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響鈴:製造流程大翻天,海爾開啟以用戶為中心的智造新時代

文 | 曾響鈴

來源 | 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工業4.0」的浪潮滾滾而來,作為過去近百年一直大規模製造的工業品,家電如何滿足個性化需求下的大規模定製,已是一道世界性的課題。就在此時,9月21日,海爾「智慧物聯 社群共創」為主題的海爾智慧家庭全球引領創新峰會在青島舉行,在會上海爾向全球介紹了「人單合一」模式在製造業落地的首創——COSMOPlat,展現了繼福特、豐田之後的第三種製造模式。

而就在前不久, 在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工業互聯網平台與軟體化發展高峰論壇上,海爾發布了《工業大規模定製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這個白皮書直指中國製造業的「三大障礙」:需求側用戶專業知識缺乏、需求不確定性、供給側的資源組織障礙。

這也意味著海爾用自己的方式試圖解決國家供給與需求的難題,且中國智造業工業大規模定製時代正式來臨。海爾的工業大規模定製到底意味著什麼?海爾的模式是否值得同行借鑒?能否對當前工業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新的方案和思路?

事實上,在全球,海爾COSMOPlat作為亞太地區智能製造唯一代表,也是亞太地區工業界最高水平。在中國,海爾先後被工信部列為中國製造2025綜合示範項目、以COSMOPlat為中心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入選工信部首批服務型製造示範項目,海爾COSMOPlat代表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智能製造最高水平。更為重要的是,海爾的工業大規模定製模式正在重新定義工業製造中的定製、大規模和工業化。

1、定製:以用戶為中心的智造模式革新製造流程

過去的工業生產一種是以企業為中心的製造模式,即便到了工業2.0或者3.0時代,也僅是實現了「機器換人」,並沒有解決用戶需求的定製問題,而海爾的工業大規模定製模式卻將過去的生產流程倒轉,讓用戶參與到其中。

1、用戶「往上走」,參與到生產製造中來

過去,企業造產品是企業主導,企業埋頭研發或做前期調研(多半是瞎蒙),然後企業再組織資源生產製造、鋪貨、銷售,用戶只有被動接受現有產品,而現在,海爾COSMOPlat這樣的平台,讓消費者成為了主動者,允許用戶從頭到尾參與。

過程中,COSMOPalt眾創匯模塊的社群交互,將用戶的痛點打造成為一款款的個性化定製產品,具體來說,「眾創匯」開創了以「社群用戶規模定製+預售預約」的眾創定製模式,用戶在平台上可提出自己的需求和創意,與平台設計師一同參與到產品設計、研發的整個過程中,同時模塊商及研發資源的共同加入,讓用戶的創意變成現實。

這樣,海爾將原來的製造模式轉變用戶生產的智造模式,並且,當用戶以一種共同設計產品、創造產品的心態參與進來後,企業就實現了產品研發方式的根本性轉變,用戶從一個單純的消費者變成「產消者」。

2、實現了智造業個性化

光是參與還不夠,海爾的工業大規模定製模式還實現了個人的定製化,它可根據客戶訂單的實際要求通過對基型產品或零部件的重新配置,轉化為個性產品,從而實現批量生產與傳統定製相結合。

以家電來舉例,在海爾的家電定製平台上,海爾首先構建出新的場景,激活了用戶的痛點和需求。比如會洗澡的空調,讓用戶感覺到很乾凈,這是場景驅動的需求。其次,海爾打造了智能生活,是基於海爾U+平台,營造出一個個家電在生活中的使用場景,讓用戶可以跳出家電,享受智能化的空氣、烹飪、凈水等生活體驗;再次,海爾從定製為切入,聚焦社群經濟,對社群用戶進行精細化的深耕和運營,比如海爾定製平台眾創匯就是直觀的實踐案例,在此平台上,海爾家電旗下的冰、洗、空、熱、廚等主要業務均實現全線引爆,每個品類都在定製爆款新品。

所以海爾的工業大規模定製,是讓製造真正連接起用戶,通過自己具備的柔性製造能力,強化面向用戶的體驗場景和社群經營能力,讓個性化變得輕而易舉。

2、 大規模:用大數據和模塊化撐起智能工廠新天地

在傳統的思維里,「定製」往往意味著量體裁衣,效率低下,質量難以保證,周期過長無法推廣。而大規模則意味著如福特汽車的流水線生產方式,假定的是消費者需求極其相似的和同質。但海爾工業大規模定製模式則是以大數據為基礎,以模塊化為方式的新型智造模式,解決了大規模與個性化定製的矛盾,既做到了定製,還實現了大規模生產。

1、大規模是建立在大數據之上,即數據驅動製造

海爾通過社群交互,把眾多個性化的小數據聚合成一類大數據,相當於把小的需求聚合成大需求,把不同的個性化需求分類整理,形成有一定規模的訂單。

在整個過程中,海爾充分發揮數據的價值,改變的不只是企業的內部管理、生產流程、設計工藝的問題,還解決了供給側、需求側雙方無法有效對接的困境。這就包括生產領域的供給側比如標準生產、標準作業、標準流程等,需求側的個性化、定製化等。

