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是這樣的 UBI

金桂飄香,萬物豐收,亞馬遜平原又到了交配過冬的季節。

今年夏天,我就做了 3 件事,換了工作,買了144Hz 顯示器,重新開通了這個博客。很慚愧,給遊戲圈抹了一點微不足道的黑,有同事就說了,不要老是想著搞一個大新聞,把國內遊戲圈批判一番,這樣容易得罪人。

說的也有點道理,當然為什麼我會有點熱愛吐槽呢,用韓寒的話說,中國人面對很多不正確的事情一直是 「小聲」 的而偶爾有人發出點正常的呼聲,就讓人感覺太 「大聲」 了。

不過比起噴界元老周樹人先生,我還是差很多,人家連雷鋒塔倒了都能扯到封建禮教上去,這個我也是服氣的。我想說的是,特定的時代產生特定的意識,魯迅本人並不一定真的痛恨傳統文化,只是在當時的時代,寧可矯枉過正。

一個人最可貴的東西不是知識,而是價值觀,是非判斷。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向上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為什麼很多教授會被低劣的騙術蒙蔽?為什麼到 21 世紀的 16 年了,有些公司做不出成績還能怪鵝廠?為什麼我會這麼熟練,額……

總之,我暫時不黑國內遊戲圈了。

對,今天開始黑國際遊戲圈。

總體來說國內遊戲圈的問題和國內遊戲圈有本質區別。國內遊戲圈主要是能力問題和態度問題,要麼就是不想好好做遊戲,想做情懷,想搞一個大新聞,想炒作,想艹粉;要麼就是想做單純的遊戲但是受限於資金開發不出前沿的項目,只能在舊模式里走複製其他項目的模式。當然後者我還是敬佩的,能複製出一個好的產品並不容易,那些瞎噴別人 「抄襲」 的人,說的好像自己開卷考一定能及格似得。

國外問題主要體現在方法有偏差上,所以我經過挑選,慎重選擇了遊戲界在有能力,卻經常做出被人噴的遊戲方面的元老——Ubisoft.

有人說 Be 社是典型的食堂大媽作數值,這個我不好說,畢竟我不是搞遊戲數值的,但是數值歷來就不是歐美 3A 大作的賣點,所以也導致了 Be 社雖然一直被人詬病,但是遊戲銷量和成績並沒有大的影響。

但是育碧的市場和運營我估計可能是食堂大媽,這就非常要命了。

於是育碧遊戲有一個很大的特色:

核心機制基本都很棒,甚至是 Excited;

實際實現這個機制來和玩家互動,並沒有波動,甚至還想笑;

上市運營,要麼運營問題,要麼行銷策略問題,根本沒有頭髮。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最近最火的育碧遊戲《Tom Clancy: Division》

國服譯名全境封鎖。

玩家扮演一個特工,在以真實紐約城為藍本的虛擬地圖中執行各種任務。遊戲中還有所謂,Darkzone 的設定,在這邊玩家可以獲得相對稀有的裝備,這些裝備不能直接使用,必須用直升機運出去後送到玩家背包。而這個時候組隊玩家十分可能面臨隊友的背叛,背叛後獲得裝備將可以被敵人拾取。這尼瑪簡直就是以前傳奇 pk 直接掉裝備啊!

Excited! 然而遊戲發售後是什麼情況呢?首先,PVE 難度太高,所謂精英 Boss 的人類,哪怕沒有任何防護裝備,你用 AK 掃腦袋一通居然就掉了 1/5 血,而 Boss 打你基本就是 2,3 下。導致大家都是去 Darkzone 和平刷裝備,除非天生熱愛 PvP 的玩家,根本沒人為了那幾件裝備去殺人,因為玩家只要和平 Farm 就有。萬一玩家 PK 起來,成了紅名,將會被全服人通緝,第一自己不能安心 Farm,被通緝時別人擊殺你不會有任何懲罰。

