次,我糾正一次,一輩子很長,我們永遠是一對相愛相殺的塑料姐妹花親見我3歲女兒和一位同齡朋友之間的吵架:
小男孩:你是爛了的胡蘿蔔,我要把你倒進廁所衝掉!
我女兒:你是烤糊的香腸,我要把你叉起來甩到天上去!
小男孩:你是烤糊的香腸,我要把你切成一段一段吃掉。
我女兒:你是爛了的胡蘿蔔,我要把你一口吃掉,然後變成粑粑拉出來!
如果不看前面「爛了的胡蘿蔔」和「烤糊的香腸」,光靠後面吵架的內容,會覺得這真是兩個暴力邪惡的小孩子。
但是他們在說出這些話的時候,想像的對象不是要把對方這個人,而是把一根胡蘿蔔和香腸丟進廁所、或者叉起來甩到天上。他們並非憎恨對方到何等地步,而是想如何把自己「處理胡蘿蔔或者香腸」的想像用言語充分表達出來,從而戰勝對方。
我要阻止這兩個孩子的吵架嗎?沒有,我選擇站在一邊,讓他們自己處理。10分鐘後,他們又玩到一起,就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
這個時候把兩個孩子都叫過來,復盤他們剛才的對話。讓他們知道,人不是胡蘿蔔、也不是香腸,人是有生命的、有感知的,不能被丟進廁所或者甩到天上。人會流血,人會痛,就像你去醫院打針抽血的感覺一樣,你還會哭得很厲害。但香腸和胡蘿蔔不會。
兩個孩子立馬懂了,人是不能被像對待胡蘿蔔或香腸那樣對待的。這或許也能讓他們明白生命與眾不同的地方在哪裡,也教他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童言無忌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們,要麼反應過度、要麼不加引導。
小女兒今年也是4歲,前段時間說要殺了爸爸....
我當時也是一臉驚恐....
趕緊問她,你知道殺是什麼意思嗎?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想這麼做?
她跟我講,原來是爸爸喂她喝感冒藥,她覺得很苦,怎麼哄都不喝,然後先生就急了,對她發了脾氣。
聽到這裡我就默默把心放下了....
我說,「所以是爸爸對你發了脾氣,你覺得委屈和生氣?」
她點點頭
我有點想逗逗她,就對她說,「那好啊,媽媽幫你好不好,你想怎麼做啊?」
小女兒有點苦惱,思考了一會,說:「就用我的感冒藥吧,把感冒藥都給他喝,苦死他」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強忍住笑,假裝正經,又問她,「那你有想過,你殺了爸爸的後果是什麼嗎?」
「殺了爸爸,爸爸就沒了呀,就沒人喂我喝感冒藥了,也沒人凶我了!」
「emmmmm,你說的也對啦,不過其他的呢,沒了爸爸就沒人讓你騎大馬了啊,媽媽可駝不動你。」
「沒有了爸爸,以後就沒人給你買芭比娃娃,沒人陪你去遊樂園了。」
「還有哦,沒了爸爸,以後媽媽就只有一個人了,又要上班,又要照顧你和哥哥,很辛苦的呢。」
小女兒很認真地想了一會,說,「那好吧,算了,我也不想讓媽媽這麼辛苦,我們就先留著他,不過你要跟他說,以後不能再凶我了。」
然後我就帶著她去找爸爸,和爸爸一起聊了這個事情,和爸爸講好,下次不要發脾氣,有事情要好好說,事情就圓滿解決啦。
總結一下,就是三步:
第一步,先問孩子發生什麼事?
即使你已經知道了事情的經過,也要問一問孩子,因為立場不同,對同一件事的看法是不同的,所以一定要聽一聽孩子怎麼講的,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事情的經過和原因。
第二步,聽聽孩子的感受
了解事情的經過後,先不要急著去教育孩子,問一問孩子內心的感受,引導ta把感受說出來,讓孩子的情緒有個出口,比如他是難過,生氣,委屈?然後向孩子表明你懂ta,理解ta,你和ta是同一戰線的。
第三步,引導孩子思考後果
問孩子,如果ta這樣做了,後果會怎麼樣?引導孩子去思考後果。如果ta想不明白,家長可以在一旁幫助ta分析,分析的內容要符合孩子的年齡和理解能力。
我家孩子平常犯錯的時候我也是這麼做的,很有效,屢試不爽。
有時候呢,真的不要過度解讀孩子的話,但是要重視孩子的情緒、想法,讓ta感覺遇到問題,有可以傾訴、商量的對象。
——————————————
感謝評論區@DD貓貓 和 @豆棚籬落 的補充:
@DD貓貓 :「其實你也應該強調一下,爸爸喂你感冒藥是為了你好?但是爸爸的態度不太好太凶了,所以媽媽會讓爸爸以後不能這麼凶。從基本上來說,爸爸是為了你的身體可以變好,爸爸是愛你的。」
@豆棚籬落 :「還可以問問,像殺這種詞是哪裡來的,怎麼會用殺這個詞,告知有些詞不是可以隨便用的,以後也不能用這類詞表達不滿。要表明媽媽很介意你用這個詞。言語禮貌要從小培養,避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
他們說得非常好,我之前沒考慮到,在這裡分享給大家(已經本人同意)。
最大能把幾歲的小男孩帶進公共女澡堂洗澡?
