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完我的前半生,明確下半生的境況吧

一篇引言,引發了我對未來便利和挑戰的思考,和擔憂。

題目:

吐槽完我的前半生,明確下半生的境況吧

作者:阿青

今天我是標題黨,各位不好意思啦~

看完《企業現場改善十講》,誰要再問我IE到底能幹嘛,我就想直接把這本書送給ta。但是今天我們不討論IE到底幹什麼這個嚼不爛的問題,而是通過這本書的前言,洞悉在未來數年內我們的工作境況會面臨哪些便利和挑戰。

畢竟在我的前半生里,能遇到唐晶那樣的好閨蜜和賀函那樣的人生導師希望太渺茫,我還是為我的職場下半生早做打算吧。

書的前言信息量很大,幾乎全面介紹了現在和未來工商業面臨的各種變化和挑戰。你覺得與己無關?但是,當一一舉栗下去,那就細思極恐了……換句話說,如果在你的後半生里,你還需要征戰職場十幾年/幾十年,將要面臨的生存環境、生產方式、組織形式和企業需求的變化和挑戰,可以先在這裡打個預防針。

1. 天變了

除了「跨界打劫」,其他幾個詞就像夏天的知了一樣聒(guō)噪。互聯網+下的各種美食外賣,成全了大部分大學生的「懶」;我國又成為全球可燃冰開採第一國,快馬加鞭就是想要取代石油;我們這些消費者可以便宜買煤買油買小車,誰讓你生產的太多了呀。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這都是技術革新帶來的便利。除了「跨界打劫」。

跨界打劫是什麼?簡單說,就是本來不幹這行的人,搶了原來就干這行的人的飯碗。這是一個跨界打劫的時代。機器人大軍VS一線工人、3D列印VS小商品製造者、移動支付VS現金、無人超市、無人駕駛汽車VS……在《未來簡史》這本書里,尤瓦爾·赫拉利提出了一個震撼性的觀點:未來世界,大部分人類可能是多餘的!

不可否認,機器換人是大勢所趨。在很多工廠都能看到,靈活的機械臂與一線員工和諧相處的美好場景。難道小編上崗沒幾天呢就要失業了?多少同學跟著小編一起嚇得吃了一驚。

哪些職業是機器人代替不了的呢?根據搜到的資料,醫生(心理和情感關懷、中醫),藝術家,情感諮詢師/老師,運動員和技術工人,是處於安全地帶的。但是也有可能是暫時的,誰也說不清楚未來科技的走向。居安思危,也是好事兒~

2. 生產方式變了

精益生產、零庫存、準時化、消除浪費這些咱們就不說了,訂閱號文章鋪天蓋地。生產方式改變的後三個方面,我們可以借用蘋果公司和本書的創作過程來舉例。

《三月之限——現代IE的新戰爭》一文提到,蘋果極少打價格戰,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對老顧客的不尊重。所以如果產品出現旺季退去之後,蘋果會加速新產品的研發和上市。

書中也提到,因為電子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所以新產品上市的快速放量階段,就是獲利的最佳時期。至於改善和和六西格瑪等質量控制手段,蘋果已經在初期設計階段不惜高代價搞定,換來的是大量生產後的低成本和質量穩定性。

蘋果公司離我們太遠,那就來看手中的這本書。作者在引言中提到了這本書的創作過程,每一講的定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首先根據網路樣稿的點擊率和反饋,來判斷讀者的需求,然後才敲定的出版細節。這就是「以客戶為中心,提前把握需求」吧。

3. 組織方式變了

年輕一代已經成為消費主力軍,可以說零售市場得80、90後者得天下。豈止零售業,凱迪拉克的硬廣也滿滿迎合年輕人口味,生拉硬扯簡單粗暴,小編腦殘的看了好幾遍。

吐槽完我的前半生,明確下半生的境況吧(點擊鏈接查看原文視頻)

我們要個性,這話一點兒沒毛病。隨著80/90後逐漸走入社會,帶來的並不僅僅是消費模式的變化。領導無奈這些小年輕怎麼越來越難管。拿小編舉例來說,在老大眼裡小編從來不是省油的燈,經常讓他非常頭痛(哈哈哈哈……)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年輕一代有活力有創意,而去中心化的組織形式,就非常有利於年輕員工們直接感受用戶需求,進而發揮他們的創意去完成銷售、完成研發。商業大鱷們首先嗅到互聯網帶來的零距離——零距離感受用戶個性化需求,一個老總、一個團隊決定生產哪種產品的時代已經被淘汰了。

海爾張瑞敏一直都在說「企業平台化、員工創客化、用戶個性化」。小編曾去過海爾工業園實習,從一件小事就能感受到「員工創客化」確有落實:一位基層管理希望能加我們微信,因為他想通過微商的方式,自己推銷自家企業產的家電。這種營銷方式是否有效還難下定論,但是起碼海爾說到也在做到哇。

那眾籌又滲透到哪裡呢?小夥伴們的盆友圈,有木有經常/偶爾出現某某同學的發小的長輩身患重症需要籌錢?某某同學需要眾籌到一定金額才能開始產品研發?某某文藝男青年通過眾籌的方式開始個人全國巡演?好嘛,點進去,捐個塊八毛吧(沒錯小編很摳)。這都是小編親身經歷並參與的事情,放在幾年前我會問這都是什麼鬼,但是今後這都是稀鬆平常。

4. 企業需求變了

這裡我們只聊企業需求對宏觀 IE的渴望。舉個栗子,精益生產為什麼辣么火?因為它能優化企業內部資源配置,消除庫存、拒絕浪費。那精益生產具體做什麼?5S,TPM,TQM,看板,均衡生產……再細一點,TQM要怎麼實現?帕累托圖分析、FMEA分析、試驗設計、抽樣檢驗、SPC管控……試問哪一個具體實現途徑不是微觀IE的基礎工具?

在小編看來,宏觀IE是在對基礎IE有機整合前提下,更加系統化和智能化。攻城獅、程序猿們把他們做成了機械手做成了APP,輸入數字就能直接出來結果,但是基礎原理還是不變的。如果說精益生產是對企業內部進行資源優化,那宏觀IE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是對技術資源的一種整合?

小編說過了跟我的前半生沒什麼關係

蹭個熱點而已,認真你就輸啦~·

開完腦洞小編有種寫完《未來簡史》的成就感

但是機器會換掉絕大部分人

確實是雅克·阿塔利表達的擔憂啊

我們希望更加方便快捷的時代快點到來

當然雙刃劍的另一面也會如影隨形

身為小小平民雖然改變不了什麼

起碼有個心理準備也是好的嘍


作者:阿青 編輯:阿青 排版:阿青

本文由「工業工程實踐者」微信公眾號小編轉載自網路並編輯排版,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推薦閱讀:

請客做飯= MES+ERP?看完秒懂!

探秘特斯拉的神秘工廠,小夥伴們驚呆了

海底撈|這才是人性又嚴格的培訓

weixin.qq.com/r/SEi-p47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這座橋連橋墩都沒有,堪稱工程學一大奇蹟!

TAG:工業工程 | 精益生產 | 工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