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供應鏈變革的術與道——一個親歷者的復盤
微信公號:酒業家(jiuyejia360)
文丨費致修
酒業家編者按:
在白酒進入本輪深度調整時,「變革」是我們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當原有的遊戲規則已經不適應新一輪的行業環境時,「變」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這些年供應鏈的意識在中國蓬勃地發展,各種相關的培訓講座多如雨後春筍,打著推展供應鏈改革旗幟的各種團體們更是費勁心思,每年舉辦了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峰會,連企業老闆們都會在各種談話中把供應鏈改革放在嘴邊,顯示其與時俱進!然而,在這一片欣欣向榮的表象之後,真正能將學習到的供應鏈改善基因,見賢思齊地落實在自己公司中享受甜美果實的企業,似乎並不多見。
2013年,本文的作者費致修親自參與了洋河酒廠的供應鏈變革項目,親身經歷了變革的種種。費致修,美國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畢業,上海捷適同企業管理諮詢首席顧問,總裁、高管教練。曾任可口可樂裝瓶商生產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可口可樂中國公司 供應鏈總監;香港太古飲料全球供應鏈總經理;廣東太古可口可樂總經理; 杭州中萃總經理;台灣統一企業廠長。
白酒變局,「大量客制化」挑戰傳統供應鏈
洋河酒廠做為一個上市公司,早已廣為人知。2012年,受「三公消費」和「反腐倡廉」力度影響所及,中國白酒行業經歷了雲霄飛車似的產業結構變化。過往以高單價、商務消費、年節送禮為主的銷售形態受到了阻礙,有一陣子甚至因銷量萎靡加上通路庫存的積壓,逼得一些白酒企業都得以削價來度小月。在這一大背景下,各個公司都絞盡腦汁,思考白酒市場的下一步定位,該往哪兒走。
作為中國白酒的代表型企業,洋河酒廠的策略是將產品線多元化,透過品類區隔、引領創新、特約定製等「大量客制化」的做法來開啟另一片藍海。然而,要推動這個「大量客制化」策略,不是那麼容易的。很多公司都曾經想過這個策略,但若細思其代表的改變和組織系統上所要承受的衝擊,再進一步想想自身的能力條件,90%的公司都會說「我們公司狀況不同,我們做不來的!」這些企業自我評估瓶頸的所在往往不是在市場營銷、人才錢財上,而多半都是在供應鏈。
「大量客制化」是產品多元化的極致表現,也是所有供應鏈從業人員的夢魘。它代表了一切與「大量規格化」相反的行為模式——少量多樣、工序變化、預測不準、交期不久、庫存不多、壽命不長等,而且其影響範圍是對整條供應鏈的,上起採購下至配送,全都要做相應的調整。
事實上,洋河酒廠推動大量客制化的初期,就飽受其苦。在原來以產定銷的強勢銷售時代,銷售人員完全可以「掌握」客戶每個月的訂貨量,然而進入行業深度調整期,市場受困使得經銷商配合度降低,公司銷量壓力重,夾在中間的業務人員兩面不討好。再加上渠道庫存信息不透明,新產品接踵而至,最終導致了嚴重的牛尾效應——產銷失調。
新產品的推出是大量客制化的實踐,但也是個最會燒錢的香爐。洋河酒廠吃的苦頭一點不少,因為一開始時沒什麼束縛,包材設計公司天馬行空的發揮創意,等領導層通過了題案,交付供應鏈執行了,才發覺有著種種困難,窒礙難行;部門間的穀倉效應,管生不管養,管養不管教,夭折的比例甚高;新產品推了一大堆,閑置的原料和待報廢的成品和不良品也一堆……
健全的上游供應商體系與其能力是客制化生產不可或缺的。洋河酒廠原本的採購管理機制是以公平公開為主導精神,對所有的供應商一視同仁的,行之多年,但供應商的供應鏈也一樣把大量客制化視為夢魘,要他們去勢變性,那就不只是公平公開能夠說服他們的了。有公平公開的篩選制度,但未能輔以公正公信的供應商區分管理制度,供應商配合客制化的意願和能力都遠遠不足。
解決洋河供應鏈變革中的五個課題
2013 年,洋河酒廠了解到變革是無可避免的,就組成了供應鏈體系建設及優化團隊,並藉助外部顧問上海捷適同諮詢公司做相應輔導。經過一番全面且深入的調研體檢後,項目組選定了未來2-3年,需要規範改革的五個課題 。
課題一:完善產銷協同體系
產銷失調是每個公司多少都會有的問題,但甚少人能超然地跳出其困境。原因是大家一提到要改善產銷機制,都自然而然地把提高預測精度和減少缺貨當成目標,然後就陷入了雞生蛋;蛋生雞的無止境爭辯。要知道預測不準和缺貨是一體兩面的同一件事,互為因果。兩者都不是造成產銷失調的原因,而是因為產銷失調所表現出來的病癥。解決產銷失調,要從解決其真正病因著手,病因解決了,預測不準和缺貨這些病癥自然也會消失。
