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訓師培養的三種「死法」
因為職業關係,跟培訓師打交道成為了家常便飯。在培養諸多培訓師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學習的人有幾種人:其一,打醬油式的人;其二,被培訓師式的人;其三,想提升專業技能的人。其中打醬油式的學習者,把學培訓師當做聽新聞一樣,權當是消遣一下人生;被培訓師式的人則是最無助的,在還沒有搞清楚這個崗位跟自身有多大關係時,就被行政命令派到了培訓現場,這類人也就是單位中最常用的內訓師。其三,那些抱著提升培訓專業技能的人是真二八經想來學點東西的,可想學和一定要學是有很大的區別,而很多想學的人,包括已經學習了的人,很大一部分屬於「偽」培訓師愛好者。最好的檢驗的辦法則是,讓其開發一個課程,無限長的時間也未能開發出來。了解了培訓師學習的幾類人後,再回到企業,我們就不難發現為何內訓師培養和績效考核一樣,時間一久就成為了一件爛尾工程。為何,內訓師培養會不了了之呢?結合諸多企業的實際情況,內訓師培養的爛尾工程可歸納為三種「死法」。
「死法」一:簡單的培養,無言的收場。
諸多企業在開展內訓師培養時,片面認為請專業的培訓師進行授課後就是對內訓師培養,這是一種片面而危險的心態,因為基本上持有這種心態來開展內訓師培養,從一開始就決定了以失敗來告終。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可組織實施的人卻想當然認為大家會積极參与,須不知,在很多看似積极參与的人裡面有大把的「偽」培訓師愛好者。所以從參訓人員的選擇、培訓時間的安排、培訓內容的安排、培訓實戰的安排等方面都需要精心安排,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哪怕現場培訓效果達到200分,那也是浮雲。通過一次為期2-3天的內訓師培訓,就如指望單身的男子在春天埋下一個女子,期待秋天收穫一群女子一樣可以收穫一批內訓師,基本上是妄想。不管一個人的學習積極性如何好,態度如何端正,都不一定可以成為內訓師,內訓師的培養是個工程,合理的體制,人到了這個體制里也能塑造成合格的內訓師,反之亦然。「死法」二:孤芳自賞式的授課
常聽到人力資源管理者講,公司定期也讓內訓師給部門或整個公司授課,可時間一長,很多內訓師總會找各種理由借口推脫,最後授課也不了了之。須不知,一個人站在講台上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就算膽子大,可幾個小時下來也是不小的體力活。可這樣的授課台下卻少了幾個角色,鼓勵者、意見者、欣賞者,有的只是學習者。一個人做一件事如果得不到正向的回應,不能感受到價值,體會不到成長,那麼時間一久自然就會選擇放棄,當再用行政命令來壓迫進行授課時,除了拒絕和推脫,還有什麼理由可以讓其來授課呢?
在有些課堂上,人力資源者也會對內訓師培訓做評估,了解培訓效果。內訓師在授課後聽到最多的培訓反應就是:課程還不錯,課程感覺一般,課程總體感覺太乏味等等。這些反饋對於內訓師來說更多的是發揮了負作用,因為他們感覺到了是客套話,聽到了各種意見,最後得出的一個結論就是:我本身就不適合做內訓師,硬是讓我來做,我也無能為力。一個人最需要的是共鳴者,能否條理清晰、分門別類對其課程內容架構、授課方式技巧給予專業點評,決定了一個內訓師的成長速度和對崗位認可感。遺憾的是,在公司里很少有這樣專業的人對內訓師的授課給予專業點評。一個內訓師不是講課次數多,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培訓師,因為人總習慣用固有的模式去重複做一件事,內訓師授課也不例外。專業的人員每次給予點評後方能讓內訓師揚其長,避其短。這樣專業的人員最好要有培訓管理、培訓運營、培訓授課、企業運營多方背景,因為只有多種職業背景,才能從多個角度來點評,給予立體式的意見,從而有效避免內訓師一而再再而三進行孤芳自賞式的授課。誰來聽成為制衡內訓師培養工程的一個關鍵節點,如若還讓內訓師只顧授課,不幫其提升,那麼離爛尾工程也就是近在咫尺了。死法」三:無動於衷的獎勵
如果你告訴朋友,有個項目能幫其一天掙500萬,他除了表示懷疑外,更多的是會用行動上的無動於衷以示回應,因為不現實。如果告訴一天可以掙10塊,他除了沒有興趣,還是沒有興趣,因為太沒有吸引力了。對於很多內訓師來說,一開始並不看重所謂的物質獎勵政策,因為那些獎勵政策離其太遙遠。很多單位用晉陞、物質等來刺激內訓師,可發現也很難推動,正所謂一個人還未解決溫飽,你跟其大談人生價值自我實現,他依舊會認為吃飽穿暖壓倒一切。在內訓師獎勵這塊與馬斯洛需求則不一樣,從一開始更多講究的精神獎勵,包括工作成績獎勵。假如一個內訓師授課後,有很多同事圍著繼續討論,認為分析的很有理,公司大會上聽課的同事談聽課收益;部門工作效率提升,業績增加。試問一下,這樣的效果,是用金錢獎勵能達到的效果嗎?內訓師對於前期的物質獎勵更多是漠然的,除非授課報酬高,可公司需要考慮成本,所以高課酬很難實現,就算高,政策制定不合理也同樣吸引不了內訓師的眼球。一個人只對自己有信心獲得的東西感興趣。如果覺得課酬政策公布後,就能督促內訓師主動開發課程、參與授課,那和白日做夢沒有多大的區別。什麼樣的獎勵政策才是最好的呢?定是因人而異,因公司而異。遵循精神獎勵為主 物質獎勵為輔作為第一階段的獎勵政策,第二階段則是精神獎勵 物質獎勵兩者並重,第三階段仍然遵循精神獎勵為主 物質獎勵為輔的政策,那麼則會吸引到更多內訓師參與進來。
如果公司的內訓師獎勵政策單調,從很大程度上已經為爛尾工程埋下了伏筆。一個不能真正幫助到內訓師的獎勵政策,就是一紙空文。如果從一開始就把獎勵跟金錢混為一談,相信很多內訓師會視金錢為糞土,行走在公司內訓師培養工程相反的路上,漸行漸遠,直到消失在內訓師隊伍里。推薦閱讀:
TAG:內訓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