然後第二個原因就是結合 UBI 的運營和市場來說:高操作類遊戲的 PvP 部分對網路要求自然很高。育碧剛開服就錯誤估計玩家登錄情況及比例,其實這個我真不想黑……我想直接打死育碧的市場人員。在講究互聯網大數據的時代,你可以輕而易舉的知道你的產品銷售了多少,分別來自什麼地區,然後結合以前的數據,可以預估將來的時間內會有如何的增長。同樣作為一個外行人,我都可以輕鬆查詢到該遊戲的銷量情況。

我只說結論是:Division 在 Steam 的銷量超過了前年以來一直在國區擁有統治地位的 「橫行霸道 5(GTA5)」,這意味著會大量亞洲玩家湧入伺服器。而育碧在開服初期只在亞洲設立了極少的伺服器,本來亞洲量賣的就多,於是結果就是各種掉線,根本沒有 PvP 的熱情。索性 Division 在素質上比較好,內容多,所以時間一長玩家從 PvE 中也能獲得很多樂趣,所以這個遊戲算是最終風評還不錯。

再說育碧的小遊戲部門,近些年 pc 微端以及瀏覽器遊戲和移動遊戲都有了長足的發展,育碧很早就開始涉及。其中策略戰爭題材是最賺錢的,而育碧擁有著戰爭策略遊戲的王牌——魔法門英雄無敵的版權。那麼他們幹了些什麼呢?並不知道,在 Clash of King,Clash of Clans 這麼火的今天,說不定來一個 Clash of MoFaMen 就可以賺一票,然而育碧前兩年唯一做了一個魔法的卡牌遊戲,還 TM 在中國活活作死了。別問我為何這麼激動,也別問我是不是在遊戲里充了 40 個卡包。

CR 如此熱賣的時代,育碧在一年以前推出了戰爭頁游:Tom Clancy: End war(太繁瑣了,以後 CR 類型遊戲我就欽定叫圖騰王玩法)。其核心機制和 CR 有一定相似之處,都是在不同的路線造兵推翻對面的基地,同時包含升級和兵種相剋,你有聽說過嗎?在航海遊戲非常熱門的國內,你可曾下過育碧的《刺客信條:海盜》?估計沒有,我也是偶爾翻相片,才想起逗逼的育碧。

你見過遊戲公司收購其他產品的 IP 結果想拿 IP 來做重製遊戲的時候源代碼丟了的嗎?

你見過 21 世紀做遊戲 CG 人物不會動的嗎?

這些都發生在育碧收購的魔法門系列上,不過話說回來,魔法門這個 IP 真是命運多舛,倒不如當年索性死絕了,這樣人家可以出個精神續作。當然這是題外話,或許以後有時間可以單獨說說魔法門。

如果推測育碧如此作死的原因,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原因,人作死就會死,別人非常認真做遊戲的公司依然可能因為不符合潮流被淘汰,據說開發 Bioshock(生化奇兵)的工作室 IR 已經宣告解散,2k 也是會玩。

當一個行業從初期寥寥無幾的從業者變成一個熱門行業,比如互聯網,那麼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人們不僅僅追求產品的研發,更注重市場營銷的研發。並不是說技術不重要,只是大部分情況下,你和競爭對手的科技含量並不能拉開決定性差距。3DS 的成功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並沒有非常前沿的技術,其銷量完全碾壓了同時代的 PSV。

而市場營銷的差距卻是決定性的,因為很多人覺得市場這個東西,不算技術,更談不上研發。

什麼是市場研發,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做了一個遊戲,我是一口價賣還是道具收費比較合算,我在哪兒賣核算,我做哪些語言能賣更多的錢?