那麼;什麼是產銷失調的病因?曰:體系不夠周全。
上圖顯示出在執行產銷協同的需求管理以前,有很多基礎的工作和計劃要先落實,絕大部分是供應鏈要做的事;我相信也都有在做,但其中最根本;最重要;但超出供應鏈範圍的「訂單規則與客戶服務政策」制定,則往往被人忽略了。
「訂單規則與客戶服務政策」是根據公司的業務策略、產品特性、通路布局、客戶管理等根本元素所制定出來的銷售白皮書。譬如訂單怎麼接、貨怎麼送、客戶庫存怎麼管理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訂好交貨周期和時間。有了這個根本大法,產銷之間方得以發展出物流和信息流溝通的頻率和要項,進而規範出所有相關細節。
洋河酒廠的案例里,我們從源頭梳理,做了大量的體系建立工作:
經銷商庫存掌握,信息透明化
A級經銷商需求精度考核
銷售營運計劃S&OP流程
確立聯合預測管理流程
銷售預測時間點優化
交期與預測精度掛鉤
採用國際通用預測精度計算標準
建立銷售訂單規則
訂立大小訂單送貨原則
其他
到2015上半年,這些對策已經產生了可見的效果:
訂單滿足率提升
庫存周轉率提升
銷售計劃準確度顯著提升
課題二:優化RDC配送模式
上圖裡另外一個重要但被忽視的東西,是「基礎設施規劃」。
基礎設施包含工廠群和倉庫群,從我們自己的開始,可以延伸到供應商的,及客戶的。整個連起來的一張大網,代表我們產品的產銷存布局,也代表了我們的供應鏈成本結構。
我們一開始選廠址和找倉庫時,很少去考慮什麼供應鏈成本的,投資環境和土地成本最重要。但隨著生意成長,基礎設施越來越多,產品越來越複雜,客戶點越來越廣,我們會發現因為布局的限制,成本結構大部分被固定了,就算想調整,也不知如何著手。下圖就是說明這麼個狀況。
所幸可以通過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 ,我們已經可以找出,在滿足客戶服務政策的原則下,成本最優的布局點和產品供應模式。不要小看基礎布局的的影響,一般而言,它是供應鏈改善中最容易顯示降低成本效果的項目。
洋河酒廠項目中,我們把大量客戶位置和銷量,合併公司工廠和各級倉的資料進行大規模的數據分析與研究,回答了心目中幾個困擾已久的問題:
我們的倉庫位置能不能優化?
總倉和區域倉的庫存政策,怎麼分合?
大小訂單怎麼訂?怎麼服務客戶成本最優?
所建議的改進方案當時預估每年有七位數的節省,2015年已達成!
課題三:建立供應商區分管理體系
供應商的公平對待原則不應落在齊頭點的平等,而是在立足點的平等。嚴格說起來,以「供應商」來稱呼所有提供我們原物料、成品、零件和服務的廠商,並以單一的「供應商管理辦法」來對待他們,是相對傳統的觀念。從大供應鏈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改稱他們為「協力廠商」。
協力廠商和客戶一樣重要,公司對客戶有些什麼管理的理念,同樣的應該用在協力廠商上。我們一般會把客戶分類:什麼樣的客戶使用我們什麼樣的產品?這種產品對公司的重要程度如何?客戶在他的行業里優勢在哪裡?風險在哪裡?客戶的發展前瞻性如何?質量能力又如何……這些全盤評估後,就容易把客戶依其本身的特性和對公司重要的程度,加以歸類分級。然後再對各種不同類級,投入不同的資源,制定不同的服務政策,甚至配以不同的價格條件。
對協力廠商的管理理念也應該一樣。以原物料供應來說,首先我們自己要對全部使用中的品項加以分類:哪些是重要的?那些是花錢的?那些是可有可無甚至應該消滅的?如果你什麼都是重要的,那你肯定多花錢了,快讓使用單位或研發單位想想替代品,讓你的品類分級不致頭重腳輕,處於合理狀態。這第一步完成後,你心裡自然會涇渭分明,哪些品類的協力廠商對你意味什麼,以及你該如何對待他們。
然後再針對協力廠商,依據其品類的供需特性、研發能力、質量、服務素能等予以分級,根據分級後的結果,優者勵之,庸者輔之,劣者去之。
洋河項目就是根據這個理念,按部就班實施下列四個步驟,對包裝材料供應商進行了歸類分級整理:
(1)落地物料區分管理策略;
(2)落地供應商區分管理策略;
(3)強化採購質量工程師的培養;
(4)完善供應商評估體系;
(5)選擇戰略物資及槓桿物資與供應商一起進行成本分析和優化。
效益是年度節省數百萬,質量分數提升至原高標以上。
課題四:優化新產品開發流程
事實上,推出一個新產品就像生個孩子那麼的麻煩。大多數公司每年推出的新產品的數量有限,一年就那麼一兩個,工作量不多,靠打打電話協調,開開會還是可以解決的。但「大量客制化」代表的是成年不停的做新的東西。
以洋河酒廠為例,在2013年-2014年,公司快速大量推出新品,這對組織的挑戰不可同日而語!
