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發力線下攝影展,各新聞客戶端激起的會是浪潮還是浪花?

2016年11月19日至25日,騰訊《交界線?騰訊影像力攝影展》在2016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展區落地,展覽分生、家、路、活四個主題,展示了9位攝影師的作品。連州國際攝影年展作為中國四大攝影節之一,被行業公認為中國最具專業水準的攝影節,也因影展質量、學術探討、官方邀請嘉賓重量級等表現被稱為中國攝影一個新的標杆,也是各媒體發酵影響力的陣地,騰訊新聞入局也在意料之中。

只是,我們再翻開其他同行,他們對線下展覽不無垂涎三尺。比如新浪,在平遙國際攝影年展上,新浪圖片推介了他們打造數年的攝影師真人秀《拍照吧,少年》;在北京國際攝影周上,推介了新浪愛拍徵集的網友佳作。再看網易,網易2015年在連州舉辦的《不只是看客》攝影展空前成功,收穫了大量專業攝影師,據說今年網易同樣也在爭取連州場地,只是被騰訊新聞先行拿下佔得先機。即便是今日頭條,也在今年通過旗下圖蟲網打造了《街拍中國》攝影師真人秀、金鏡頭攝影獎,並在北京國際攝影周上落地。

除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騰訊在攝影展這事上更是不遺餘力,騰訊圖片早在2011年、2012年、2015年就深度參與了大理國際影會,2013年、2014年也與連州國際攝影年展有過交集。其中效果明顯的是2015年騰訊新聞在大理國際攝影節上呈現的展覽《平凡·不凡》,被行業意見領袖和媒體報道後,聯絡到更多攝影名家、攝影師,也促成了和努比亞、華碩、雅昌等廠商機構的合作。

線下攝影展,儼然成為了各新聞客戶端又一戰略要地,這是為何?誰又能真正拿下這一戰略高地?

攝影展為何成了新聞客戶端的諾曼底

競爭從來都是商業的主旋律,尤其是當新聞客戶端成為傳統媒體轉型的一根重要稻草後,各大新聞客戶端都在尋求自己的「諾曼底」,試圖完成登陸,扭轉戰爭格局,將被動轉為主動。只是這一次,他們盯向了攝影展,其實原因有幾個。

1、新聞客戶端"冰火兩重天" ,亟需新流量來源

《中國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國內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數量達231個,再加上搜狐、騰訊等網路媒體的新聞客戶端,大有P2P和當年O2O行業的氣勢,但這表面繁華的背後卻是「冰火兩重天」的窘境,根據第三方數據,下載量達十萬級的傳統媒體客戶端僅為15個,萬級為38個,而千級以下的新聞客戶端達167個,佔總體比重約為73%。而且70%的用戶每天只會打開一個新聞客戶端。

由於互聯網徹底打破了地理隔閡,新聞客戶端行業內的馬太效應尤為明顯,贏者通吃將成定局。而且新聞客戶端本質上只是把傳統媒體之間的發行量和收視率之爭轉換為流量之爭,為避免提前出局,各新聞客戶端只有尋找新的流量來源。

2、個性化新聞閱讀趨勢逼著新聞客戶端到處找個性化內容

根據騰訊應用寶、企鵝智酷聯合發布的《(十月)中國Android生態大數據報告》顯示,在內容決勝的新聞資訊行業,個性化新聞推薦產品的平均用戶使用時長在過去一年裡增漲了55.3%。其中,天天快報因應用大數據演算法推薦技術,向用戶推薦個性化內容,在用戶平均使用時長指標上增速最快,達到283%。而且年輕用戶更偏向興趣類資訊,報告里還顯示,對個人興趣內容的偏好程度隨年齡增加而降低,19歲以下用戶對個人興趣類資訊喜愛度最高,佔據比例的38.4%,而他們已逐步成長為新聞APP的主流用戶群體,攝影內容作為極具個性化的內容之一,也就被逐步重視。

3、輕量化閱讀的攝影內容有利於形成錯位競爭

眾所周知,移動客戶端本身就是以最大程度利用用戶碎片化時間為主,使用場景集中在用戶閑暇、無聊、等待等時段,也就是是用戶處於放鬆的情景之中,所以用戶需要的是輕量化閱讀體驗。

這從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的數據也可看出端倪,圖文的新聞呈現形式是用戶偏好的主流,71.7%的用戶首選通過圖文方式來閱讀新聞;而且信息質量中的真實性、可靠性以及內容深度是用戶最希望改進的,佔比分別為52.0%、50.9%。攝影內容則完全符合以上特徵:輕量化、圖文呈現,信息真實、可靠並具有一定內容深度,而且隨著各新聞客戶端將攝影內容以各類圖片、視頻、直播、廣播、H5頁面等展現,攝影內容更加多元化、娛樂化,這樣有利於形成自身特色錯位競爭。