通常情況下,大規模定製是計劃驅動,即從一個中央的計劃單元向各個生產單元發送已「成組」後的生產任務、協調生產。而海爾工業大規模生產模式是數據驅動,自組織生產。在橫向集成的模式下,這種自組織的生產模式表現出更大的優勢,比如所有機器都不用連接到集中式的中心計算機上就可以自主工作,自主網路可以在應急故障處理和動態調度方面發揮作用,生產可靈活應變。

2、智造業模塊化

其次,海爾的定製採取的是模板化的解決方式。相對於在研發環節形成批量的參數化定製(參數化定製即用戶可以改變產品的尺寸或形狀。比如國內的紅領制衣,是參數化定製的例子,通過對顧客的測量結果來實現量體制衣),模塊化定製是從銷售環節歸納併合並相似需求,形成一定的相同產品進行批量生產。

海爾COSMOPlat就是通過眾創匯、海達源等模塊,讓用戶自主定義自己所需要的產品,在形成一定規模需求之後,就可以通過海爾互聯工廠實現生產。這樣都看似碎片化零散的消費需求得到滿足,並且還實現了較低的成本。

事實上,海爾COSMOPlat是全球唯一一個用戶參與交互的大規模定製平台,海爾工業大規模定製模式讓工廠變得智能起來。

3、工業化:締造了無庫存又可複製的新型生產模式

在海爾之前,很難想像工業化和無庫存、個性化能聯繫起來,但海爾的工業大規模生產模式卻做到了。

一、用「定製」把製造業的「庫存」去掉了

整個工業互聯網過程中,企業更多的聚焦於設備的自動化,通過機器化提高生產效率,但同時卻造成了生產的不精準,供需雙方的不對接等問題,最後的結果就是「庫存」越來越多。

因為傳統製造業的廠商在生產產品時往往無法精準的判斷未來的市場容量有多大,因此生產產品時往往是「盲判」,一旦對市場銷售量預測不準確,便容易導致產品庫存問題。

互聯網時代要的不是高效率,而是高精度。「高精度」對應的是用戶個性化需求,於是海爾轉變生產模式,以「用戶驅動」替代「企業驅動」,通過COSMOPlat將用戶的需求連接起來,讓用戶全流程參與產品設計研發、生產製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級等環節,使企業能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商品生產定製,進而大幅提升企業經營效率和對用戶終生價值的體驗滿足。

這個過程中,海爾將定製產品的生產問題通過產品結構和製造過程的重組轉化為或部分轉化為批量生產問題。這樣,對客戶而言,所得到的產品是定製的,個性化的;於生產廠家而言,該產品是採用大批量的生產方式製造的成熟產品。

而且,重點是,沒有了庫存,生產跟著需求走,「生產的每台產品都是有主的」。

2、讓個性化生產「可複製」

最後海爾的工業大規模定製模式具有「可複製」性,海爾COSMOPlat並非是一個閉環的平台,而是向各方資源開放,為製造業企業提供大規模定製解決方案。所有企業都可以「複製」海爾COSMOPlat,快速實現由大規模製造向大規模定製的轉型升級。

以服裝行業為例,服裝行業是個億萬級市場,目前服裝行業存在兩大痛點:庫存重和消費者偏好追蹤難。而COSMOPlat將制衣環節及物流配送環節數據採集並沉澱到平台上,並通過演算法和,模型進行渠道物流的精細化管理,解決了庫存問題;同時通過社群交互挖掘用戶痛點和創意,對用戶需求及流行款式進行預測。

據了解,海爾本身運用COSMOPlat已經打造了瀋陽冰箱、鄭州空調、膠州空調等8大互聯工廠。未來,COSMOPlat將實現海爾在全球的108家工廠全覆蓋。在目前,COSMOPlat平台上已經聚集了上億的用戶資源,同時還聚合了300萬+的生態資源,形成了用戶與資源、用戶與企業、企業與資源的3個「雙邊市場」。COSMOPlat的模式輸出已經在電子、船舶、紡織等7大行業均實現了推廣落地。現在,海爾的智能製造探索已經帶來了明顯成效:運營成本降低20%,產品開發周期縮短20%,上市周期縮短15%,年產值增加10%,年利潤增加39%。

這是海爾對行業的最大貢獻,也是最好的榜樣,核心能力大家一起分享。

總之,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我國從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業強國之時,海爾工業大規模定製模式,區別於美國、德國的模式,讓我們看到了智能製造的更多可能。

(完)

曾響鈴,作家、天使投資人、鈦媒體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鈦媒體、虎嗅、i黑馬、創業邦等近60家媒體專欄作者,《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多家雜誌撰稿人。TMT新媒體「鈴聲」創始人。【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趨勢革命 重新定義未來四大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微信號:xiangling0815


推薦閱讀:

海爾電熱水器獲得全球銷量第一五連冠的背後
張瑞敏私聊網紅網器接班人,戰略迷茫期如何互聯網轉型?【李光斗觀察】
響鈴:飄揚在德國的海爾旗幟是中國製造的世紀跨越
響鈴:國際競爭變標準之爭,長袖善舞的海爾這次又走在了前面
海爾對貼牌全球化說NO,不做車間做品牌

TAG:海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