新產品開發之所以會麻煩,因為它是跨部門的流程問題。而在傳統重視執行力的功能型組織里,最困難的就是橫向的協調,理由是流程不夠明確以及沒有執行流程的負責人。洋河酒廠案例里,我們結合了各種新產品上市流程的經驗以及洋河酒廠的實際狀況,巨細靡遺的制定了一系列供應鏈端到端的實施流程。從創意開發到供應鏈到市場銷售,每個環節該做什麼,怎麼做,花多長的時間等等都書面化了。
其中包含:
1、產品打樣選擇制度化
2、新產品模組化制度
3、產品評審流程化
4、產品首批備料流程化
5、產品上市流程規範化
6、產品開發渠道規範
7、區域產品開發訂單制
其次,將「新產品」與「升級改造」產品區分,後者規範它可以啟動的流程,以避免過度開發,浪費資源。再將兩者依上市目的分成幾種類型,並限定其改造的範圍。如此一來,雖說有大量新SKU,但真正要牽動全局的例子就大幅度減少了。
等流程制度和開發原則都設計完成,接著就是建立好推動運作的方法。這中間包含流程負責人的指定及其職責、項目管理的運用、定期會議機制及關鍵決策點等等。
課題五:包裝材料模組化
大量客制化最大的風險在於因為需求及供給的不確定,而產生的數量、交期、成本的不可控。為了避免這些風險,在供應鏈設計上必須保留一些「緩衝」,也就是我在「掃把理論」裡面講的「箍」。這些緩衝以不同的形態存在,在下游可能是一個地理位置上的庫存,可能是製程上的「延遲(Postpone)」,其目的都是在等信息透明以後再進行下一步的供給動作,避免多產誤產。
在上游,「箍」存在的目的是減少不確定性以及客制化差異過多過大,故會以產品模組化,製程模組化的形態呈現,再輔以彈性生產,快速反應等能力以降低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如上圖)。
洋河酒廠的案例里,由於行業內對包材規格並沒有共通的標準,設計產品的自由度很大,常常會為了一個新產品,會重新開模製作新的規 格。但由於設計及供應商能力的限制,往往這些新規格包材會產生交期、質量上的問題,甚而影響新品如期成功上市。包材的標準化和模組化,成了大量客制不可不解決的問題。
首先,我們選定了瓶蓋、箱盒、標墊為模組化分析的對象,再各自給予它們顏色、尺寸、形狀等五六種可以變化的因子,然後將這些變數,交付消費者及供應鏈人員,針對「會不會影響購買行為」和「供應鏈變化難度」,做了兩維度分析比對。最後得出如上圖,並框定出哪些是機會點,進行標準化模組化。
模組化包材的選定,大大減低了上游的不確定性。再加上課題四中對新產品開發流程管理上的種種對策,洋河酒廠大量客制化的能力大增。
2015年,洋河的新產品上市天數縮短16%,包材質量一次通過率也顯著提升。
我們在輔導項目的同時也特別注重對相應理念的輸入,跨部分共識的引導,具體工具和方法論的講解,在此基礎上他們又繼續邁進改善,並推動進行了其他項目,已不在本文論述範圍。
洋河供應鏈變革的成功勝在治企有「道」
當然,這五個「術」的課題僅為洋河酒廠供應鏈改革之始。如今回頭反思,這個項目之所以能成功推動的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充份掌握了變革管理中兩個的關鍵因素:急迫感和共識。
融合自身文化慣例;有效地破除了本位主義與穀倉效應。
細大不捐,持之以恆。