4、新聞客戶端內容之爭,本質是內容創造者的爭搶,攝影自媒體成了「唐僧肉」

一方面,目前國內新聞客戶端的內容來源主要分為三類:PGC、UGC和AAC(演算法產生內容),也就是除了專業人士產生內容,新聞APP就依靠轉載其他媒體和自家媒體生產內容。而隨著自媒體風潮的興起,部分新聞客戶端更是將目光投射到自媒體身上。搜狐最早切入,打造「訂閱平台+實時閱讀」的應用;接著騰訊啟動「自媒體精品百人計劃」,增加訂閱功能;隨後網易、今日頭條、界面等也已加入。

另一方面,自媒體時代下,文化藝術開始推向大眾民間,攝影主體開始民眾化,攝影手段現代化、電子化,攝影的傳播平台自由化、攝影作品傳播的時效性高,「全民攝影」下攝影自媒體悄然興起。兩者你情我願,攝影自媒體自然成了各大新聞客戶端的「掌上明珠」,這一可豐富原創內容,拓寬信息渠道,為新聞APP導入更多流量;二可以強化個性化特徵提高用戶粘性。

5、線下攝影展是新聞客戶端吸引攝影自媒體並完成商業化的興奮劑

既然攝影自媒體已被吸納過來,那新聞客戶端如何和他們長期捆綁,形成利益共同體就成了頭等大事。

美國攝影家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說:「詩能夠用語言將夢轉化成影像,用語言將夢轉化成照片;攝影則可以將日常空間與平凡的窗戶拍攝下來,同時又能夠就這扇窗寫成詩句。」而攝影自媒體的夢要實現就得落地成商業,線下攝影展就是一個契機。這一是因為相對而言攝影自媒體變現方式有限,二是傳統線下攝影展對攝影創造者的即時激勵和個人影響力有較大幫助,三是因為線下攝影展有利於新聞客戶端將其線上傳播資源線下化並完成線下線上融合。

所以,當拍客成了大眾追求的生活情趣與消費潮流,新聞客戶端追趕潮流搞線下攝影展也就見怪不怪了。

針尖對麥芒,誰才有機會掀起浪潮?

既然我們清楚了他們為什麼如此衷情線下攝影展,那就再看看他們誰能在攝影這裡掀起巨浪。實際上,這還是取決於幾個因素。

1、客戶端存量用戶是排頭兵

脫離現有存量用戶光談夢想的做法只是耍流氓。沒有用戶,沒有流量,即便有大量攝影創造者產出大量優質內容也只是圖書館裡被封存的藏書,無人問津。

根據移動互聯網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艾媒諮詢(iiMedia Research)《2016上半年中國手機新聞客戶端市場研究報告》,中國手機新聞客戶端用戶規模2016上半年為5.69億。其中騰訊新聞、今日頭條分別以42.8%、32.6%的佔比領跑新聞客戶端活躍用戶分布。而根據國內另一家知名數據機構艾瑞諮詢發布2016年6月數據,騰訊新聞日活躍用戶數繼續蟬聯移動新聞資訊產品第一。手機新聞產品日均覆蓋人數超過千萬級別的有五個,分別為騰訊新聞、搜狐新聞、今日頭條、網易新聞以及一點資訊。從2015年1月至今,騰訊新聞便持續領跑,已連續6個季度位列榜首。

另外艾瑞MUT 10月的數據則顯示,騰訊新聞、今日頭條和網易新聞分別以日活躍用戶達到8303萬、5111萬和2027萬分列前三。(從數據上看,騰訊新聞日活躍用戶數超過第二、第三名總和)

這些數據或在證明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的前三地位。實際上,騰訊新聞數據的領先是其內容和技術上雙線布局的結果。內容上,騰訊新聞持續推出多維度的泛資訊直播節目,為用戶資訊增量的同時,也在人文情感和社會關係上起到積極作用。而技術上,騰訊新聞率先嘗試寫稿機器人等人工智慧技術,提升內容產出效率。比如今年裡約奧運會騰訊的寫作機器人Dreamwriter撰寫了超過3000篇的賽事新聞報道。再加上微信、手機QQ這兩大入口的流量助力,騰訊新聞自然有足夠底氣,只是騰訊新聞訂閱採取內容流形式,無法滿足用戶想看某一份刊物的內容需求。

而非常注重自己的原創報道的網易新聞,憑藉其互動,在個性化和精準化的推送上也做得不錯,如果繼續加強攝影內容,未來應該是騰訊最強勁的對手。

另外一家搜狐新聞客戶端是五大門戶網站中最先向移動新媒體發起進攻的平台,也是國內首個用戶數過億的客戶端,還是這次連州國際攝影界組委會的合作機構,只是相對於其他幾家,搜狐新聞並沒有表露出要主打攝影內容的決心,所以在平面媒體、網路媒體、電視、自媒體等權衡中,不知道搜狐新聞未來要傾向誰。

2、藝術與健康度契合性是重武器

攝影歸根到底還是項藝術,所以光有用戶不夠,還得看用戶的調性和平台的健康度。尤其健康度是基於用戶評價統計的數據,是從用戶感知角度評判的,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活躍度,所以數據可以佐證媒體的優劣。