我小的時候有一個發小,關係非常好那種。
兩家的父母也都是朋友,經常在一起玩。小學的時候我會去他們家住一段時間,她會來我們家住一段時間,彼此感情非常的好。有一年假期,我們在一起的時間很多,還一起學英語,互相也去對方家裡住。有一個星期她來我們家住的時候,我一直覺得還是很愉快的。可是後來原本雙方父母說好要在我們家住一周的,結果就住了幾天她就說要走了。她媽媽來接她的那天,我不解的問,為什麼要走了,他媽媽就說,我們寶寶說你會整她。我當時說,我沒有啊。可是她媽媽很堅持,並且我這位朋友也是很認真並且很堅持要回家。後來我想了一下,我的確是有一些小惡作劇對這位朋友。但那時候懵懂的我認為,我並沒有惡意要整她,在我看來,只是一些玩鬧的小遊戲,我實在不能理解為什麼她會那麼不開心的非要離開。這件事後來我父母也沒有和我說,估計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小孩的玩鬧,而且對方媽媽也的確是比較計較那種人,就完全沒提。後來兩家關係仍然很好,這位發小和我關係也仍然很好,只是兩家孩子沒有再這麼住在一起過。我的生長環境一直是非常嚴厲的環境,不能隨意哭是肯定的。
隨意說話、隨意調皮肯定也是不行的。我媽後來告訴過我,有次外面下過大雨後,有很多水坑,我就和小朋友跑去踩水坑,弄的渾身濕的就回家了,那次被她打了一頓。打我的理由是,我媽媽要保證以後我在她無法隨時跟著我的情況下做這種事情,衣服捂在身上濕了的話,會容易感冒。大概就是這些理由我會被收拾。我媽媽不會暴打我,她是用筷子、尺子這類東西打手心或者打小腿。我都很不記得為了一些什麼事情被打,不過深刻的記得剛被抽完的皮膚上是會留下相應形狀的紅腫區域的。我從小是一個人人羨慕的乖小孩。
我媽媽身邊的朋友都說我媽好福氣,養了這麼乖的孩子。在場面上我都能有乖巧表現讓大家喜歡我。直到後來,成為了諮詢師,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才發現,乖是有代價的,在發小面前小惡魔的一面,正是這個代價。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孩子通過什麼學會了暴力?
很多人說,是孩子想要糖吃,你不給,他哭,你給了,他就知道哭是個好辦法。
但是,有個更可怕的邏輯是,孩子想要糖吃,你不給,他哭,你打他一頓,他不哭了,也不要糖了,你覺得相安無事,結果,孩子知道了,如果遇到沒有順他意的人,可以暴打一頓打服了就解決了。第一種邏輯,最多養出一個專橫跋扈的小慫包,自己不知道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別人不給,就是一頓哭。但是第二種方式,就可怕了,孩子是暫時不要糖了,但是這塊糖變成了一個潘多拉魔盒,通過這個魔盒,他學會了可以先哭哭試試,如果哭沒有用他也可以成為那個施暴者。我身邊太多這樣的父母,愛起來的時候非常疼愛,孩子鬧起來,就是一頓暴打解決。
這個後果真的比想像中還嚴重。我所接觸過的平時比較頑劣的孩子,往往不是寵出來的,而是從強勢父母的棍棒中學習出來的。題主所說的這個孩子,可能就是典型的例子。表面上,心情好的時候可能是開脫說,我孩子玩呢,開玩笑呢,但是真的孩子讓父母不順心的時候,父母是不是跳出來就是一頓罵,一頓打?反正言語暴力和肢體暴力都是暴力,而這些暴力孩子並不是在承受,而是在學習。學習的過程中又產生了鬱悶、憤怒等等的負能量,最後又發泄給了別的孩子。我的確不記得小小的我當時怎麼惡作劇了自己的朋友還認為是好玩了,但是我知道,如果我有這樣的嚴厲教育環境,情況不會好到哪裡去。
我媽媽信仰棍棒底下出孝子,然而我很大的時候她也和我說過,我當年打你也是自我發泄一下,打的很上癮。但是這個後果就是,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明白,有時候要辦成一件事不是通過強壓就可以的,並不一定要別人服從自己事情才能辦成,想做成一件事情有時候需要走很多路,並不是很短時間快速就能做成的。這就是我所遭遇的簡單粗暴教育帶來的直接後果。我現在所奉行的教育是,孩子想要糖吃,我不給,他哭了,我還不給,但是我會勸告她用別的方式實現,同時我不會因為她哭就煩躁,我會仔細分析原因,困了累了渴了餓了,轉移注意力,直到她忘記這件事,或者是她的確明白媽媽說不給的東西就是不會給的。
有時候會花很長的時間,花很多的精力,但是我知道這會比簡單粗暴的打一頓好不知道多少。我後來發現我妞也會用這種迂迴曲折的方式去處理她得不到的東西,而不是直接用搶,或者什麼別的暴力方式,可以說這是我需要的結果。至於這個4歲的孩子,可能未來他也會忘記說過這種恐怖的話,但是起碼我們可以知道這句話來自哪裡,跟誰學的,怎樣學的。推薦閱讀:
※我們是否能接受孩子的失敗?
※你父母有哪些優點,讓你覺得這輩子都很難超越?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自私?—只有知識沒有德教,學的東西越多就越自私
※爸媽你好,我們已經長大了。
※孩子的快樂就是某些父母最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