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其實很簡單]這是上海的冬天,卻是藝術的春天

在過去的兩周,上海可熱鬧了。適逢Art021和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舉行,來自各地的朋友們都匯聚上海,精心安排著自己的行程,流連忘返,更加在兩大博覽會期間走訪城中各大美術館、博物館、藝術空間、畫廊和藝術家工作室。也許亦側面說明了這星期的上海有多精彩,令人多麼目不暇給。聽說不少朋友都因為這勞碌的一周而病倒了,希望朋友們要多保重。

今年,除了兩大藝術博覽會之外,龍美術館有英國藝術家Antony Gormley的展覽;昊美術館就有Julian Rosefeldt與好萊塢影星Cate Blanchett合作的展覽《宣言》;復星藝術中心就舉行德國藝術家A.R. Penck的個展《暗喻會否成真?》;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則有法國藝術家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的展覽。

英國藝術家Antony Gormley在龍美術館的展覽

毋庸置疑,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展覽,讓上海的觀眾看見世界的藝術舞台。但我認為,除了讓西方藝術在中國綻放之外,我更加希望促成亞洲藝術與西方藝術的對話。這雖然未必是整個上海藝術周中最精彩的展覽,但我們的目標,是與大家一起成長,走出屬於中國、甚至是亞洲的藝術之路。

因此,我邀請了MoMA PS1總監及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首席策展人Klaus Biesenbach及MoMA PS1首席策展人Peter Eleey聯合策展《.com/.cn》。雖然展覽於今年3月曾經在香港Art Basel亮相,但今次我們更進一步,涵括更多作品,其中包括Darren Bader、Trisha Baga、曹斐、Heather Dewey-Hagborg、Aleksandra Domanovi?、Gregory Edwards、李明、梁偉、林科、麥影彤、苗穎、Jon Rafman、Martine Syms、王欣等來自中西兩地的藝術家,在上海探討中西方網路語境的異同、互聯網生態以及這些對於藝術家的影響。

「.com/.cn」其中一位聯合策展人Klaus Biesenbach於展覽開幕禮向來賓介紹展品

疲倦歸疲倦,這些工作終歸還是充實的。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亞洲當代藝術。上海的藝術熱逐年升溫,從前的藝術周逐漸延展為整個秋冬藝術季。很榮幸成為其中的一員,獻上長期以來與各界合作的成果。每個時期的藝術都曾反映著當時的面貌,也許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能看到空前的藝術多樣形態,無論是天文學新發現、基因解碼技術、還是人工智慧、社交網路課題,都潛移默化影響著它的面貌。上海的冬天即將來了,但藝術常在,與之相伴的每天都充滿活力與感動,所以春天還會遠嗎?

推薦閱讀:

木作叉子製作.gif
偶然。
當我們的童年也變老了,會變成什麼樣?
魯迅 | 我其實是一個藝術家
有哪些運動會加油稿比較精彩?

TAG:上海 | 藝術 | 春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