這些就是洋河酒廠特有的變革之「道」。在我們常常討論的供應鏈的變革中,「術」指的是那些流程、制度、工具,而「道」指的是承載「術」的組織文化。很多企業會擔心別人成功的案例不能在自己公司內移植,多半都不是「術」的問題,而是在「道」方面沒有信心!平常飽受供應鏈失能之苦的中基層執行者,就算是把解決方案的「術」都學習得滾瓜爛熟;超凡入聖了,也沒法推動改革,因為他們掌握不了「道」
回到洋河。剛開始接這個案子時,老實說我很擔心。縱觀各顧問公司輔導成功的案例本來就不是很多,因為外部顧問和公司幹部不太容易配合得好。如何能把供應鏈的問題提升到全公司都認同的戰略高度,本身就是挑戰。再加上洋河酒廠組織龐大,部門不僅眾多而且地理距離甚遠,溝通必有困難,又沒有一個端至端整合的供應鏈部門能統一指揮,推動變革想必相當吃力。
幾次接觸後,我發現我的擔憂是多餘的。在分析現況問題時,洋河所有部門的代表都非常正面坦然,對屬於自己部門的責任,不會迴避委過;擬定對策時,被指派到任務的人不會推卸爭辯,反而是來討論解決方案和工具。那種承認事實的共識和熱烈希望解決的急迫感,我在其他公司很少見到。後來洋河內部有人告訴我,前幾年供應鏈血脈不通帶來的痛苦,讓大家都受夠了,加上了解到未來公司發展路線已訂,沒回頭路,與其抗爭還不如早點轉型為上。這啟發了我,在推動變革時,要緊的不是這項變革對我有多重要,而是整個組織準備好了沒有。
洋河酒廠另外一個讓我驚艷的特色,就是它破除本位主義的能力。洋河幹部層普遍坦誠相見,我沒有看到在其他公司慣有的辦公室政治。最高領導集團主席的強勢領導風格,也有效的壓過部門隔閡,整個公司隨處可見他的方向和意志力,領著大家前進。最讓我開眼界的,則是洋河酒廠的「牽頭為大」機制。「牽頭為大」指的是公司指定某一個部門當一個跨部門項目的牽頭單位時,這部門的主管,不管他的階級高低,就被賦予了為推動項目而調度資源並評核參與部門績效的權利,我們在項目進行中,有好幾次對要求其他部門做的事感到沒把握推動,但項目牽頭部門總經理老給我們一句話:「沒問題!牽頭為大!」,最終所有要求竟然也都得到配合,其執行力讓人刮目相看!這種「牽頭為大」的制度,在外企國企里不一定有效,但在強勢領導的公司中,真的能發揮尚方寶劍的功能,有效壓制了山頭主義,穀倉效應。
洋河酒廠第三個讓我欽佩的,是那些具體落實執行對策的中層幹部。他們在選擇對策方案時,不以利小而不為。制定繁重的流程標準,親力親為。推動實施時,不求花俏;持之以恆。另一方面,公司領導層為了保證項目成果的有效落地,也將需要達成的目標納入了相應部門的年度考核指標體系中,取得激勵之效。
一位高階領導說得好:供應鏈改革,很多對策,短期內不一定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堅持而為,就像每天在城牆上倒一堆土,日久而後,自然建成一個競爭對手無法突破的壁壘!值得欣慰的是,洋河到今天他們還堅持不懈,而且嘗到了甜果!相關供應鏈改善項目的收益除了流程優化帶來的效率提升外,可量化的年度財務節省收益超過當初諮詢費投入的10倍以上,並且每年還在持續獲得收益,是實實在在洋河高層所提倡的高效投入。而這些,就是洋河酒廠推動改革成功之道!
推薦閱讀:
※瀘州老窖總經銷品牌12月1日前停產,年底換新,「統一令」後每家品牌條碼限定20個以內
※如何保存醬香酒,才會越放越香,越放越有價值?
※美國人不喝白酒,為什麼五糧液還要在時代廣場做廣告?
※中國白酒-貴州茅台酒(飛天)09&10年份個人勾兌酒試飲筆記
※白酒市場會逐漸被舶來酒擠壓嗎,會擠壓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