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澤林:每天都是你的個人品牌日,可是你就是沒有好好過!

一直以來,個體與組織的僱傭交易關係是主流,2016年知識付費爆發、越來越多的個體有了更多收入和變現的來源和渠道,睡後收入斜杠青年等熱門標籤被很多知識分子自豪的貼在了自己的身上,寫進了微信的個性簽名,也湧現出越來越多的職場背景調查公司、職場徵信和大數據公司,也湧現出了很多幫助個體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專業服務機構.....

所有這一切,在最近一年統統爆發,也在不斷助力越來越多的個體去實踐探索及驗證自己作為一個個體和組織的未來關係,包括近期的兩位總統級人物的個人品牌形象更是直接顛覆了大家對於總統這樣一個組織角色的認知,這個世界怎麼了?

5月10日——中國品牌日,經國務院批准今年起設立(2017年5月10日,就是今天,中的首個「中國品牌日」)!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王東在9日舉行的中國品牌日媒體通氣會上說,設立「中國品牌日」,一是有利於凝聚全社會共識,提高自主品牌意識,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培育發展自主品牌,消費自主品牌產品,增強自主品牌保護,助力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升級。二是有利於營造宣傳自主品牌的良好氛圍,加強自主品牌知識普及和教育,提高自主品牌認知度,擴大自主品牌影響力,培養消費者自主品牌情感,樹立自主品牌產品消費信心。三是有利於搭建自主品牌交流平台,展示自主品牌發展成果,分享知名自主品牌成功經驗,傳播自主品牌文化內涵,樹立中國自主品牌良好形象。

今天,中國設立了「中國品牌日」,筆者非常的高興與興奮,近期筆者歐陽澤林在繼續深度研究實踐個人品牌方面的問題,探討個人品牌方面的價值。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對象,個人品牌涉及到的分支話題也很多,我想說的是:每天都是每個職場人的個人品牌日,我們需要讓自己的個人品牌價值可搜索/可傳播/可體驗!沒有人會說自己缺客戶,缺貴人——自私點講吧。你缺利潤最大化的客戶,你缺願意長期投資你的貴人。你有沒有想過,可以主動的建立客戶和貴人到達你的路徑?可以積極的影響客戶和貴人關於你的口碑?個體和組織的品牌如何才能共贏呢?

在數字化的今天,從頭像到ID到粉絲關係到個人知識產權的文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品牌資產。資產的確認一般有兩個標準,即導致未來經濟利益和其成本和價值能夠可靠地加以計量。個人品牌資產=各類社交網路擁有的粉絲關係 (一對多)和好友關係(一對一)等資產。可以說一個人在網路中擁有的(可能像中國的房產,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哈)任何具有商業或交換價值的東西,都是個人品牌資產。這些個人品牌資產如何去管理和保護呢,你有意識到這些個人品牌資產的存在和升值空間嗎?你有意識到這些個人品牌資產和僱主品牌資產如何相互加持和共同提升嗎?

自主個人品牌:從量化個人品牌的專業程度開始

專業程度能夠量化嗎?怎麼量化?一般來說,專業程度一半的介紹例如,專註X領域Z年,X領域的細分程度,自己清晰還不夠,還要考慮大眾的認知程度,與其說專註移動社交招聘領域6年,還不如說專註招聘渠道和求職體驗的創新6年,但是求職體驗對於國內大多數HR來講,其實還是概念和意識問題,招聘渠道也還可以繼續的細分下去,但是也細分的差不多了(當說給國內大多數HR來聽的話)。我也在繼續思考和探索,避免「15年工作經驗其實只是一個經驗混了15年哈哈」,所以要繼續學習創作輸出,不斷澆灌自己的也分享給到市場上的他人。

關鍵問題是:怎麼量化?量化意味著要數字化,我相信一切皆可以量化,只是有無必要和量化之後是否更加清晰的說明信息或者價值本身,例如主編2015年拿了個上海交通大學的人力資源管理學士學位,每次提到這個我還會繼續補充信息:那一屆畢業生有2000多位,我是200多個拿到學位的畢業生之一。

