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學史(1)——米利都學派

雅斯貝爾斯曾提出一個關於世界史的著名論斷——「軸心時代」,它是指從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的約六百年時間。在這個時期,人類突然擺脫了原始的懵懂狀態,大批激動人心的思想成果陸續在世界各地湧現。

古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老子等,百家爭鳴。

古印度:《奧義書》,佛教始祖釋迦牟尼。

古波斯: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的始祖——查拉圖斯特拉。

古希臘:荷馬史詩,古希臘悲劇,古希臘哲學。

近東地區:猶太教先知。

…………

從此,人類超越了單純的物質生產活動,而進入到富有精神生活的新的歷史階段。這就是「軸心時代」。直到今天,我們還享用著軸心時代的偉大遺產。

可是,在上古的各文明民族中,有一支被賜予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希臘人。他們以城邦為依託,逐漸發展出了民主政治。這使得個人意識、公共意識同時被解鎖,為哲學的萌發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另外,在他們的宗教神話中,也可以找到哲學的萌芽。

在公元前6世紀,第一位哲學家出現了。哲學將自己的「處女問」貢獻給了自然界問題:世界的本原是什麼?超越時間變化的萬物始基是什麼?

泰勒斯(Thales,約前624—546)

泰勒斯是希臘殖民地——米利都人,被稱為」希臘七賢「之一。據說,他曾預言了前585年發生的那次日食。

他最主要的觀點就是:水是萬物的本原/始基。

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轉述,他得到這個看法,也許是由於觀察到萬物都以濕的東西為養料,熱本身就是從濕氣中產生的、靠濕氣維持的,種子也有潮濕的本性,而水則是潮濕本性的來源。

我們可以看到,泰勒斯的回答的重要之處在於:他並沒有藉助於神秘主義,而是從一些觀察事實得出論斷。並且,水並不是什麼神秘之物,而是可以被觀察、被理解的東西,既然水是本原,那麼進而可以推斷得知,萬物都可以被人所了解。這是一個偉大的開端。

然而,泰勒斯的學生——阿納克西曼德不同意這個論斷,因為水自身的存在必須得到解釋才行。也或許,他是出於這樣的思考:假如說水是始基,任何東西可以與水相互轉化,那麼任何東西就可以轉化成任何東西,為什麼這些東西不是始基呢?所以這肯定有問題。

Anaximander(約前610—546)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萬物之始基,乃無限者(或不定者,apeiron)也。物於之生,於之滅,而無限者,於時間、於空間,皆無界限。

可見,他提出的始基根本不可能被經驗到,而是一個混沌的抽象概念,同時還被賦予了神性。

阿納克西米尼也主張自然界的基質是唯一的、無限的,但不認為它是不定的。與阿納克西曼德不同,他著眼於泰勒斯論斷的另一個弱點:如果始基是水,那麼水要怎麼才能分化成各種物質呢?

Anaximenes(約前585—525)主張:

本原者,氣也。氣熱成火,氣冷則凝,為風、雲、水,加冷加濃,則為土石。吾人之靈魂,亦氣也。此世,為氣所盈也。

於是,阿納克西米尼就解釋了各種物質的成因。後來所說的四元素,在他那裡都提到了。至於他為什麼用氣來代替水,大概是因為氣才可以具有無限性。

米利都學派流傳下來的只有以上著三個人的名字。我們現在來綜合考察一下這個學派。泰勒斯和阿納克西米尼傾向於經驗觀察,而阿納克西曼德傾向於抽象概念。他們都使用了「世界本原」(德文Weltstoff) 這個概念,試圖尋找世界的統一性。他們並沒有要去探索宇宙物質不斷變化的原因,而是假定變化與生成是一個自明的事實。此外,宇宙物質,在他們那裡,被認為是具有活性的。

weixin.qq.com/r/VymVjV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世界哲學史(4)——古印度思想

TAG:哲學 | 哲學入門 | 西方哲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