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套路」的室內設計——家裝怎麼了?
在建築室內設計行業中,我們常常會根據設計面對的對象把行業分為:公共空間(或商業空間)的設計和家居空間的設計,簡稱為公裝和家裝。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建築室內設計這個行業常常被認為是普通的家裝設計,是一件低層次的設計工作——很少甚至沒有設計費,大多是以施工為主體的公司在承接這樣的工作。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國內地產業繁榮發展,家裝行業也一併忙得不可開交。縱觀這麼多年的設計「成果」,卻鮮有好的作品,即便是在19樓備受推崇的家裝設計公司,設計成品也大都是一味的「Decorate風格裝飾」,卻不了解什麼才是「Design空間設計」。
退一步來說,這也不能責怪設計公司,因為那些業主們也大都非常熟練地提出喜歡「簡歐式」、「美式田園」、「新中式」之類的啊!再換一種角度說,這是地產商與地產廣告商這些不懂什麼是設計的人造成的後果吧。
也不是他們不懂得如何去「設計」,他們手中有太多的設計素材和各種新型風格的辭彙,讓他們可以用這些素材拼湊成各種「設計風格」,所以他們一般不會認為他們不懂設計(其實這完全不是設計的真正含義)。我猜這些提供家居空間產品的人——住宅開發商之中,顯然大部分並不太Care、或並不想細究一下什麼才是適合在地生活的空間設計。因此他們並不能成為合符地區文化生活方式的示範者、提供者、倡導者或靈感供應商。他們並沒有做好對生活居家的探索與理解,並將這種「大愛」注入到提供的產品當中,以利提升入住業主的生活品質。
大量的家裝公司在我們生活的社區中活躍。大型的家裝公司,在杭城均有二千平方米左右的展廳,以展示不同的居家風格,各種不同的裝飾手法與材料組合。讓人目炫神迷,卻更讓我心塞氣堵:居家樣式也被歸類了,全然沒了自我。然而,他們的商業結果卻非常可喜:成交量爆棚。人們用幾十萬不等的錢,買回其中的一個樣式。這就讓我想起了網頁模板,以及相同的一個動畫Banner閃爍在不同名字的網頁頁眉上,那種反胃的感覺。
認真學過設計專業以及設計史的,便會了解:居家設計是所有建築及室內設計的初始。許多的設計「母語」來自對居家空間的理解與延伸。
圖書館也許只是居家空間中「Study Room」的放大版,其中的功能訴求以及空間氛圍是一致的。圖書館需要容納更多的人在其中。對光線的、空間的通達性,氛圍的靈性的追求方向是一脈相承的。
而那個「Living room」就是公共空間中的Coffee Bar或是酒店大堂吧的前身。居家空間中的玄關,變成了博物館空間中的「序廳」。作為眾多公共社交空間始發地的居家空間,卻在當下的變成一個格式化樣式的產品。
家居空間,不是風格的展場。雖然我們在翻看室內雜誌上時尚優美的設計圖片時,風格樣式是第一個進擊我們大腦的元素。在這個移動互聯網資訊時代,它的誤導性變得無所不在,尤其是對於一個沒有經過專業室內設計學習與訓練的人來講,殺傷力變得更大。刻意被取景的畫面,被描繪得美輪美奐,卻全然不容易讓人發現空間尺度的恰巧優雅或是蒼白失衡。
更有可能的是,設計者完全對生活是不敏感細膩的。那些對生活尚一無所知的設計者,卻正在規劃著一個三口之家的未來生活空間。他能做的,大都是搬弄各種風格,所以他們的硬碟一般不夠用,並且總是不斷存圖以備未來之需。這也令他們自己掘起了墳墓:因為和他一樣關注收集圖片的客戶手上,有可能有比設計師收集的更有「創意」的圖片。
家居設計首先是對業主生活方式的梳理。不同的生活方式決定了客廳里是需要TV還是有一個可以和家裡小朋友下跳棋的小圓桌;是需要一個再大一點的開放式櫥房並且可以容納兩個人在一起邊聊邊準備晚餐的地方,讓餐廳與客廳同屬一個地方;是更需要一個大浴室而不要書房了,還是需要一個大書房兼工作室而櫥房只要簡簡單單具備功能就可以……或者,我的卧床就在一個柜子里就可以,卧室……我不需要卧室這個東西!
然後,才是風格的問題。風格就像是我們的外衣,如果你願意,同樣的身體,你可以穿得很商務正式,也可以很波希米亞。是裝飾,Decoration。而之前對生活方式的梳理,決定了生活空間與空間之間的組合、大小,就像是對身體的塑造,是設計,Design。
在建築室內設計中,尤其是在居家空間的設計上,好的設計真的可以讓人的生活變得更幸福。無論是這個行業的室內設計從業者,還是住宅地產開發業者,都值得去探索這個命題,有用心就一定能被感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