專業程度怎麼量化呢?我燒小龍蝦很專業(目前這個認知僅存在我的家人和吃過我小龍蝦的朋友們,當然,微信朋友圈曬過所以有一些無條件信任我的朋友肯定也是相信這一點的),我說這句話的時候我並沒有急於去量化我在燒小龍蝦的專業程度,因為這是一個結果。

我分享了我如何學會燒小龍蝦的過程:我在過去的3年內,每年的4-8月大概會採購15次左右的小龍蝦,我在家附近5公里內的範圍內用百度地圖搜索菜市場,去各個菜市場買小龍蝦的時候討教賣龍蝦的老闆:怎麼樣燒出各種口味的小龍蝦。

同時我也去家附近的龍蝦店嘗嘗各家的口味,看搭配的香辛料,看搭配的輔料,然後不斷的調整泡椒、生薑、大蒜、啤酒、小肥羊辣味火鍋料的份量、調整火候、調整時間。不同的鍋也會影響味道、不同品種的小龍蝦燒出來的顏色也不太一樣。

在烹飪了135斤小龍蝦,投入90瓶左右的啤酒之後,我終於可以說本段開頭的那句話了:我燒小龍蝦很專業(至少在我4000+HR微信好友當中,可能我能做到燒小龍蝦的TOP3,儘管這和HR專業領域的話題不是那麼的相關)。我想說的是,你說你專業貼膜15年?咱繼續把故事講講清楚吧,量化你的專業程度,生活就是一部電視劇,每天都是直播。

自主個人品牌:讓你的信任「可視化」作基礎設施

信任是抽象的東西,如何具象?一起吃早餐是愛情的具象化。 在沒結婚之前,早餐代表的是愛情的程度,前一夜的溫存可能是激情、可能是酒喝多了,也可能是男歡女愛,但到了早上男女手牽手的去吃頓豐盛的早餐,則意味昨晚的一切都有了意義。

你如何讓你「值得信任」具象化甚至可視化呢?拍照發朋友圈是一種「可視化」,每月分享月度總結談談心路配張圖也是一種「可視化」。數據可以帶來力量和信任,但是太過於生硬。可視化以後,通過有效的設計處理,可以增加有趣度,讓人們可以更好的接受。

量化我們的專業程度之後,將更容易讓受眾了解我們的專業價值以及進一步建立信任,信任的可視化,最簡單的就是走心的拍照,曬合影、晒成單記錄,曬用戶反饋。因為可視化可改善:理解、對話、探索和交流。讓信任「可視化」的其中一種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寫作」,我們想告訴大家的是,當你在做以下事情時都是在「寫作」:

取標題(一句話介紹自己、一句話介紹他人、郵件標題、方案抬頭、寫PPT的主題時......)

想口號(團建時、表決心時、年底做總結時、開會做總結時......)

取名字(公司名稱、工作室名稱、社交賬號昵稱、團隊名稱、新產品名稱、新套餐名稱......)

寫打油詩(勉勵自己、祝福他人、不千篇一律又能與眾不同,還能有針對性......)

寫備註(你如何備註你剛加的微信好友?你希望新認識的朋友如何備註你?)

寫鮮花上的小卡片、郵寄明信片、表白(想匿名、或者想實名但又想突出個性化的祝福......)

正所謂文如其人,個人品牌在寫作這件事情上體現的特別明顯,也特別重要,也是你最能擼起袖子就開乾的事情,標題黨能快速的建立一次性的新任經濟,但是沒有這第一次的關係發生作為起點,想要後面的個人品牌轉化更加難上加難。

一般性的人脈的定義是:誰認識你(而不是你認識誰)並且深刻理解知道你的利用價值,並能真誠的和你平等對話和置換價值。然而"太熟了沒用",我們又時時刻刻的需要去主動拓展更多的關係網路。要相信:凡是能共享的,最後都有可能被共享——信息不對稱已經完全是過去時了,在認知不對稱當道的今天,我們該如何重新出發?

自主個人品牌:不能僅看個人知識/經驗的變現成果,更應看重長期經營的過程!

到今天,我依舊在不斷建設屬於我的社交網路帝國。我在互聯網上的入口和內容在持續更新,建立和經營起來的互聯網社交網路紅利開始顯現,一直有源源不斷的對的客戶在對的時間找到了我。我堅定的把「幫助僱主和個人在當今數字時代做好僱主品牌和個人品牌的【渠道】建設與運營還有【內容】生產和傳播」作為自己的使命和責任!

