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我國智慧城市發展中的痛點
隨著5G時代的來臨,大容量、低時延的網路傳輸將變為現實,人類將進入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智慧城市建設也將步入一個嶄新階段。我國高度重視智慧城市建設,自2012年以來,住建部、科技部、工信部等陸續出台相關文件指導網路信息技術發展與智慧城市建設,先後確立了數百個智慧城市建設示範項目。
我國城市建設經歷了數字城市、無線城市兩代初級階段,由於體制和技術的因素,形成垂直化、條塊化強,扁平化、融合化弱的特點。而以創新驅動、數據採集與前端感知以及大數據的整合利用為特徵的智能城市3.0時代,著力打通城市各部門的橫向聯動,以及城市核心系統內的數據和信息,通過智能化手段來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高效管理和服務民生的城市發展願景。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鎮化」的基本途徑,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造福民生、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
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住建部城市管理監督局局長王早生等在出席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和同濟大學共同主辦的2017(第六屆)國際智慧城市峰會時表示,成功的智慧城市應具備四個要點:智慧城市不是一次性工程;智慧城市不是「交鑰匙工程」;智慧城市應當在政府提供智慧城市「公共品」的基礎上,再從問題導向,由市場主體無數次疊加更多的智慧商務品;要注重智慧城市的不斷轉型,創新升級。政府僅需將精力集中在「公共品」建設上,而由城市問題專家主導智慧城市設計,IT提供技術支撐,雙方長期協調,才能「有的放矢」。頂層設計只能解決「確定性問題」,但影響城市運行效率的主要是「不確定事件」,智慧城市作為「人—機耦合系統」應具有包容性、自適應性。
智慧城市的本質特徵是人類智慧驅動城市發展,一般認為,智慧城市發展需要經歷四個階段: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智慧化。
現實地看,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起步早、見效快,在信息採集、網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開發應用、網路信息安全等網路信息技術領域形成了一系列成果,湧現出一批競爭力較強的領軍企業,一些技術還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在全國30多個省會級及以上城市中,大多數城市已經完成了智慧城市建設第一、二階段的任務,即數字化、網路化任務,部分城市已向智能化、智慧化階段邁進。
但不可否認,在現階段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也存在諸多問題。
一是重視概念炒作,輕視理念更新。儘管智慧城市概念被社會各界關注,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幾乎都能見到建設智慧城市的提法,但其中關於智慧城市建設的理念陳舊、內涵模糊,甚至把智慧城市建設等同於城市信息化。
二是重視硬體投入,輕視應用開發。各地通常將智慧城市建設等同於建網路、裝探頭,或者熱衷於建雲存儲和雲計算中心。對如何有步驟地推進應用軟體開發則重視不夠、投入不足。
三是重視數據採集,輕視平台建設。城市各個部門往往各自為政,數據共享平台建設舉步維艱。
四是重視技術研發,輕視人文內涵。智慧城市離不開新一代網路信息技術支撐,在建設的初級階段,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先行。然而,智慧城市的本質是人類智慧驅動城市發展。如果離開藝術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內涵,單純走技術至上的路線,必將捨本逐末。
五是重視政府主導,輕視市場力量。智慧城市建設是龐大的系統工程,具有提供公共物品和提供私人物品的雙重屬性。在建設初期,政府引導十分必要,但政府不可能始終大包大攬。要根據建設項目屬性實行多元化融資、多元化主體參與。政府應負責頂層設計、規則制定和非市場領域的項目建設,盈利項目可由企業參與建設,採取社會投資等模式,確保智慧城市建設的可持續性。
六是重視項目建設,輕視頂層設計。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往往缺少頂層設計,熱衷於單個項目建設,導致項目之間缺乏有機聯繫,違背了智慧城市的有機性規律,出現碎片化傾向,降低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效率和效益。
深圳北航物聯網研究院(http://www.buaaiot.org)作為智慧城市建設參與者之一,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積累了豐富經驗,並成功將智慧路燈、智慧停車等技術市場化。
我國目前恰好處於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新一代網路信息技術的崛起,使我們有可能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建設綠色智慧城市,推動綠色智慧建築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智慧公共服務和智慧產業,實現綠色智慧發展。如果我們能夠抓住難得機遇,有效應對各種挑戰,必將迎來人類社會發展前所未有的新氣象。
推薦閱讀:
※智能視頻分析新技術參展武漢市2018年建設工程新技術東合中心三期觀摩會
※智慧城市更健康
※智慧旅遊戰略規划下的智慧景區建設實施模式
※思源科技丨國外智慧城市建設運營模式創新發展經驗
※一周綜述丨微軟利用雲、人工智慧和混合實境,助力客戶實現業務的數字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