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所修六度法門,竟是理財方法!
前兩天寫了理財就是修行,感覺有點興趣
繼續寫一篇修行的理財聯想,緣自佛學「六度」法門:
1、布施
2、持戒
3、忍辱
4、精進
5、禪定
6、般若
【布施】
第一個好像就很奇怪,理財是追求獲得財富,布施是捨棄,好像是矛盾的啊
其實你認真想想,獲得只是過程,捨棄才是最終的結局
我們不講真正的布施是放下心裡的執著,就講講物質的捨棄
我們收入創造的財富,有兩種捨棄的途徑:
1、是消費
2、正確的投資
有人說還有第三種,就是慈善捐贈幫助他人啊,其實捐贈也可以是一種消費,交易的結果是自己內心獲得平靜或滿足
其實,理財投資,是更好的布施,更好的幫助他人
為什麼呢?
因為,如果你單純把錢捐掉,其實只是財富的轉移,並沒有財富的增值,甚至還可能用到了你不希望用到的地方,效用是低的
如果你把錢拿去投資呢?當然你要追求投資回報,你就會把錢投到最有價值的地方。這些地方能夠創造長期穩定的價值,一定就是幫助到了人,而不是掠奪剝削了人
幫助了人,就是慈悲,也就是你的投資做得越好,賺得錢越多,你就越慈悲,你是做出了越好的布施,你是做好了一個修行法門
這樣,你做好理財,是不是動力更強了呢?
【持戒】
宗教起源時,往往是沒有那麼多教條的,後來很多教條戒律,都是慢慢被人為加上去的
理財時講持戒,不是說要墨守成規,而是把握持戒的本質,就是:
對自己的約束
投資理財和金錢打交道,就是有很多誘惑,就是容易在慾望的驅使下,失去初心,最終獲得失敗的結果
那麼通過一定的紀律,在約束中斷掉貪念,就是一種獲得收益的方法
比如最基本的戒律就是要遵循規律辦事。任何不合規律的暴利,都是陷阱,不要去碰
理財還有哪些規律和戒律?可以和老師交流
【忍辱】
忍辱和持戒有點類似,持戒是對內心貪慾的控制,忍辱是對外部刺激的清除
道家老子讓我們要貴身,不要寵辱若驚。就是不要被世俗所染,隨波逐流。而是重視自身修養
注意這裡,不光逆境是辱,順境時容易使人麻痹鬆懈,得意忘形,心生傲慢,也是辱,也要不為所動
理財的時候也是,要有長期的策略,長遠的目標,不要遇到牛市就以為自己是股神,自大,甚至加槓桿操作。遇到熊市就失去信心,割肉立場
而是應該保持自己的既有節奏,牛市見好就收,熊市持續建倉,寵辱不驚,可以笑到最後,賺到最多
【精進】
不管是修行,還是理財,精進是最難
精進沒有方便法門,只能是堅持,而且要求一開始行了正願,過程中保持了布施的心,對內持戒,對外忍辱
慢慢的累積,慢慢的破除障礙,慢慢的靠近本性
具體理財,有兩方面精進,一是本金,第二是能力
本金的累積是理財最重要的基礎,也有兩點:
1、越早開始越好
2、多少不那麼重要,但要一直持續,不能斷
能力的精進,可以看書學習,可以實踐中總結,也可以找個好老師來幫你精進
精進的結果,你自己可以感覺得到,也可以通過理財收益,財富增長顯現出來
【禪定】
把定理解為不動,其實不太確切。定更像老子講的濁以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是一種物極必反,通過逆向發現機會的智慧
投資理財中,大部分的人是沒有收益的,那麼和大部分人相反的逆向投資方法,反而是正確的方法
定,就是修行到了一定程度,擁有發現大多數人發現不了的機會的能力
比如大多數人追捧熱門題材,你慢慢布局優質藍籌。大多數人加槓桿推創新高,你逐步減倉止盈,鎖定收益。這些都需要智慧,需要定力
定能生慧,慧能生財富
【般若】
提醒一下我自己,經常搞忘,這兩個字發音不是<班弱>而是 <波惹>
般若就是究竟圓滿的真實智慧。修到般若,那就照見五蘊皆空,見到真我本性,悟透宇宙和生命的真相了
當然,如果真到了般若,自己的理財,應該就不重要了,看空了。注意這裡看空,不是:看沒有了,看淡了,看不起了。而是一眼看到本質了,看透無常了
自己看空了,還是有下一步的,就是度眾生,幫助其他人去行走六度法門的台階,去達成收穫,渡到彼岸
多多老師可不敢說自己已經修到般若,可以去幫助大家了
可是如果能夠和大家一起精進,還是件很歡喜的事,你可以加我微信好友(yzqnxy),我們一起交流,一起財富修行
推薦閱讀:
※美聯儲壓力測試完美,背後意義深遠而殘酷 (下篇)
※民生銀行30億虛假理財案之後,我總結出一個道理
※理財第一步,這麼多花式存錢方法,總有一款適合你!
※小鎮姑娘5年撈金2億,憑什麼?
※理財知識(15):財技風險│梁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