我是誰?誰需要我?我們如何相互靠近?你需要首先樹立社會認同——讓人們有理由去傾聽你的想法,其次要進行內容創作——讓人們評估你想法的好壞,最後要經營人際網路——讓你的想法得以傳播。例如主編歐陽澤林迭代更新的個人賣點是助力高潛個體更好的知識變現和個人品牌IPO,實現路徑:幫助僱主和個人在當今數字時代做好僱主品牌和個人品牌的【渠道】建設與運營還有【內容】生產和傳播,如果沒有特別的優勢,普通職場人士該從那些方向去提升自己呢?總結了70多位個人品牌塑造和傳播較為突出的意見領袖之後,筆者歐陽澤林總結出以下六個方向:

學習能力超強、知識管理技能優秀,能著書立說;

懂網路營銷,有一定IT知識,會洞察在大規模流量到來之前能提前佔據和綁定大平台;

面向廣泛的職場中人的「學習提升」這一世紀難題(受眾基礎量大、普遍適用性強);

有傳道授業解惑的情懷,無私奉獻、堅持不懈的精神;

擅長對個人的時間、印象、人脈、知識進行體系化的管理;

個人品牌這件話題真的已經上升到【個人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生存與發展】的話題高度。你的個人品牌決定了你將和什麼樣的個體發生連接,決定了你將和什麼樣的組織發生連接。我一直堅定的認為:「找人」和「被人找」同等重要,如何更好的「被人找」到,更加的具有建設性!

職場一直是我們的獵場,個人品牌建設是必須要的。只不過一直很明確的是,現在競爭更加的複雜和殘酷。各種錯過和邂逅都隨時隨地在發生,各種機會也都稍縱即逝。我和身邊的幾位朋友聊過,30-50歲左右的職場中人轉型做自由職業者或者說斜杠青年,開啟人生下半場的精彩,50萬左右的年收入可以比較好的平衡工作和生活(一年只花50%的時間獲得50萬以上的收入)。如果沒有公司名背書,我們靠什麼?普通職場人靠什麼呢?

我猜大部分你應該是這樣的人:目前雖然在職但是也想在未來3-5年內完成轉型,或已經轉型下海6個月不到;有開通微信公眾號但是內容生產成本高積極性低;知識產權無保護機構;有開通領英、脈脈等職業社交網路;暫無系統性的進行個人品牌視覺和概念創意;暫無系統性的進行個人品牌視覺和概念創意;無統一集成和分流入口(個人品牌官網);有1-3個連接較為緊密的圈子社群(老同事、校友、興趣);之前每2個月會出席一次活動當嘉賓。但是我更相信大部分人這些都還沒有實現或者壓根還沒有意識到。

找到對的人/辦好對的事——人人都需要,被別人找被別人打聽————無時不刻都在發生。知識付費也好,信任經濟也罷,互聯網下半場也罷,雖然說你若盛開清風自來。但是如果清風可以造呢?

經歷了2016知識分享內容付費元年,知識更新速度之快前所未及、傳播廣度和被挖掘深度前所未有。150個人脈的鄧巴數理論估計是要更新了,一生只做一件事情,有可能在未來變成了貶義詞也不一定,但是無論你是斜杠式的多重職業者,還是垂直聚焦的問題達人,你必須要確保自己的個人品牌具備高識別度。你可以仔細盤點下,如果不認識你,但是每當提到你的名字,就能聯想到你的行為、思想和某些事件的人有多少?他們是誰?他們可能會在哪裡?每一天,都是你的個人品牌日,今天又將過去,你為你的個人品牌建設與經營,做了點什麼嗎?


推薦閱讀:

歐陽澤林:如何在社交網路里更快的添加對方為好友?
個人品牌其實無處不在,卻往往被人忽視
歐陽澤林:在線個人品牌經營的兩個關鍵和若干操作技巧
歐陽澤林:券商理財顧問如何經營和建設個人品牌並且創造業績?
張兵:你賺錢很累?那你需要減少客源了

TAG:個人品牌 | 人際管理 | 知識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