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職場人,請讓別人聽懂你

導言:前些天經歷了這麼一個場景,集團高層在評審公司的技術路線和規劃時,研發負責人認真準備了PPT,並且激情、賣力的講解著一個個技術方案。我身邊產品出身的同僚連問我了幾個問題,因為他聽不懂,希望技術出身的我幫忙再解釋一下。我同時看了看現場絕大多數非技術出身的同僚、領導們無不面露「不知所云」的尷尬與無奈,最終我們的董事長忍不住提了一個要求,請不要念術語,請為大家解釋一下。但是其實後面的情況依然是術語連連,自顧自說,大家仍然是不知所云。其實我很理解這位技術出身的同事,這不是他人的提醒和要求就能讓其快速改變的,究其本質我認為還屬於思維和溝通方式的「高」層次問題。


通過這個經歷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下職場中我們溝通經常遭遇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 起作用的並不是你想說的內容,而是聽眾想知道、能感覺到的東西。

我們與他人溝通時,往往會從自身出發,去考慮如何表現自己或者是說服對方。這種缺乏同理心的溝通方式沒有換位聽眾的需要,自然你付出的努力可能只獲得很少的回應。這在做銷售的朋友身上往往體現的比較明顯,推銷產品的意圖掩蓋了為用戶解決實際問題的本質,自然不能和用戶達成良好的合作關係。對於上述案例中做技術的朋友,雖然想通過對技術的描述讓聽眾感知作用和他們的能力,但是沒有考慮到聽眾的接受度,就像用火星語(技術語言)在和落後的地球人(他眼中的牛)交談,最後聽眾感知到的就是一串串莫名其妙的符號。

我認為解決以上這些問題最好方式就是培養自己的同理心,也就是斯蒂芬.柯維所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到的第四、第五個習慣——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的基礎。同時也是丹尼斯.韋特利所著《成功心理學》成功方程式中非常重要的「溝通和人際關係」的核心因素。

比如作為業務人員應該基於用戶出發,通過產品為用戶解決問題,滿足需求之道;那個技術人員在講到架構的解耦和模塊化時應該舉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解耦和模塊化就像我們玩的樂高積木一樣,可以復用不同的模塊,搭建出不同的作品。」

  • 人類的決策不是經由處理數據和信息的左腦作出,而是由處理故事、情感、色彩以及幽默的右腦做出:僅僅向他人提供信息是不夠的——因為我們並不是基於邏輯而是基於感覺做出決策,要激發他人的情感。

我們大多數人接受的教育經歷都偏重於對邏輯思維的培養,移步到工作和人際交往中也往往喜歡講道理和列數據,這樣做固然是正確的,但是道理和數據總會顯得蒼白,如果能搭配更多「感性化」的裝飾,是不是更容易影響他人呢?

故事令你的數據形象生動,比喻讓你的話令人難忘,生動的語言要比商業行話更能打動人心。聽眾可能記不住一連串的數字,但他們會記住一個故事。善用比喻,它會呈現出一幅語言圖畫,讓你的語言更形象具體。比如我們常常講起的渠道網路的良性構建,類比為心臟、動脈和毛細血管是否更容易讓人理解?心臟代表著廠家的決策層制定的市場、渠道制度,動脈代表著那些大的代理商或者區域分公司,毛細血管代表著眾多的小分銷商、零售商。這麼一個良性血液循環系統的構建才能維持一個健康的渠道營銷網路,否則就會面臨著貨品無法有效抵達終端或者渠道無法深耕的困境,最終影響整個企業的生存。

請記住「邏輯令人思考,情感可以促人行動。


誠然,用些許文字講的道理大家也許能有所體會,但是正如我開篇所說,存在這些問題的朋友立馬有顯著改變一定是不太現實的,總需要一定的閱歷經驗、角色的轉換來理解領悟,總需要我們通過不斷地實踐、反思,來培養解決此類問題的思維和習慣。

推薦閱讀:

真誠與好奇:與外國人進行更舒適、更自信交流的關鍵
盟中盟當眾講話社群學員收穫
【溝通】——怎樣成為說話高手 12句話助你成為說話高手
知心大叔分享——溝通技巧心得體會
說謊的行為經濟學(1)

TAG:職場 | 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