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魯——受鳥兒恩惠的國家
太平洋中西部,馬紹爾群島和索羅門群島之間,有一個孤小的珊瑚島懸浮在海面上。整座島就是一個國家,名字叫諾魯共和國。
諾魯全景 (圖/Blogarama)諾魯共和國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面積只有21平方千米,相當於7個北京頤和園那麼大。世界上所有國家中,除了梵蒂岡和摩納哥,就數它小了。
赤道邊上的舒適島
諾魯在赤道以南,距離赤道很近,只有大約60公里。炎熱多雨的氣候非常有利於樹木生長,所以島上原本森林繁茂。從位置上看這座孤島處在太平洋三大島群(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波利尼西亞)的中間(一般把它劃屬密克羅尼西亞島群),所以世代生活在這裡的土著人實際上是來自三大島群的密克羅尼西亞人、美拉尼西亞人、波利尼西亞人互相通婚的後代。
部落里的諾魯人(圖/naurugov.nr)
他們像許多熱帶島民一樣,過著休閑娛樂、捕魚獵鳥、擷果而食的生活。1798年,當英國「獵手」號首次發現該島時,看到島上樹木蔥鬱、百鳥爭鳴的景象和快活熱情的土著人,不禁稱這裡是「Pleasant」,「舒適島」。
一塊改變諾魯命運的石頭
「獵手」號上的英國人儘管被島上愜意的生活情景吸引,但卻沒有長期駐留。因為這裡沒有他們當時最感興趣的檀香木等寶貝。1888年,德國人佔領了該島,把它併入馬紹爾群島保護地。而德國的殖民統治僅限於在島上進行一些簡單的食用品交換貿易,那時的諾魯人依然保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享受著島上迷人的風光。
1896年,英國太平洋島嶼公司一貨運員,在諾魯島上,看到一塊非常別緻的石頭,他以為這是一塊漂亮的木化石,捨不得丟棄。據說,他想著以後可以把它打磨成一些彩色彈球給小孩玩,於是把這塊石頭帶回公司悉尼總部。也許是太忙了吧,回來後並沒有做成彈球,而是一直放在門邊當門擋用了。
1899年當時在該公司做化學分析師的埃利斯偶然看到了它,憑直覺,他認為這是一塊磷酸鹽礦石。化驗後果真如此,並且是一塊品質極高的磷酸鹽礦石。這一發現從此改變了諾魯島及島上居民的命運。
大自然的饋贈:鳥糞
諾魯是一座靠近赤道的孤島。因為除了西面距離它約300公里的巴納巴島,周圍約1000公里內幾乎再沒有其他島嶼。茫茫大洋中孤立的小片陸地,很自然地,成為大量海鳥的棲息地和跨赤道遷徙時的驛站。
諾魯島的地形也很特別,整個島的形狀接近橢圓形,但不規則。外圍是一圈珊瑚礁,接著岸邊有100-300米的沃土帶,中部是隆起的台地。台地面積占島嶼的70%還多。台地上自古就生長著茂盛的森林。數量並不多的土著居民一直生活在沿岸的沃土帶上,中間的台地他們則很少光顧。
而這塊無人打擾的林地,是鳥兒們的天然樂園。厚厚的鳥糞長久沉積風化,其間或有海水波及,衝擊壓平,加上雨水作用,形成了大量的磷酸鹽礦石。這些礦石是農作物生長的基本肥料。這種肥料對於那些農業生產國來說,非常珍貴。
開採磷酸鹽礦
埃利斯在確認那塊石頭是磷酸鹽礦後,不久便前往諾魯進行實地考察。在他的管理運作下,1906年前後,英國開始在島中部的台地上開採磷酸鹽礦。由於當時諾魯還是德國殖民地,加上諾魯人對傳統勞作方式以外的勞動一點也不感興趣。英國人只能從太平洋其他島嶼以及中國等地征來礦工。曠工的生活用品全部從島外運入,對礦工的管理實行全封閉化。所以那時的諾魯人除了獲得一定的特許補償金外,對採礦活動沒有多少其他感受。
隨著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放棄了全部海外領土。這時聯合國把諾魯島劃歸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三國共管。三國協商由澳大利亞出面統治,開採的磷酸鹽礦按成本價分別賣給他們。台地上的磷酸鹽礦開始被大量開採,開採者砍去森林,刨開覆土,直接露天挖出厚厚的礦藏,留下一個個珊瑚礁形成的石灰岩柱光禿禿矗立在那裡。
1942年,日軍侵佔諾魯島,他們在岸邊修建防禦工事,在島上修建飛機場,日軍的這些動作招致盟國對小島的轟炸。軍事活動造成魚群和椰林大量減少。也打破了諾魯人傳統的生活方式,他們曾一度從事採礦勞動來換取生活所需。二戰結束後,諾魯人意識到磷酸鹽礦的巨大經濟價值,開始爭取對諾魯島的控制權。
財富與健康
1968年1月31日,諾魯獨立。獨立後的諾魯政府對磷酸鹽礦的開採力度有增無減。礦產給獨立後的諾魯帶來了巨大財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磷酸鹽的年開採量曾達到200萬噸左右,高額收入使諾魯一度躋身世界最富裕國家行列。而諾魯的分配製度幾乎還沒有脫離母系社會的特點,平均分配勞動產品。這樣,每個諾魯人都能享受到由磷酸鹽所帶來的高福利。全國實行免費醫療,免費義務教育。政府為在國外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提供獎學金。家庭汽車,現代化設備也曾是應有盡有。
諾魯人是享受派,他們不會刻意控制飲食結構,喜歡高脂肪食品、油炸食品。因為採礦工人還是來自其他國家,諾魯人不用工作也能獲得豐厚待遇,所以他們對工作的態度比較隨意。他們以另一種方式傳承著祖先的「舒適生活」。然而不科學的飲食結構和慵閑的生活方式讓諾魯人幾乎個個都成為大胖子,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現代諾魯人(圖/Wikipedia)
環境問題
採礦對環境的破壞一直持續著。無論諾魯獨立之前還是之後,採用的開採方式均為露天開採,開採後也都沒有採取措施對地表進行回復。如今,磷酸鹽礦已經快開採完了,中央台地的礦區更是滿目蒼痍。島上的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有人形容礦區的地表就像皮膚癌,惡化蔓延,波及至整個島嶼甚至周邊海域。
磷酸鹽被開採完後的場景(圖/gettyimages)
儘管澳大利亞給予諾魯一定數額的賠償金(1989年諾魯向國際法院起訴澳大利亞,要求澳大利亞對在諾魯獨立前開採磷酸鹽造成的生態破壞予以賠償。瑙澳在1993年達成和解,澳同意賠償諾魯1.07億澳元,其中5700萬建立信託基金,另5000萬分20年逐年劃撥,用於雙方商定項目)。但嚴重的資源枯竭,環境惡化,諾魯的經濟還是陷入了非常緊張的狀況。
推薦閱讀:
TAG:島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