我想一開始 UBI 並沒有想好在哪兒推銷自己的產品,所以他們用生命打造了人類歷史最恥辱的遊戲平台之一——Uplay,被中國玩家親切的稱為 「逗你玩」 平台。很可惜育碧的人不愛聽相聲,不然用馬三立做平台代言人可能會有非常好的效果。

為什麼這是個恥辱的平台,其實也很簡單,第一是這個平台本身問題很多,登錄困難,UI 不友好等等;其次這個平台並不能幫助銷售,於是乎為了銷量,他們現在又重新回到 Steam 平台上銷售遊戲,同時允許玩家一鍵綁定逗你玩賬號和 Steam 賬號關聯。然而 Steam 平台上相應的服務(社區論壇,成就系統,雲存檔,甚至二手交易)都已經十分完善了,那麼 Uplay 平台最後真的淪為了一個雞肋,只是為了登錄下,根本沒有人會特地在 Uplay 上進行互動。

雖然變扭,但是好歹又可以比較方便的玩了。如果你讓我直接去 Uplay 平台註冊遊戲?謝謝,我選擇死亡。比起 EA 死都不肯走 Steam 平台的算是有了點進步。

或許我有一個更好的意見,為什麼不直接關掉這個平台?同時解僱一大批逗逼的平台開發人員,把錢投入到遊戲的優化,多修復一些駭人聽聞的 bug 以及發一些公仔給玩家以換取一份正常的市場調研。為什麼大公司就要有平台? 為什麼做廣告就一定要請明星?

據我所知,某些大企業開市場推廣會議是這樣的:投放負責人宣布:本次預算是 1000 萬人民幣,準備請馬景濤來咆哮一番,然後在某大型商場,地鐵全面覆蓋,一下子花掉個 800 來萬。大家如釋重負,一下子就能把預算花掉,這次的推廣任務完成了 80%。

我並非反對花錢,在我前面說到的很多 UBI 的問題是,反而是因為花的推廣費用不夠,導致遊戲明明可以,全完全沒人玩。我反對的是一些人(比如育碧的食堂大媽們)對市場問題的想當然。某些想當然,輕則導致損失利潤,重則直接毀掉這個項目、甚至整個公司。

我有危言聳聽嗎?或許吧,但是遊戲圈有些公司為了拍個周邊電影,居然把公司拍沒了的事情都偶爾會發生。在花錢上,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總不會錯。

所以總結下育碧在近幾年表現出來的問題:

遊戲初期理念十分精彩;

實際當芸芸眾生進入遊戲後,玩家並沒有像育碧期望的一樣進行遊戲,而是追求收益最大化,簡單化,尤其是人與人互動方面;

相關配到措施簡直辣雞。

說到以產品為核心的公司,我想順便說說巨硬(單指遊戲事業部,或者包括那個快滅亡的手機事業部?)巨硬在老本行,pc 軟體上的營銷檔次,不知道比 XBox 高到哪裡去。我最近購買了精英手柄,硬體上的細節我不說了。然而比較蛋疼的是,要連接在 Win7 上使用精英手柄,需要下載很多驅動。下載驅動本身我並不排斥,因為 Win7 設計出來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精英手柄,所以額外安裝驅動非常合理。

但是這個步驟為什麼不是微軟直接告訴我,而是需要百度貼吧的人來告訴我呢?這很值得微軟的市場部深思,當然他們想深思的話。

所以,給 Ubisoft 的建議是可以先從市場開始,看看玩家真正想玩的是什麼,享受的是什麼,必要進行一點俗套的廣告。如果實在要猜測玩家的行為很困難,為什麼不從玩家中直接徵集一些員工?

很多遊戲公司都有類似的招聘機制。當然或許這個建議要實施起來,UBI 可能先要整頓下混亂的 HR 部門,嘿嘿,千萬別問我和育碧的 HR 是不是有交集,簡直刺激。

總體來說,育碧在遊戲圈還是貢獻了很多好的系列,尤其是 Tom Clancy 相關的遊戲以及《刺客信條》。今天吐的槽無非是為育碧感到惋惜,原本可以成為一個世界頂級遊戲公司,現在頂多在二流徘徊,險些成為三流。「媽媽,為什麼 EA 被選為全美最不受歡迎遊戲公司呢?」「孩子,因為育碧在法國啊!」

但願好遊戲總是能遇到好發行,從而遇到好玩家。

所謂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今天的節目到此結束。

祝:開卷有益

推薦閱讀:

在超重、超難的UBI市場,他想了種更輕的玩法

TAG:UBI | 國外網路遊戲 |