這裡我們看看數太奇大數據研究中心此前發布的《2016年10月新聞媒體健康度研究報告》,報告數據來源於1000萬個新聞微博賬戶、50萬個微信公眾號、國內排名靠前的多家新聞門戶網站及新聞客戶端,從用戶對於資訊內容的感知出發,綜合評估了「媒體覆蓋度」、「媒體公信力」、「產品體驗」、「內容影響力」、「思想性」、「事件傳播影響力」以及「品牌口碑」7項指標得出:10月新聞客戶端整體健康度得分要高於9月,騰訊新聞位於2016年10月新聞客戶端健康度首位,網易新聞和鳳凰新聞緊隨其後。其中,鳳凰新聞的排名與上月相比有較大進步,躋身前五。

只是即便健康度高,和攝影這事卻不一定搭。比如鳳凰新聞客戶端一直側重國內重大政治經濟社會新聞的報道,新浪新聞客戶端則由於新浪此前一直把微博作為移動端最重要的戰略產品被貼上娛樂的標籤。他們的用戶量能否與攝影內容碰撞出更多火花未來成疑。

3、用戶體驗將成為主戰場

有用戶調性一致後就得回到體驗。新聞客戶端陷入同質化深坑後更是,都在期待十傳百、百傳千的裂變式傳播,都在期待一篇優秀的攝影類的圖文報道在一個傳播周期內獲得數十倍於訂閱讀者的關注量。

極端的反例就是近日的林丹事件,幾張圖片把林丹扒了個乾淨,各類立意各種角看似百花齊放的態勢激發了閱讀者的興趣,並帶來了更多原本並不會瀏覽新聞的新用戶。

而且這改變了以編輯為主體的內容生產方式,形成了用戶為主體的內容生產方式。

然而並不意味著秉承專業主義的資訊平台將失去市場,背靠門戶網站的新聞客戶端仍有大量用戶追隨。只是在新的內容生產方式影響下,要求新聞客戶端的編輯篩選必須達到整體產品的調性與風格的統一:事實派的騰訊、有態度的網易,嚴謹政府新聞風格的鳳凰新聞,體育功底和娛樂深厚積累的新浪,娛樂風格的搜狐......只有與攝影基於事實,高於事實的藝術形態一致的新聞客戶端,用戶體驗才會更好。

4、攝影自媒體商業化成,新聞客戶端則成

最後一環也是關鍵一環。

所以如前文提到的,各大新聞客戶端紛紛引入和培育第三方自媒體,如騰訊借流量優勢推出的「芒種」計劃,搭建了企鵝媒體平台,並推出天天快報;網易推出「網易號」,宣布自媒體億元獎勵計劃」並分發至網易新聞客戶端;搜狐推出自媒體平台,今日頭條推出「千人萬元計劃」支持原創……這除了吸納自媒體,更是為了與攝影自媒體共享收益,幫助攝影自媒體完成商業化。

只是騰訊在攝影上「花了血本」。根據最新數據統計,企鵝媒體平台攝影類賬號總閱讀數過1000w賬號共10個,100w賬號74個;攝影類單篇文章共產生了1338篇10w+,171篇100w+,9篇1000w+。而在騰訊圖片舉辦影像力沙龍《攝影人如何玩轉自媒體》活動上,出現了5位有自媒體運營經驗的攝影師,其中薄高鵬、郝好華運營的企鵝號「微言薄語」,今年4月入駐至今,發圖100多組,通過在天天快報和騰訊新聞客戶端的推送,企鵝號閱讀量超過了1億。攝影類自媒體閆飛算是企鵝號「元老級」自媒體人,已成立了閆飛工作室,其企鵝號目前閱讀量也達3385萬,每個月的原創補貼也有一兩萬。合肥晚報的資深攝影記者吳芳開通了企鵝號乙圖,其中他拍攝發布的組圖民工混居和辣媽主播同時選入騰訊新聞的微信和手Q插件,實現單周收益8300元。

或如閆飛認為的,自媒體是一劑轉型的良藥,「當下是攝影人最好的時代」。

同樣,這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開放的內容生態,一種效率更高的連接方式。

總之,當自媒體個體的價值被充分彰顯和挖掘,興趣變現才能真正實現。而攝影也不再是一種客觀記錄和觀察世界的方式,而是作為當代藝術中的一種重要的創作媒體及表現形式。當攝影實現了藝術從「觀察」的藝術,發展成為「想像」的藝術,各大新聞客戶端的職責則是將這份藝術的商業價值放大,至少給予充分成長的土壤,否則,新聞客戶端對於攝影,只是流於表面的形式,折騰不出任何浪花。

曾響鈴,作家,資深評論人,

[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作者,

[網紅經濟學]作者之一,《商界》等多家雜誌撰稿人。

微信號:xiangling0815

重點關注SaaS/智能硬體/互聯網金融/O2O/新媒體運營等


推薦閱讀:

481.拍照片27~和悅悅去看小姑姑
2017.05.26 今日日曆
2017.05.09 今日日曆

TAG: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