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感動]聖誕大餐,假手於機械人

踏進十二月,距離聖誕節十日不到,街上華燈閃爍,已經充滿節日氣氛。小時候過聖誕節,總愛與同輩好友一起,在派對通宵達旦;食物似乎並不重要,酒精飲料才是主菜。但有了家庭之後,聖誕節就變成了共聚天倫的溫馨節日,而食物又重拾其主角位置。為了犒賞一年以來的辛勞,菜色比日常就更多樣豐盛。

飲食是人類文明千萬年的結晶,煎、炒、煮、炸、炆、燉、焗、刀工、食材、調味、器物,每一環也直接影響味道,是一門嚴謹的化學學科,當然,也是一門藝術。但我認為聖誕大餐有一大缺點:太費時間。一個人躲在廚房忙得團團轉,只為家人煮出大餐,可是同時又錯過了家人難得共聚的時光。當然,不少家庭為了避免這個問題,也選擇外賣到會或索性舉家出外吃飯,但自家制聖誕大餐跟天倫之樂是否只能二選一?

要數近代對人類生活影響最深的廚房電子產品,微波爐應該在名單上佔一席位。電磁波可於短短几分鐘內將食物翻熱,60年代甫推出,便深受歡迎,現在中西家庭幾乎也有一台,在解放女性這課題上也應記一功。科技一直在想像人類未來的廚房,智能廚房電子產品陸續出現。大家應有所聽聞,甚至親身用過,如安裝了鏡頭的焗爐,讓用家以手機遙距觀察操控,又或者早上自動為你預備咖啡。

人工智慧冰箱,似乎會是不少家庭建立智能廚房的第一步。

要廚房全面智能化,也許還要多等10-15年,但不少科技其實早已存在,而最大的挑戰,莫過於連接不同品牌的電子產品,讓電器彼此之間相互溝通,如冰箱能跟你的運動手帶連接,根據各人的健康狀況購置食品;廚櫃能記錄你拿過什麼食物,從而估算卡路里攝取量。有了數據,商家甚至能安排自動補貨,或預測你會喜愛什麼新食品。冰箱更是廚房家電中的主角:有新科技冰箱,配備觸控熒幕,可上網、聽音樂、買糧油雜貨。話雖如此,但這些林林種種的電子產品,有些似乎噱頭多於實用,為什麼要用一個冰箱聽音樂呢?有時真令我摸不著中腦。

西班牙立體列印品牌Natural Machines,推出了Foodini,可印製不含防腐劑的餅乾、意粉、薯片等,還可根據不同的卡路里需要來控制份量。

不過,Moley Robotics推出的Robot Chef,似乎是一個異數。記得2015年時,Robot Chef首次亮相,已經吸引我的注意。它不只是一台機器,而是接合於廚柜上的一雙機械臂,可學習人類動作,複製廚師的手藝。而機械臂背後的大師,就是美國名廚Tim Anderson(他是BBC1電視節目Master Chef 2011年的冠軍得主,也是節目中的最年輕的得獎者)。 Moley Robotics先以動態攝影技術拍攝Anderson親手製作不同菜色,輸入電腦後,機械臂便能照板煮碗,從零開始做出一道完整的菜色。機械臂現在的速度可能還說不上快,但穩定性是賣點——也是其終究不能取代人類廚師的原因——因為廚神更多時候需要隨機應變,憑經驗靠直覺,這方面機械臂就比不上了。

星級廚師Tim Anderson是Robot Chef第一個學習對象,透過精細的動應攝影技術紀錄作菜過程,機械臂便能複製。

示範當日,機械臂做出了蟹肉湯,安坐家中已能嘗到名廚手藝。品牌更加宣稱,只要找得到網上食譜,機械臂便能做出相應菜色,日後也許會跟更多不同的名廚合作,不難想像日後技術發展越純熟,成本便會相對下降,有朝一日或許只需付上食材費用,便能在家中一嘗米芝蓮三星大廚的手勢,最方便的莫過於煮食完畢,機械臂還會自動收拾!屆時,無需再為一日三餐折騰,該是不少都市人的福音,而觀看機械煮食,有種異樣的魔力,那種疑幻似真的未來感令人神迷。要是真的買了一台,看它煮飯該會變成聖誕的餘慶節目。不過,今年聖誕或許買不及了,還是識趣點,先到廚房幫忙吧。

機械臂要花多久才能做出複雜的中國菜色?

推薦閱讀:

為什麼聖誕節女人可以變成男人?
聖誕歌詩-此處無空房
聖誕特輯 | 從北歐到熱帶,細數世界各國的聖誕夜
聖誕節的美食

TAG:美食 | 聖誕節 | 機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